風雲三國之帝國的動盪和姜維的宿命之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魏帝國實際上是三國中第一個滅亡的國家。

因為吳帝國雖然內亂頻繁,但最高權力孫權家族一直握在手中;

蜀漢帝國,劉禪的地位一直很穩定。

然而從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以來,一個屬於司馬家族的新王朝已經在事實上成型了。

其中的關鍵在於公元254年2月魏帝國皇帝曹芳所發動的一起未遂「政變」。

是的,皇帝發動政變,這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但事實上卻確實是如此。

遺憾的是,他失敗了。

折衷之後皇位由曹睿的侄子曹髦所繼承——他在當時年僅十四歲,看起來似乎對司馬師完全不構成威脅。

毋丘儉,他在公元244年和245年的時候兩次帶兵進攻位於今東亞東北地區的朝鮮人政權高句麗,幾乎完全摧毀了這個國家,正是這些卓越的功績讓毋丘儉和文欽得以逐步上升為魏帝國的重要軍政長官。

因為曾經被曹睿和曹爽所賞識,他們都認為曹姓家族才是魏帝國的合法統治者,所以非常反感司馬家族對皇帝權力的剝奪。

雖然兩人在戰爭中動員了六萬以上的軍隊,但是這場戰爭便很快以毋丘儉的陣亡和文欽的流亡吳帝國而結束。

(沒有得到幫助,和軍人的離開)

儘管如此,司馬家族仍然遭受了重大打擊。

文鴛對魏帝國軍隊發起的夜襲行動所以才導致了剛做完眼科手術的司馬師因為驚嚇而病情惡化。

當時的情況非常可怕,因為情緒激動,司馬師的眼珠從手術創口迸了出來,為了不影響軍隊的士氣,他被迫將自己的頭蒙在被子中不讓別人看到,同時試圖以窒息和咀嚼來緩解痛苦,以至於後來人們發現他的被子竟被撕咬出了一塊又一塊的碎片。

戰爭結束後不久司馬師便去世於軍隊中,享年四十八歲。

司馬昭再一次證明了自己不擅長危機決策的弱點,因為他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應當立刻封鎖哥哥的死訊,等自己回首都安全接手國家權力後再對外公布。

但是事實卻是:司馬師剛死,大家就知道這個消息了。

年僅十五歲的曹髦立刻展現出了自己的政治天賦,他迅速下達了一個指令,讓皇室秘書傅嘏帶領軍隊返回首都,司馬昭則留在許昌處理善後工作。

年輕的曹髦很快便找到了推翻司馬家族的關鍵,那就是軍隊——能有這樣的領悟實屬非常的難得。

但是曹髦顯然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整個魏帝國的上層人物幾乎都已經投靠了司馬家族,這其中就包括了傅嘏。

司馬昭立刻帶兵來到了洛陽城外,此時曹髦面臨兩個選擇,要麼與其殊死一搏,要麼就承認既定現實,保全自己的生命。

這一次,他選擇後者。

如果曹髦知道自己的下一次選擇將是前者的話他一定會後悔現在的決定,

就算司馬昭成功擊斃了曹髦那也只會帶來北方政局的大動盪,或許帝國仍然將不再屬於曹姓家族所有,但也未必會順利落入司馬家族手中,

還是太年輕了,於是一次寶貴的翻盤機會就這樣失去了。

姜維趁著司馬師的去世而對魏帝國發起了新一輪攻勢,這次戰爭持續了兩個月左右,姜維成功打敗了魏帝國的第一批主力部隊,但最終還是因為無力抵抗敵人的車輪戰術而撤出了戰場。

正是在這次戰爭中,姜維遇見了蜀漢帝國最終的掘墓人——鄧艾。

鄧艾出生於荊州南陽郡的一個平民家庭,出身貧賤再加上有口吃的生理缺陷,鄧艾長時間都只能在基層工作,直到有一天,他遇見了司馬懿。

一個偶然的機會,司馬懿在一次基層向中央匯報工作的過程中認識了鄧艾,然後對他表示了高度讚賞。

這可能要歸功於鄧艾的一個小癖好,那就是研究地理地勢和談論軍事。

當時魏帝國在與蜀漢帝國作戰時最大的瓶頸就是不熟悉山地的地形,而鄧艾的出現恰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姜維在公元256年的時候成功獲得了大將軍的職務。

高興的姜維立刻在當年六月又發動了北伐戰爭,結果鄧艾為他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他大敗了蜀漢帝國的軍隊,

結果迫使姜維回國後辭去了大將軍的職務。

參考:劍橋三國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此人文比曹植,武類曹操,司馬昭差點被他干翻

說到三國,一千個人中,有一千個不同的看法。首先歡迎大家在百忙之中,來聽小月對三國的一些淺談,不到之處萬望包涵一下。漢末,最大的贏家不是劉備,也不是曹操,更不是孫權,而是一直躲在背後的司馬家族。司...

三國邊緣被遺忘人物:皇帝曹髦形同傀儡

在三國歷史上,成濟只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人物,但他卻不是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人物。他的存在最大價值意義在於,幫助司馬昭解決了一次政治危機。《三國志》上寫到曹魏小皇帝曹髦的死非常簡略,僅僅是十二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