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究竟歸誰?這是魏蜀吳三國最大的謎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荊州真是個神奇的地方,劉備集團一舉創下「有借無還」「大意失荊州」兩個典故。

赤壁之戰後,荊州七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

劉備屯兵公安,為了更好的發展便向孫權暫借荊州的南郡,於是北抗曹操,建立蜀漢基業,但劉備事成之後並未交還南郡,只在關係緊張時交還了部分,這就是有名的「有借無還」。

「大意失荊州」則與關羽有關,諸葛亮進川時托關羽守衛荊州,囑咐其聯孫抗曹,但關羽心高氣傲,拒絕孫權結為親家的提議。

於是呂蒙「白衣渡江」,奪回荊州。

雖然東吳對於荊州的執著,總讓人以為他們受了多大的委屈,實際上沒有那麼簡單。

漢朝時的荊州有七郡,分別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桂陽郡、武陵郡、零陵郡、長沙國。

據《漢書·地理志下》描述,當時的荊州範圍囊括今日的湖南、湖北全境及河南南部地區。

東漢建安十八年曾經重新分置全國所屬九州州域,荊州地區一度擴大,將廣州全境及越南北部地區都歸屬於荊州州域。

荊州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南北割據的形勢下,一般也就是在這兩個地帶進行爭奪。

一個是荊州地區,一個是江淮地區。

南方要能守得住這兩個地區,才能形成有效防禦體系,而北方要打破南方的防禦體系,也必須先突破這兩個防禦體系,所以荊州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荊州最開始屬於劉表,劉表死了之後,將荊州主人之位傳給了長子劉琦。

不料劉表之妻蔡氏和大將蔡瑁姐弟倆把持了政權,挾劉表次子劉琮投向了曹操,自此荊州屬於曹操。

赤壁之戰後,兵家必爭的荊州七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

曹操占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孫權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劉備得到荊州南部四郡——長沙、零陵、武陵、桂陽。

而後劉備以抗曹為名向孫權借荊州的南郡,東吳的魯肅勸說孫權借給劉備,但劉備事成之後去並沒有歸還的意思,最後只將長沙、桂陽兩郡當做南郡還給了孫權。

出於利益考慮,魯肅在赤壁之戰後同意「借荊州」,既可以讓劉備分擔東吳的壓力,抵禦曹操,又可以賣個人情,鞏固同盟,但並不表示荊州的所有權就全在東吳的手裡。

所以東吳執著要回荊州,就有點「無恥」了。

不過關羽如此倨傲之人,斷不會就此應允。

關羽此時想要伐魏,反而使東吳有了可乘之機。

近日火爆網絡的文化懸疑小說《三國諜影:霧鎖荊州》中就有描述:激關羽去伐魏,一開始便是孫權的計策。

孫權利用手下的情報機構搜集情報,又趁關羽伐魏時撕毀盟約,讓呂蒙稱病,白衣渡江,占領公安城,最後促使關羽敗走麥城……從而達成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大戰之下不僅是戰場上的廝殺,也是各種情報組織之間的暗戰,而往往最後左右戰局的就是各方手中的那一紙情報。

關羽自恃武功高強,忽略了蜀漢的間諜組織「軍議司」的作用,結果慘烈。

大意失荊州,使三國之間的力量重新組合劃分。

《三國諜影》以火燒赤壁、定軍山之戰、荊州失守、火燒連營等《三國演義》中的最著名的戰爭為背景,不僅呈現了三國中正面戰場的廝殺,更將三國背後的情報奪取做了詳細分解,將孫權如何獲取情報,和關羽如何大意給他人可乘之機做了合理推測,文學與歷史並重,給我們呈現一個立體的三國,將人物敘寫的更加飽滿,實在是妙不可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爭奪荊州,引發三場大戰,改變中國歷史走向

赤壁之戰挫敗了曹操統一天下的企圖,夷陵之戰破滅了劉備收復荊州的希望,晉軍水師攻占夏口粉碎了吳國的抵抗意志。中國歷史上沒有一個地區像荊州那樣被反覆爭奪,也沒有一個地區像它那樣牽一髮而動全身,更沒有...

劉備為何借荊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的隱情

導讀:荊州一直是蜀漢與東吳的矛盾焦點,這種矛盾在關羽被殺、荊州失去以後得到進一步激化,從而加速了三國時代的結束,那麼孫權為什麼看中荊州並志在必得,荊州的歸屬到底存在什麼樣的隱情呢?一,荊州到底歸...

魏蜀吳三國為什麼都想得到荊襄九郡?

東漢時期荊州原下轄七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從南郡、南陽郡中分出襄陽郡、南鄉郡(一說章陵郡),合稱「荊襄九郡」。三國時代的荊州,...

今天湖北省荊州市,是不是三國時期的荊州?

首先,三國時期荊州不是一座城。天下十三州,各州設刺史,當時的叫法是荊州刺史部。刺史其實官職不高,僅有六百石,主要負責監察考核官員,每年通知各郡官員到治所開會,漢壽(今湖南常德東北)就是荊州治所。...

吳蜀湘水劃界

湘水劃界,又稱湘水之盟,是三國時期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孫權雙方為解決荊州土地歸屬問題而達成的劃分邊界的協議。協議中重要內容為:劉備和孫權平分荊州,即以湘水為界,分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