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心領神會,「遵命」其實心裡大不樂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翟元聽得炮聲,往那兒一看,這一看險些把他嚇死。

來者非是旁人,乃是威震四海的關雲長。

原來關羽放了翟元之後,便將渡江的將令分撥了下去,自領五百校刀手、二十關西漢分乘幾艘小船於昨夜暗渡襄江,人不知,鬼不覺地潛伏在江邊的樹林深處。

今天天一黑,料著曹仁定要命人到江邊阻截,便早已守候在這兒。

等到魏軍看到了大批船隻過江時,關羽在此已等候許久了。

翟元看清了赤兔馬背上的就是關羽,嚇得手足無措,分辨不清眼前的情景是真還是假,竟然呆立著像個木偶一般。

俄頃,方始醒悟自己不是他的對手,要想轉身逃走,意識到這是臨陣退縮,軍令難違,要是命軍士放箭,距離太近,自己反而無法脫身。

尤其是火光、月光下的關羽,更顯得神威凜然,不可侵犯。

此刻,關羽的戰馬已掃到他的面前,翟元在心慌意亂之際貿然舉槍向關羽刺了過去:「君侯看槍!」

  關羽一眼就看清了他的面貌,心想:從奸已久,賊心難改,昨日放了他的性命,今日又來抵抗。

既不肯回心轉意,便送他回去。

便起青龍刀略一招架,手上只用五成之力,「賊將且慢!」

  「當」的一聲,翟元只覺得兩臂似有電流通過,酸麻不已,手中的槍再也握不住,丟了槍便想逃跑。

這怎麼可以,關羽的青龍刀已經橫到了他的腰際,就只差二三寸距離。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關羽忽兒收住青龍刀,臥蠶眉豎,丹鳳眼彈,大斥一聲,「無名之將,放你逃生。

去罷!」心裡卻在想,這種微末之將根本沒有資格死在我的刀上。

  翟元被他橫著的青龍刀嚇昏了頭,聽到關羽的喝聲,以為沒有劈著自己,暗忖:反正活不成,不如死在紅臉的青龍刀上也留些名聲——死要面子——便將馬退後數步,彎弓搭箭,「嗖」一下放了一箭。

