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北大清華高材生總結出來的高考學習經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學校的同學放假前要兒子寫點東西.他們邀請了幾個清華北大的學長,大概已經把兒子歸列為該類了。

我覺得寫得還比較實在,先拿來自戀一把。


當高一的同學找到我讓我給學弟學妹們寫點經驗心得時,內心還真有一些慚愧。

作為一個競賽生,我一直在靠理科優勢維持著總分排名,語文及英語這兩科一向處在自生自滅的狀態。

加之半年沒有上課,所學已經忘記甚多,更感覺愧為經驗之談。

所以我姑且把我認為先進的經驗,以及我的心得寫下來。

所謂「我認為先進」的經驗,有些我不一定做的到,有些是我吃虧或差點吃虧之後所得教訓。

我把它們總結成一套所謂「經驗」供大家參考。

關於充放電

高中階段所學的內容其實少得可憐,但是題目與考試的花樣很多,正著考、倒著考、隱蔽著考、暗示著考、合併起來考、攙雜起來考、放在火上烤……為了應付考試,我們花很多時間做題,就好像才充了一小時的電的電池,要在三年內不停地放電。

這樣的長時間消耗對我們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很多從高一開始就採用題海戰術的同學後勁越來越不足,造成高考失手。

究其原因,我認為高一高二是充電的時間,是學東西的時間,不是大量做題的時間。

做題只是一個輔助手段。

大家高考還遠,應該趁高一時多學點東西。

根據自己的優勢劣勢,選擇揚長或補短都取決於個人。

比如多讀名著、文集、文學史;讀些人物傳記、歷史著作;看英文原版電影(無中文字幕),多讀英語美文;理科方面,在競賽上多學點東西等。

不要把大量時間花在做題上,高三才是放電的時間。

等大家到了高三就會發現前兩年做的題甚至不及高三的三分之一,把高一高二用來學習的時間用來做題是事倍功半之舉。

關於各科學習經驗

我們班的語文老師只抓兩個方面:文言文和作文。

他要求我們文言文做到信手拈來,即看到任一篇史傳類文言文就能立刻翻譯,且原文中每個字都要在譯文中落實。

作文方面,要多讀書,讀名著、文集、文學史,以積累素材,因為濫俗的素材和語言不可能抓住閱卷人的眼球。

我沒有照他說的做,因此至今還只能寫出流俗的文章,我只知道照他說的做的同學,語文成績都突飛猛進。

至於閱讀、選擇題等等,高三有的是時間去練習,不應該在前兩年花太多時間。

我們高中學的英語相當於英語國家小學一二年級的水平,試問我們小學學語文時是練完形填空為主還是認字、讀書為主?我想答案不言自明。

對於需要大量詞彙量和快速閱讀能力的高考來說,不多背單詞、讀文章而只做題的同學是沒有競爭力的。

據英語強人介紹,學英語的大部分時間應該用來讀、背、記、說、聽,背單詞、讀美文、聽原版發音才是學英語的正道。

同學們應該抽出時間(抽出時間的方法因人而異)看英文報紙、聽英語新聞、看英文電影(關掉中文字幕)。

即使是做完形填空,也應該從中榨取有用的單詞、句型、用法。

之所以要多讀是因為所學的知識點如果不處在一個整體文章中的話,是不會在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自然也就不會在考試時出現在腦海中。

理化方面的考試特點是知識點相當綜合且需要相當快的答題速度,常有一道選擇題考察七八個知識點的情況,所以理化不能有一絲知識點的缺漏。

同學們要對知識掌握得極致,要達到千錘百鍊的極致、才華橫溢的極致、天衣無縫的極致。

為了在考試中瞬間把要用的點調出來,需要在大腦中有一幅清晰的概念圖。

老師對我們的要求是這樣的:想像腦海中間有一個「力」字,要在3分鐘內以「力」的概念延伸出力學的所有知識點和經典模型。

應試教育最無奈、也是對社會最沒有用的部分,就是為了區分高低而設的各種陷阱,這些陷阱不教人新知,也考察不出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我們為了爭高分必須提防。

