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其實是諸葛亮大敗後的無奈之舉,司馬懿才是真正贏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提起三國最精彩的幾幕,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都看成經典戰役;這幾場戰役主要展現了動輒數十萬人,波瀾壯闊的宏偉場景。

但除去這幾場大戰外,還有一場不動硝煙的戰鬥也迫使人大為感嘆,那就是諸葛亮西城大擺「空城計」,嚇走司馬懿的橋段。

諸葛亮「空城計」嚇走司馬懿,至今很多人還感嘆司馬懿沒福氣,大好消滅諸葛亮的機會就這麼白白從指尖溜走了;倘若司馬懿抓住戰機,也許三國歷史將縮短好幾十年。

從這種角度看,司馬懿的確損失不小,很明顯司馬懿輸了。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司馬懿非但沒輸,反而贏了;真正的輸家是諸葛亮。

其實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從力排眾議讓「馬謖」鎮守街亭那刻起就已經輸了。

「街亭」乃是蜀軍直取長安的咽喉所在,街亭有失全盤皆輸;諸葛亮明明深知其中利害卻固執的要培養自己的親信「馬謖」。

名將張郃恰好利用了這一漏洞,迅速占領街亭,司馬懿更乘勢率領15萬大軍直接趕殺至西城;巧合的是,諸葛亮正在此處。

更為危險的是,此刻的諸葛亮身邊兵不過三千,能征慣戰的大將一個都沒有;換句話說,在正常情況下,諸葛亮這次是死定了。

還好諸葛亮腦筋轉的快,利用對司馬懿的了解擺下「空城計」;看似打開城門,實則「暗藏殺機」。

司馬懿在城下聞諸葛亮琴聲平緩不驚,以為城門大開在故意誘敵,因此才放棄了攻城的打算。

從表面上看,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嚇走了司馬懿十五萬兵馬,肯定是大勝。

真的是這樣嗎?不妨先從司馬懿當時的處境來看一下。

當時司馬懿遭到了「曹真」殘酷打壓,在這種情況下能保住性命已是不易;若不是此時孟達謀反,諸葛亮又大敗曹真的話,司馬懿恐再難有露面的機會。

從這個角度看,是諸葛亮製造了司馬懿再次掌權的機會;諸葛亮北伐,棄名將而用親信「馬謖」,這就等於給了司馬懿勝利的希望。

司馬懿在當時壓力之大可謂空前,如果能抵禦諸葛亮北伐,再次掌握曹魏政權還有希望;如果此次擋不住諸葛亮,司馬懿恐怕即使活著回去,曹魏上下也必將他置於死地。

因此,此戰司馬懿不求大勝,能拖住諸葛亮就是勝利;與此同時,在曹魏政權中也能重新站穩腳跟。

而司馬懿雖率領十五萬大軍進犯「西城」,其實他並不知道諸葛亮此時身邊無兵無將;嚴格的說,這對於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一個意外。

對於司馬懿來說,抓住或者致死諸葛亮肯定是最大心愿;但面臨的風險同樣巨大。

司馬懿占領咽喉要地「街亭」,蜀軍敗退,本質上來說,司馬懿已經完成了此戰中自己想達到的目的。

但是,諸葛亮神機妙算,征戰多年素以「謹慎周全」著稱,如果不是此次意外事件,誰又會想到他身邊會無兵無將?司馬懿在不知道真相的情況下無疑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率軍攻打諸葛亮;但如果諸葛亮這次真的是「瓮中捉鱉」,即便司馬懿不戰死,回到曹魏一樣會被治罪而死。

另一種選擇是放棄退兵,必須要再強調一次,此時司馬懿不知道諸葛亮身邊沒有兵馬。

司馬懿很清楚,此戰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自己在曹魏的地位也已然穩固;如若冒進有失,自己已然達到的所有成績都會因此次失敗而功虧一簣。

因此,司馬懿選擇退兵來保護「勝利果實」其實是最明智的選擇。

再看諸葛亮,貌似「空城計」奏效,嚇跑了司馬懿大軍十五萬,但說白了這只是此次戰役的小勝。

縱觀全局,諸葛亮率領十餘萬蜀軍,千難萬險才從蜀道中走到這裡,結果因為「馬謖失街亭」而功虧一簣;這一結果等於空費大量軍餉錢兩,不僅丟下數千蜀軍人命,還落了個寸功未得,再灰溜溜千難萬難的走蜀道回去。

這種結果也就是諸葛亮的威望尚可承擔,如果換個人是這樣的結果,後主劉禪肯定降罪處死。

因此,「空城計」其實是司馬懿的勝利;諸葛亮在「空城計」中反映的只是一種失敗後的無奈。

1.剛剛有人過來找我聊天,說中午請客的人太小氣,都沒吃飽。

我說晚上你跟我走我請你,讓你看看什麼叫真正的沒吃飽。

2.人,不能為了尊嚴,連錢都不要了。

3.你別看我快40了還沒出息,其實我是在等大器晚成的那一天。

4.我女朋友說我是個特別容易滿足的人,因為每次她剛開始打我,我就會大吼:「夠了夠了,別打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空城計」的背後:誰是城府至深的高手?

讀《三國演義》者,常津津樂道於諸葛亮之「空城計」,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空城之上的博弈,卻是精彩紛呈的,那是一場關乎唇亡齒寒、因對手而存在的較量,可謂精妙絕倫。先來回顧下《空城計》 依然經典空城計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