  面對面怎麼射得中,關羽起手中刀頭只輕輕地一撥,便將箭打落在地。

心裡恨道:這賊將實是作死,命他逃生,還敢用箭射我,可惡之極!這種小人非斬不可,免得今後遺禍於人。

關羽高舉青龍刀大吼道:「賊將休走,刀下受死!」邊說邊追了上去。

  翟元見一箭沒射中,拍馬就逃。

走不多遠,聽得身後馬蹄得得,已知赤兔追了上來,不顧三七二十一,舉起手中的硬弓朝後面沒頭沒腦地抽打,也不管是否打得著。

  關羽見他這般行為,越發覺得可恨可悲,簡直像個無賴。

將青龍刀一格,挑去了硬弓,欲將他當頂劈死。

可巧前面都是野樹橫在面前,翟元光顧著抽打後面,一個勁地催馬快跑,一棵二三丈圍抱的大樹擋住了去路。

關羽手腕一轉,用刀背打在翟元的馬臀上。

戰馬受擊一驚,拼著性命向前闖去,連人帶馬撞到了這棵大樹上,頃刻間撞得腦漿崩裂,血濺滿地,死人死馬直挺挺地摔在地上。

  關羽扣馬收刀,手撩長須,朝著死屍冷冷地說道:「撞死倒好,免污了某家的青龍刀。

」關羽領了五百校刀手和二十名關西漢回到江邊,恰恰船艦已抵江岸,遂吩咐大隊去樊城南門外安營,東方發白的時候,二十萬人馬全部到了江邊。

除去胡領了五萬水軍看守船隻外,其餘十五萬人馬都上岸結寨。

大軍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關羽親自領著一萬精兵到城外討戰。

  曹仁失了翟元,又被關羽圍住了樊城,自然不敢出戰,急令城中準備亂箭、灰瓶之類,嚴加防守,不許出兵。

今天見雲長親來挑戰,便上城堞與夏侯惇等人一起觀看,只令軍士射亂箭,拋灰瓶,卻不開關。

  關羽數次衝鋒都被城上的亂箭等物打回,從早晨打到太陽當頂,空折了許多力氣,並無分毫進展。

只得收兵回營。

關平問道:「父親,攻關如何?」

  關羽嘆息道:「城關堅固,急切難以攻破。

來日吾兒多備弓箭,命元儉冒矢而進,攻進關廂。

  次日,關平領兵一萬,手執硬弓,身後大量竹箭;廖化帶五千精壯勇士,一手握擋箭牌,一手執鋼刀,望南門席捲而去。

城關上自昨日被關羽攻了半日以後,曹仁越加謹慎,多點軍士,多設箭牌,多添箭矢,預備漢軍再來攻城。

關平到樊城外,一聲令下,萬箭齊發,象飛蝗一般向城上射去,弓弦之聲不絕於耳。

就在這時,廖化帶著五千軍士向樊城河邊衝去,從腰間取出弓箭打算射斷高高懸起的吊橋上的索子,可是定睛一看,昨日的繩索已經換上了一根粗粗的鐵鏈,箭射上去全部彈了下來。

正想下令軍士泅水過河,來不及了,曹仁早已洞察了漢軍的意圖,立即吩咐亂箭射住河邊的漢軍,居高臨下,箭如雨下,「刷——」向五千漢軍的身上瀉了下來。

攻城的漢軍立刻用擋箭牌護住自己的身子,等到一陣箭雨稍微稀疏了一些以後,又向城邊蠕動。

如此數番,總被亂箭射回,過不了城河,也近不了城邊,關平從一早射到太陽偏西,所帶箭矢射盡,仍未過得樊河半步。

  關羽在自己的大營上打著瞟遠鏡觀看,樊城外足足飄舞了半天多的箭矢,未能奏效,不免有點煩躁,傳令軍士鳴金收兵。

  關平和廖化聞得金鑼之聲,這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進大營來見關羽。

兩天打下來,居然無所建樹,關羽不免暗自傷神:世事真是難以預料,當初徐庶助我大哥時,也是奉命取這座樊城,只帶一百兵,真箇是弓不上弦,刀不出鞘,如翻掌之易,穩穩取了下來。

如今也是這座小小的樊城,我親率水陸二十萬雄師,竟然奈何不了它,真叫人不可思議。

故而關羽嘆息連連,一時無計可施。

其實每做一件事都有它的特定環境和條件,當時樊城太守是劉泌老將軍,早已有心要歸順劉備,因此徐庶以智賺得關廂。

而今天樊城的守將是曹操手下的親信,智勇兼備,再則樊城幾經拉鋸,成了戰略要地,重兵鎮守,要人有人,要物有物,守關器械一應俱全,守關將能攻善守。

所以憑你關羽有多大威望,要取關廂卻是談何容易!關羽既然引兵渡江到此,為什麼不將樊城團團圍住,使城內斷糧絕草,不攻自破呢?誠然,十五萬人馬足以將樊城圍得象鐵桶一般,但關羽自有他不圍的道理。

首先,最要提防的是江東出兵,因為孫權、呂蒙等人一直窺視荊襄諸地,要是他們暗襲荊州,圍住樊城的將士就來不及聚集起來,也就來不及回防,這樣既攻不下樊城,又保不住荊州。

