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幸運的數字是幾?當然是三!三國大事逃不過這個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分三國,三國這個亂世,英雄輩出,涿鹿中原。

那麼三國最幸運的數字是幾呢?很顯然就是三了,畢竟是三國嘛。

無論是機緣還是巧合,三國的歷史確實與這個三結下了不解之緣。

如果你不信我們就來一起看看,三國中那些與三有緣的大事吧。


一 東漢末年朝廷三股勢力

首先我們要說東漢末年朝廷的政治格局就是三股勢力:士大夫階層勢力、外戚勢力、宦官集團勢力。

這三股勢力明爭暗鬥,徹底的把東漢政權搞的腐朽不堪。

最典型的就是外戚勢力的代表何進和以十常侍為首的宦官集團的對決。

當然結局大家都知道何進先是宦官集團殺,然後宦官集團被袁紹代表的士大夫剷除。

二 黃巾起義三兄弟

東漢末年官府腐敗,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爆發了著名的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有三個主角。

一者張角自稱「天公將軍」,二者張寶自稱「地公將軍」、三者張梁分別為「人公將軍」。

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攻擊,讓東漢政權從此一蹶不振。

三 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見證了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為什麼不是桃園四結義,五結義,而偏偏是三結義呢?

四 奠定三國的三場戰役

三國歷史進程中的重大決定性戰役有三個:官渡之戰、赤壁大戰、夷陵大戰。

其中官渡之戰中確立曹操以少勝多成功統一北方。

而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大破曹操八十萬大軍,這才讓弱勢的的孫劉兩家和曹魏三大軍事集團並存。

而夷陵大戰中確立了三國的勢力範圍,為三國國祚奠定了基礎。

五 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是指: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當時屯兵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郡鄧縣隆中諸葛草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

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

三顧茅廬之前的劉備是屢戰屢敗,寄人籬下。

而三顧茅廬之後請出了諸葛軍師,從此劉備的事業才開始走上了正軌。

六 三馬同槽

三馬同槽,三馬指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篡奪曹魏政權,泛指陰謀篡權。

據《晉書·宣帝紀》載,司馬懿還在做曹操的謀臣時,曹操就發現他頗有雄心壯志,對他極不放心。

有一天,曹操作了一個夢,夢見有三匹馬在同一個槽里吃食,醒來後心中便十分不快。

起初曹操以為是馬超一家便殺了馬超的父親。

司馬懿父子正好就是三馬,而「槽」諧音「曹」,「三馬同槽」不正意味著司馬氏要吃掉曹氏嗎?後來曹操還提醒過曹丕讓他注意司馬懿,可惜曹丕沒有重視,最後還是讓司馬家族奪了曹家的江山。

七 三家歸晉

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趨勢下,公元263年,實力最強的魏國將實力最弱的蜀國滅掉了。

可當時司馬家族已經一手遮天,終於在公元265年篡魏立晉,並在公元280年滅吳大一統。

三家歸晉是一個亂世的終結,也是三國的終結。

可惜隨後建立的晉朝非常的不給力,發生了五胡亂華的事情,當然這是後話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讀《三國》,不是英雄

《三國》(英文:Three Kingdoms、日本語:三國志)是由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製作中心策劃立項的電視劇,該劇由高希希執導,朱蘇進編劇,陳建斌、于和偉、張博、陸毅、黃維德、倪大紅、何潤東、林心...

曹操:少年頑劣方顯雄心壯志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中國通史之(八)三國六十年

今天要講的這個時期,想必大家已經太過熟悉了,因為四大名著的原因,三國一直是大家愛討論的話題。糾結了好久,一是大家熟悉,二來這個時間段只有短短60年,但想到初衷既然是要串一下中國歷史,所以還是有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