有些同學對知識點知道得很清楚,合外力為零就等於動量守恆,但一到考試時見到「因為合外力為零,所以機械能守恆」這個選項就稀里糊塗地選上了,之所以跳進這樣的陷阱,也是因為知識點掌握得不清晰,有時錯誤很隱蔽就不容易被發現。

對付這些陷阱,最好是平時就多設想些荒謬化情形,把錯誤放大,這樣才能及早形成概念之間清晰的界限。

數學的學習方法,應該向沒學過競賽也能考135分以上的同學借鑑,因為他們懂得如何去想一道看似困難的題,懂得那麼短的考試時間內如何取捨,由於我是完全憑競賽功底支撐,所以也沒有太多可供借鑑的經驗。

數學的知識點不多,所以一定要掌握紮實。

題目的變化可謂千差萬別,關鍵是掌握每一類型的題的方法。

選擇填空題的方法主要在做題中找,大題的方法要從老師講的習題課中提取、升華。

關於考試心態

近些年的高考,普遍存在難度降低的趨勢,要從一套難度低的試卷中區分出高低,就只能採用嚴格的、甚至荒謬的評卷標準,所以我們答卷時一定要切合答案,要做到每一步都不能出錯,因為一步出錯,滿盤皆輸。

但是,考慮到高考的題量和速度,小心答題、步步仔細是靠不住的,在自然的思路下做到凌波微步、不留漏洞的境界才是根本之道,而這根本上依賴的,就是天衣無縫的知識體系。

考試前人會進入緊張狀態,此時所見所聞會深深地印在腦海中,這段時間複習的內容在考試時會不由自主地回放,給正常的思維造成障礙。

許多同學都有考前2小時複習的習慣,可能對考試產生負面影響。

所以,不妨嘗試一下考前2小時不複習,可能反而有幫助。

關於競賽

參加競賽的同學一般分兩種,一種是高考生,用競賽的訓練來準備高考的壓軸題;另一種是競賽生,目標是「省賽區全國一等獎」,也就是全省前40名,具有保送資格,其中數理兩科的一等獎最受清華北大青睞。

對於想拿一等獎的同學來說,競賽所要學的內容很多,無論知識量和難度都遠超過高考,但只要學進去,你會發現這些知識點不難掌握。

物理競賽的所學內容與大學聯繫比較緊密;而數學競賽的訓練比較脫節,組合、數論等大學裡重要的知識,我們學校沒有做太多的訓練。

組合與數論掌握得好的,基本屬於全省前十名,來自一些競賽強校。

他們在競賽培訓室里的時間甚至超過了在教室的時間,是競賽強校的一大特點。

數學競賽的訓練應該是在老師的指引下做相應的題目訓練,而有志於物理競賽的同學應該走在競賽班老師前面。

物理競賽的知識點,用高一一年就可以學完(這是三屆前的一位學長建議的),高二上學期適當做題,主要為了熟練掌握知識,下學期尋求一些高觀點及典型方法,也可以用大學的知識來指導。

再加上考前一兩個月的模擬題訓練,省一應該是囊中之物。

這也只是我的教訓而已,因為我也沒有在高一學完知識點,浪費了很多時間。

另外,鑒於競賽有一定風險,而且保送生考試也要考到非競賽內容,建議競賽的同學保持一定的總分排名,這樣有助於迅速轉型及爭取校薦名額。

關於錯題本

錯題本是很多狀元推薦的方法。

不過鑒於摘抄錯題所用的時間較長,而且我認為這種記法對我而言事倍功半,所以沒有採用。

同樣的原因,我也沒有用本子摘抄優美文段的習慣。

這類學習方法總體來講還是不錯的,最好結合自己的實際斟酌採用。

我的一家之言也就記到這裡了,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吧。

來源:搜狐教育

詳情關註:北清學院官網(北大清華狀元學習力培訓中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