其次,可以讓曹仁往許都告急,曹操必定會再遣人馬來,樊城兵力一強,就會出戰,這樣就可以逐步吃掉魏軍兵力。

倘然曹操親自趕來,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正好在樊城芟除巨魁元兇。

憑著這幾點,關羽不肯圍城。

自打了兩天以後,關羽並不天天出兵,或三天攻一次,或一旬打一次,一邊攻打樊城,一邊派出探子往許昌去打探曹操的動靜。

  話分兩頭。

魏軍奉了曹仁之命,齎了告急書信出樊城、渡黃河,飛馬向許昌而去,一路並無耽擱,這一日抵達皇城,穿街走巷來到魏王府下馬。

叩門問訊:府上有人麼?」

  門公見來人風塵僕僕,知有要事,問道:「來者何人?到此何事?」

  「小卒乃樊城軍士,奉曹仁將軍之命,到此投遞告急文書,費心閽公通稟魏王千歲,小卒求見。

  「稍待片刻。

」門公急往府內稟告。

  曹操今年六十五歲,自從東川失了以後,深感自己許多地方已不能面面俱到,做事、想法往往有疏漏之處,景況大不如以前,暗自嘆喟:衰之何速,晚景堪悲。

前番與江東孫權約兵,共取荊襄諸地,已命曹仁、夏侯惇取了襄陽,可至今還沒聽到江東的消息。

今日正與文武百官相聚大殿,商議這些事情。

雖說大殿上文臣武將人才濟濟,羅列森嚴,但是能夠為他出謀劃策、排憂解難的人卻並不多,一個個不是搖頭咋舌,就是沉默不語。

就在此時,門公上殿,「稟報魏王千歲,樊城來使告急!」

  不久前夏侯惇奪襄陽初戰告捷,怎麼沒幾天工夫樊城倒告起急來了呢?曹操心頭不由得為之一震,忙說:「即刻傳使者來見!」

  無多時,樊城使者上殿參拜,急將曹仁的書信拆開展視,上面寫得明白,關雲長親統水陸大軍二十萬北上伐魏,其勢浩蕩,銳不可當;折了夏侯存,又失了襄陽,目前已兵抵樊城,攻關甚急,望許都火速發兵救援,以解燃眉之急。

曹操閱畢,令使者先回,救兵隨後可到。

待使者退出後,對兩旁道:「列公,關雲長攻拔襄陽,麾師北上,樊城困於水深火熱之中;此城一失,危及中原。

可有良謀退關某之兵?」

  「千歲!」一旁走出文臣滿寵,魏吳約期起兵是他去江東聯絡的,夏侯惇得了襄陽,孫權理當伺隙發兵,為什麼關雲長渡過了襄江,他們仍是按兵不動?東吳不發兵,勢必引起魏蜀大交兵,曹仁怎能與關雲長爭鋒?因此滿籠要說說自己的見解。

「前番仲謀親口許約與魏王共取荊襄,今日又不來跋約,致使雲長大打出手,無後顧之憂。

依臣之意,不必等待東吳消息,速命上將前往增援。

待解了樊城之危,再與江東論理。

臣願去樊城相助子孝守城,不識千歲鈞意如何?」

  曹操想,孫權會不會背約呢?這好像不大可能。

正如司馬懿說的,他為了索回荊州等地,心存芥蒂,與劉備結下了不解之仇。

這回他不會袖手旁觀,不出兵必定有他的原因。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不能再依靠江東來解樊城之危了。

