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看古今,謀士他若稱二,無人稱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提到謀士,你會第一個想起誰?當然是流傳千古的諸葛孔明。

其實諸葛亮還被世人稱為「臥龍」,這又是何意?龍是指諸葛亮的宏圖大志、滿腹經綸,而臥龍則是指諸葛亮隱居山林,壯志難酬,有著懷才不遇之說,而臥龍一旦出山,便會成為飛龍,驚天撼地。

但是這一條臥龍當真遇上了自己的伯樂,那就是劉備。

劉備也是出了名的愛惜人才,對諸葛亮也是一直尊敬有加,並且事事重用。

他們二人可謂是彼此的幸運,對於諸葛來說,一身才華終得上師,而對於劉備來說意義就更加大了,得一名鎮天下的謀士賢臣。

其實劉備聽友人介紹後三次前往諸葛亮住處拜訪才將其請出山,可見諸葛亮的一身傲骨,這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顧茅廬。


其一生建功無數,其中就有著名的赤壁之戰,當時劉備已經處在率軍南逃的劣勢,但是諸葛亮卻憑自己的智慧幫助劉備反被動為主動,不但化解了危機還給曹軍帶來了巨大損失。

當時他前去結盟孫權時用了一個著名的激將法,本來是去勸友軍結盟自己,然後一起抗敵,卻偏要勸友軍投向敵軍,這是何意?當孫權感到詫異反問諸葛亮為何不投降的時候,他便告訴孫權劉備是個一身傲骨、有氣節之人,怎會輕易降敵,孫權果然中計,自稱自己也是有氣節之人,誓死不降,於是兩軍合力抗敵,不但自保反而還大敗曹軍,果然是一條妙計。

而不提謀略,諸葛亮的忠心也是流傳千古。

劉備病重之際託孤於他,告訴他如果劉禪天資確實難以輔佐,便讓他自行取度,諸葛亮感動不已,所以用盡心力去輔佐幼主,世人皆知阿斗天資不足,難成大器,但是諸葛亮卻從來沒有任何取代的想法,遇愚昧之人,便花上成倍的心思與努力去教導,這也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此外,諸葛亮雖權傾朝野,卻一生清廉,家中除了桑田,再無長物,病逝之際還在交代劉禪治國安邦之道,後事也極為簡單,一身素衣,一副普通棺木,小洞穴,便埋葬了這個謀遍天下的忠良。

雖然諸葛先生已故去多年,但他在軍事和政治乃至文學方面的造詣對於後世人是有很大的價值的,許多兵法之道沿用至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口才最好的謀士,接連讓孫權周瑜入坑

三國時期群雄四起,各自為營,而當時各自為戰的局面就少不了戰場上重要的角色——謀士。正因為三國時期是一個較為特殊的階段,不僅有很多武將在這個動亂時期聲名大噪,更有諸多謀士影響整個歷史。謀士不僅有對...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郭嘉是不是真比諸葛強?

郭嘉作為曹操第一謀士,可以說是當時數一數二的人物,只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而剛好郭嘉去世的那一年,臥龍諸葛亮剛好追隨劉備出山,因此就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那麼,郭嘉和諸葛亮到底誰厲害呢...

三國群英傳之臥龍出山

三國是個風雲突起的世代,無數風流人物出現在這個亂世之中,有萬夫莫敵的武將,也有腹有韜略的謀臣。在這些人物之中,諸葛亮毫無疑問是最廣為人知的。經過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渲染,他儼然成為了智慧的化身,他算...

此人若不死,恐怕沒諸葛亮什麼事了

漢朝末年,群雄並起,烽煙遍布大地,軍閥割據,能人異士各為其主,武將、謀士盡顯英才。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演義》,為我們展現三國時期的武將英勇,謀士的運籌帷幄。三國天下第一謀士,普遍的人都認為是諸葛亮...

其實諸葛亮並非演義里那麼完美

當47歲「雄才」劉備「三顧茅廬」,問計天下,時年27歲諸葛亮感知遇之恩,遂出山輔佐,至54歲卒,恰好也是27年。「兩朝開濟老臣心」,贏得生前身後名,甚至對手盟伴也為之傾倒,如司馬懿贊其「天下奇才...

諸葛亮:我的前半生

諸葛亮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世人都知道「隆中臥龍,待時而起」,作千古謀略《隆中對》,而後隨劉備出山,輔佐當時弱小的劉備得荊州、益州、雍州,克成帝業,建立蜀漢。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可以用一副對聯來概括...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兩人究竟誰更勝一籌?

三國亂世,群雄並起,謀士出山相助明主,臥龍諸葛、鳳雛龐統、鬼才郭嘉、冢虎司馬懿等才識過人之人各為其主,為三國爭霸的舞台更添顏色。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詳細描寫諸多經典戰役體現諸葛亮的驚才絕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