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謎案之「金匱之盟」是否存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宋太祖趙匡胤之母杜太后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宋太祖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入宮飲酒,並與之共宿宮中;第二天清晨,趙匡胤暴死,享年五十歲。

趙匡胤駕崩後,趙光義奉太后「金匱遺詔」之命行事,繼承皇位。

建隆二年(961年)六月初二日,宋太祖趙匡胤生母杜太后在滋德殿去世。

北宋官方文獻《實錄》、《國史》等所載:杜太后臨終前,太祖趙匡胤在旁侍疾,令人召趙普入宮記錄遺言,交代未來的皇位繼承問題,勸說太祖趙匡胤死後傳位於其弟。

這份遺書藏於金匱之中,因此名為「金匱之盟」。

金匱之盟

《宋史·杜太后傳》中這樣記載。

杜太后臨終前問宋太祖趙匡胤:「你知道為什麼能得天下嗎?」太祖嗚噎不能回答。

杜太后並未罷休,非要趙匡胤給出答案,趙匡胤只好說:「我之所以得天下,都是因為祖上及太后積德呀。

杜太后說:「不是這樣的,因為周世宗讓幼兒繼承皇位。

如果周世宗有成年的皇子繼承皇位,天下怎麼會成為你的呢?你百年之後應當傳位於你的兄弟。

宋王朝地廣人多,立成年人繼承皇位,是江山社稷之福也。

太祖扣頭哭著說:「兒不敢不聽母親的教誨。

太后看著趙普說:「你記住我的話,不能違背。

」命趙普於榻前訂立此誓書,趙普在盟約的末尾寫上「臣普書」。

藏之金匱,並命皇宮中專人看管。

中國封建王朝自周以後,一直延續著嫡長子繼承制的皇位傳承制度。

「金匱之盟」約定趙匡胤必須傳位於趙光義的做法不合乎傳統,也不合乎情理。

因此,人們普遍認為,「金匱之盟」是宋太宗趙光義為了粉飾自己繼承皇位的合法性,而與趙普合謀偽造的一份假盟約。

宋太宗趙光義

從當時的種種跡象上看,「金匱之盟」也並非完全不可能。

趙匡胤登基後的十多年裡一直沒有立太子,直到他駕崩的那一年,皇子趙德昭已經二十五歲,早就具備立為太子的條件。

奇怪的是,趙匡胤不但沒立太子,反而一直在重用兄弟趙光義,並任命他為開封尹,兼中書令。

進占太原之後,趙光義又被改封為東都留守,加封晉王,位列宰相之上。

按照唐末及五代時期皇位繼承的實際情況,皇帝在選擇皇位繼承人時,大多會選擇這樣一條軌跡,藉此樹立繼承者的威望。

唐末後的五代共計五十三年,前後出現了五個王朝八個姓氏十四位皇帝,大多為短命王朝。

皇上是當時的高危職業,其中幼子被立為皇帝,君弱臣強是導致亡國的主要原因之一。

杜太后去世那一年,趙匡胤雖然三十五歲,兒子只有十一歲,面對複雜的王朝局勢,杜太后這種考慮也並非沒有道理。

趙光義是策劃及實施陳橋兵變皇袍加身的主要人物,作為杜太后,在繼承皇位問題上,心裡偏向兒子趙光義也在情理之中。

趙光義登基時,太后及已經長大的皇子德昭並沒有立即表示反對,也許因為心裡害怕,而眾臣的反應卻很平淡,似乎趙光義繼承皇位理所應當。

趙光義做皇帝,難免會有篡改歷史的可能,但從史實上看,「金匱之盟」真實存在的可能性的確很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