再說與劉備打了幾十年,難道就怕他姓關的不成?曹操對滿寵的話深以為是,因而說道:「伯寧言之極善,哪位將軍領兵往樊城解救子孝?」

  一將從班部中閃出:「某願往!」

  眾人一看,原是曹操手下數十年的戰將于禁。

曹操點頭道:「汝可去解樊城之圍,正合吾意。

  于禁道:「某求一將作先鋒,領兵同去。

  曹操又問:「誰敢作先鋒?」

  一將奮然而出,說道:「某願獻犬馬之勞,生擒關某,獻於麾下。

  曹操急視之,乃是無敵大將軍,西涼龐德。

大喜道:「關羽威震華夏,未逢敵手;今遇令明,真勁敵也。

」遂即加于禁為征南將軍,加龐德為征西都先鋒,大起七軍,這七軍皆是精勇強壯之士。

  當時,領軍將校董衡、董超引各頭目參拜于禁,董衡說:「今將軍提七支重兵,去解樊城之危,期在必勝,而用龐德為先鋒,豈不誤事?」

  于禁聽了大吃一驚,大叱道:「汝怎敢信口胡言!」

  董衡道:「龐德原系馬超手下副將,不得已而降魏;今其故主在蜀,職居『五虎上將』;況其親兄龐柔亦在西川為官。

今使他為先鋒,是潑油救火也。

將軍何不啟知魏王,另換一人去?」

  于禁頓然醒悟,趨步上前告道:「千歲,某素聞令明之兄及故主皆事劉備,今遣為先鋒,某深恐於軍不利。

  曹操心裡也頗為震動,當即將龐德喚至跟前,令納下先鋒印。

  龐德大驚道:「某正欲與大王出力,何故不肯見用?」

  曹操正色道:「孤本無猜疑;但今馬超現在西川,汝兄龐柔亦在西川,俱佐劉備。

孤縱不疑,奈眾口何?」

  龐德想,都是于禁的不是,說話欺人太甚。

當年魏王滅了東川張魯,我早與兄長割斷恩義,與馬超主僕之情已絕,魏王還親自為我作主,將李典將軍的千金匹配給我。

想不著到了今天還有人會揭起這種事,重新引起魏王對我的疑心,這教我怎麼解釋這種事情呢?龐德懇切道:「某自漢中投降大王,每感厚恩,雖肝腦塗地,猶恐不能補報,大王何疑於德也?德昔在故鄉時,與兄同居,嫂甚不賢,德乘醉殺之,兄恨德入骨髓,誓不相見,恩已斷矣。

故主馬超,有勇無謀,兵敗地亡,孤身入川,今與德各事其主,舊義已絕。

德感大王恩遇,安敢再萌異志?望大王切莫聽信道路之言、離間之詞。

  前面的話都講得不錯,就是最後這一句措辭顯然太激烈了些。

一旁的于禁哪裡吃得消,一跳八丈高,仗著自己是曹操的心腹老臣,暴怒道:「令明將軍休要出口傷人!我且問爾,龐柔可是令兄,馬超可是汝主?某據實而稟,何曾離間於你!想那關雲長武藝超群,刀法絕倫,汝有多大能為敢作先鋒!」

  龐德也是一介武夫,聽得于禁這樣貶低他,哪裡就肯認帳,爭鋒相對道:「量汝無謀之輩,怎堪為征南將軍?」

  廢話越來越多,也越來越不客氣,兩人爭得面紅耳赤,也忘了大殿的規矩,于禁道:「某隨魏王千歲三十年,東征西盪,屢建功勳,威名遠播四海,爾敢藐視我否?」

  俗話說:相打無好拳,相罵無好言。

龐德想,這又有什麼好誇耀的呢?一個人總有好的,也有壞的事,你說三十年一向威風,那就沒有一樁被人唾棄的事了。

我倒要說點給大家聽聽。

遂反唇相譏道:「德常聞將軍大名,赤壁鏖戰,兵走華容道,將軍豈不是威風凜凜從關雲長青龍刀下昂首而過!」

  此話一說,滿殿文武都驚得眉橫眼瞪,曹操自然也是滿臉的不高興,慍色已現。

不過曹操立刻意識到龐德並不是有意影射自己,而是不慎失口。

于禁初時倒面露愧色,啞口無言,可是一回味這句話,馬上又省悟了,見大殿上的文武包括曹操在內幾乎人人都對龐德怒目相視,便知他觸犯了眾怒,旋即轉守為攻,「龐德,可知華容道上千歲以舊情感動關羽,得以轉危為安,汝敢當眾羞辱千歲,可知罪麼?」

