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揮淚斬馬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據說在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的紛爭之中,有位父親是舊時軍閥時期的將領。

他的兒子自小外出求學,接受了新的共產主義思潮,加入了人民解放軍。

一日兒子隸屬的解放軍部隊收到軍令準備攻下一城,行軍至城牆外數公里處,然而這座城正是他的軍閥父親鎮守的城池。

因此,父子交戰在即,當對方得知彼此身份之後,都想勸降對方,然而各自又都熱衷於彼此的信仰,不肯讓步,又介於父子之情,雙方並沒有立即開火。

● 京劇 《空城計》

這位父親遂想出一策,在城牆上搭起了戲台請來戲班唱起了戲曲《失空斬》。

唱這齣戲究竟所謂何意呢,於是引出了我們今天要說的內容,聊一聊戲曲《失空斬》

其實失空斬,是中國京劇傳統劇目《失街亭》、《空城計》和《斬馬謖》的合稱,三齣戲故事內容前後銜接,故稱《失空斬》。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部劇的第一、二、三季。

因《空城計》為其中最精彩的片段,有時候只單演《空城計》一折,全劇有時也稱《空城計》。

● 京劇 《空城計》

這齣戲的劇本取材於古典名著《三國演義》,講述了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北伐的故事。

1、《失街亭》

《失街亭》說的是三國時,蜀魏交兵,司馬懿統領魏軍兵至祁山,諸葛亮料定魏軍必奪漢中咽喉要地街亭,欲要則良將防守此地,將領馬謖請令願意領軍前往。

臨行前,諸葛亮再三囑咐:「街亭雖小,關係重大。

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

如果失守,我軍必敗。

並具體指出「靠山近水安營紮寨,不得有誤」,並命王平同往相佐。

● 街亭

然而,馬謖剛愎自用,不遵將令,亦不聽王平諫言,擅自改變駐地、紮營山頂,致遭魏軍圍攻,以至作為咽喉要地的街亭失守。

幸有趙雲相救,馬謖才得逃脫,與王平回營請罪。

2、《空城計》

街亭失守後,司馬懿乘勝直取西城,蜀軍兵將俱被調遣在外,西城空虛。

諸葛亮難以抵禦,如立即撤退必被所擒。

危難時刻諸葛亮顯示出超人的膽量和智謀,他悉知司馬懿性疑、多猜忌,決定冒險使用空城之計,將城門大開,穩坐城樓,撫琴飲酒,鎮定自若。

此時,魏郡兵臨城下,司馬懿果然疑慮恐城內設有伏兵,未敢進城,竟然率軍退去。

諸葛亮僅憑一人之力力挽狂瀾上演了這齣《空城計》。

● 京劇 《空城計》

3、《斬馬謖》

諸葛亮用空城計巧退司馬懿之後,棄斜谷西城縣及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急返漢中,檢點軍馬。

忽報馬謖、王平偕高翔、魏延返回。

諸葛亮先喚王平入帳,責其失事,王平細述馬謖愎諫不聽,己分兵圖救不果而敗,諸葛亮遂量失責罰。

再傳馬謖入帳,諸葛亮怒詰,馬謖深自引咎,俯首甘受軍法,惟求照應八旬老母。

● 揮淚斬馬稷

諸葛亮即令綁斬,復又喚回,以好言慰之。

諸葛亮雖然愛惜馬謖才能,但先立軍狀,斬不能赦。

為嚴明軍紀,最終揮淚將馬謖斬首,以示懲戒。

並以任人不當,奏明後主,自請罪責,貶降三級。

是為第三齣《斬馬謖》。

● 揮淚斬馬稷

以上三摺合起來便是《失空斬》的全部故事情節。

根據資料記載,清代「三慶班」的著名演員盧勝奎(盧台子),曾根據王九齡的演出本加工修訂,後來譚鑫培又根據王、盧二人的本子進行再加工。

● 清代 「三慶班」

今天舞台上的演出本,大體上都是遵循譚鑫培演出來的路子。

《失·空·斬》這齣戲,劇本結構嚴謹、主題鮮明、唱念精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一出深受群眾歡迎的優秀傳統劇目。

文章開頭故事中的父親想通過戲班唱這三齣戲欲達到教化兒子的目的。

其借古喻今的做法映照了在面對民族危難與個人情感的同時,這位父親內心的複雜情感。

不過故事最終二人血濃於水,避免了骨肉相殘,以父子並肩抗戰贏得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勝利。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在微信公眾號有更好看的內容,請關註:「湖山書苑」 hssy6a(長按可複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他的對手到底是不是司馬懿

說起諸葛亮,那絕對是一代軍師,大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三國中,與諸葛亮有關的也有福,有許多非常出名的橋段,比如說空城計,比如說揮淚斬馬謖,等等等等。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看一下,歷史上真實的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