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戰,為何龐德寧死不降,于禁卻降關羽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讀三國歷史,劉備搶占漢中,關羽為了策動劉備,發動了襄樊之戰,此戰把曹仁壓制在樊城不得動彈,眼看就要城破人亡了,曹操於是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大將于禁率領七軍來救援曹仁,只是沒有想到,恰逢襄樊地區大雨綿綿,被關羽抓住機會,水淹七軍,龐德寧死不降,跟隨曹操30餘年的于禁卻降關羽,成為其晚節不保的恥辱。

那麼為何龐德寧死不降,于禁卻降關羽呢?

在別人看來,在襄樊之戰,龐德是曹仁的副將,是從張魯那邊降過來了,也沒有得到曹操的重用過,對於投降或許沒有太大的影響,畢竟早期他跟隨馬超等多次投降,而于禁不同,身份地位擺在那裡,不能降,也降不得,跟隨曹操30多年,在外姓諸將中待遇極高,很受信任,在曹操軍中的影響力是十分巨大的。

此外,他這個人也是「最號毅重」,「以法御下,不甚得士卒心」。

如果他降了,這種形象的落差對士氣打擊有多大不言而喻。

可沒有想到事實,龐德寧死不降,于禁卻降關羽,這是為什麼呢?

說到龐德為何寧死不降,因為龐德也是無奈了,一個悲劇式的英雄。

在曹營得不到重用,尤其是在曹仁手下當副將的時候,與關羽開打的期間,樊城諸將以為龐德之兄龐柔在漢中,老上司也在蜀漢擔任大將,對龐德頗有猜疑。

龐德的處境很尷尬,加上曹仁一直被關羽壓著打,這無疑讓龐德備受精神折磨。

了為證明清白,龐德常說:"我身受國恩,義在效死。

我欲親身自擊關羽。

今年我不殺他,他亦必殺我。

" 在曹仁困守樊城的時候,龐德無疑是抱著必死的信念。

所以在戰場之上,龐德表現非常瘋狂,兩軍對壘期間,常騎白馬馳騁奔殺,曾一箭射中關羽前額,被蜀軍稱作「白馬將軍」。

龐德駐紮樊城北邊,水淹七軍的時候,將軍董衡、部曲將董超等欲降關羽,盡被龐德收斬。

後來,龐德獨抱船覆於水中,為關羽所擒,被解回關羽大營立而不跪。

既然被擒,龐德自然沒有活的可能,自己的妻兒家小都在曹魏,如果自己不死,難保不會被當成叛徒,家人將因此獲罪;馬超反叛,馬騰的一大家子都被斬殺的事情,不是沒有。

于禁,為何要投降,其實很多人都說過,水淹七軍,于禁的投降其一是想保證士兵生命,不想因為自己的個人生死,而讓大軍都死於洪水。

其二,于禁了解曹操,他是曹操親自提拔於軍伍的心腹大將,勞苦功高,縱然投降,曹操也斷然不會殺他或者為難他的家人,因為曹操的心胸很廣大。

投降,對於于禁而已,也是萬不得已選擇的下策,其實他也是非常悔恨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的最後一戰

樊城之戰,亦可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襄樊戰爭,是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的一場重要戰役。此役中蜀漢大將關羽父子被東吳俘殺,蜀漢失荊州,與東吳關係惡化,最後發生夷陵之戰。

歷史上龐德抬棺戰關羽是真的嗎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那就是三國。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

于禁心領神會,「遵命」其實心裡大不樂意

翟元聽得炮聲,往那兒一看,這一看險些把他嚇死。來者非是旁人,乃是威震四海的關雲長。原來關羽放了翟元之後,便將渡江的將令分撥了下去,自領五百校刀手、二十關西漢分乘幾艘小船於昨夜暗渡襄江,人不知,...

葬在隴西碧岩里的三國龐德墓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平定漢中,龐德隨眾投降。曹操素聞其驍勇,拜龐德為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邑三百戶。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侯音、衛開等在宛城作叛,龐德領軍與曹仁共攻拔宛城,斬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