  龐德自覺失言,急得張口結舌,「這個……」

  兩旁文武被他刺了這麼一句,都倒向了于禁的一邊,眾口一辭道:「千歲,龐德出言不遜,性傲志驕,目中無人,若掌兵權,必坐外心。

請千歲熟思。

  曹操被眾文武這麼一說,倒也慎重起來,不得不考慮重新命人作先鋒將,故而對龐德說:「令明暫歸本班,孤再遣一人為先鋒。

  本來只要解釋清楚就沒事了,為了華容道的話激怒了大家,反而連前面的事情也說不清了,而且越說越沒人聽,越說越顯得心虛膽怯,好像是真的一樣,龐德心裡明白,要是這一番不能去,從今以後就再沒說話的地位,更難在曹操手下為將了。

而且這種嫌疑將永久地留在他們的記憶當中無法抹去。

遂免冠頓首,血流滿面而設誓道:「龐德若心存異志,天誅地滅!」

  曹操見龐德將頭都叩破,黑臉變成了紅臉,心頗憐憫,明知他並無過失,不過是于禁自憂自擾罷了,乃扶起龐德撫慰道:「孤素知卿忠義,前言特以安眾人之心耳。

卿可努力建功,孤亦必不負卿也。

  龐德聽到魏王這般說話,方才將一顆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謝大王恩典,某必效死相報!」

  「文則聽令。

  于禁跨上幾步應道:「小將在。

  「命爾為行軍大都督,往各州挑選精兵七萬,領龐德、何成、董衡、董超,兵進樊城,抵擋關羽。

」邊說,邊用眼睛對他看了幾下,意思是,龐德武藝好,年紀又輕,你各方面都要忍讓一些。

將帥要和好,一切看在我的份上,別因為小事而讓關羽鑽空子。

  于禁心領神會,「遵命。

」其實心裡大不樂意,暗自思量道:龐德啊,憑你本領高強,到了我的手下卻由不得你來擺布自己,總不會讓你得逞。

便接令退下。

  曹操想,此番出兵,先鋒強於主將,兩人又不和睦,最容易出錯,讓我來告誡龐德幾句。

遂對一旁滿面鮮紅的龐德呼道:「令明。

  「魏王。

  「孤今命卿為頭隊正先鋒,遇事皆遵文則之命,切莫鹵莽行軍。

凱旋之日,孤必有封賞。

  「末將明白。

」龐德戴上頭盔,拭去臉上的斑斑血跡,慷慨激昂道:「德此去樊城,定要挫動關雲長三十年威風。

請大王耳聽佳音。

  雖是這麼說,而龐德卻心灰意冷,因為所去的這些戰將中,于禁年事已高,不堪征戰,何成曾為馬超聽擒,董衡、董超武藝平平,都不是衝鋒陷陣的料子,要想殺退關羽,看來只有我才能勝任。

實際上只是我在與關某爭鋒,殿上的司馬懿看到他們倆的神態,心中暗自好笑:似這般將帥關係,怎能齊心協力與關雲長交戰!

  退殿之後,于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魏國十虎將

 三國時曹魏名將,以膽識英烈而從曹操,隨軍多年,南征北討,戰功無數。不但曹姓、夏侯姓人才輩出,外姓將領更是國士之才。正是因為有了這麼多名將的存在,赤壁之後魏武才敢和蜀吳同時三線作戰而不落下風。...

葬在隴西碧岩里的三國龐德墓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平定漢中,龐德隨眾投降。曹操素聞其驍勇,拜龐德為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邑三百戶。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侯音、衛開等在宛城作叛,龐德領軍與曹仁共攻拔宛城,斬侯...

龐德與關羽對戰為何備好棺材

關羽圍樊城,曹操欲使于禁赴樊城救援,問眾將誰敢作先鋒。一人應聲願往。操視之,乃龐德也。操大喜曰:「關某威震華夏,未逢對手;今遇令明,真勁敵也。」遂加于禁為征南將軍,加寵德為征西都先鋒,大起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