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仁義」劉皇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天打算聊聊 劉備
其實選擇他時,我是很遲疑的
因為黃書算是三國的重量人物中比較難說得清的
命途多舛、經歷傳奇、性格複雜
而且經過歷代史學家、文學家的塗抹
真實形象已經十分模糊了
所以今天這一篇,算是帶著一點個人的「偏見」去寫劉備
算是自己對這位傳奇梟雄的一些理解
不喜勿噴哦O(∩_∩)O~
◆ ◆ ◆ ◆ ◆
三國三大BOSS,要說最慘的,非劉備莫屬。
官二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富二代孫權占江東已歷三世。
唯獨劉備,草根創業,東奔西突,
認過呂布當老大,投過袁紹做小弟;
喝過曹操請的酒,吃過劉表擺的宴。
四十多歲人,地盤沒搞到一塊,
還長期被人追著屁股砍,流離失所、好不狼狽。
老劉出身苦啊...
孫堅給他倆兒子定小目標「先賺他一個億」之類的時候,
這哥們每天想的是「如何賣他個一百雙草鞋」。
及至於後來碰到關、張兩位猛男
老劉覺著機會來了,於是虎軀一震,霸氣側漏!
...從腰裡掏出了「漢室宗親」的名片兒...
彼時他的心思跟後來的「匡扶漢室」可沒什麼關係
拜把子時的口號「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
說到底,那時的劉備還不曾幻想過自己會成為多牛逼的人物。
聯手創業,真正能走到哪一步,三人都是比較迷茫的,
一時激情所至的成分居多。
此時市場還亂的很,大漢公司瀕臨破產,
幾位大客戶經理如袁紹、董卓、曹操之類紛紛自立門戶。
創業初期的黃書哥一沒資歷,二沒資本,
哥仨就跟著大部隊這麼渾渾噩噩地先幹著。
人家揍張角,他也揍張角;人家砍董卓,他也砍董卓。
劉備的真正覺醒來自於孔融請他出兵救陶謙時。
「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耶?」
短短十字,小人得志後興奮的嘴臉展露無遺。
不像曹操、袁紹這些早早便經歷過高層鬥爭的血雨腥風的猛人,
劉備對自己定位一直迷惑的很,創業後也沒拿到什麼話語權,
此時突然聽說這麼一家大公司需要自己幫助來渡過難關,
哎呀那個認同感、滿足感,瞬間就灌得黃書哥遍體酥麻了。
他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的價值、自己的能量,
——嗯,我是個做大事的人。
於是他打出「個人魅力」的招牌,撐起「仁義」的旗號招收小弟。
可惜口號喊得響亮,給員工開得工資實在不咋地,
和曹操、孫權這些萬惡的資本家比起來實在是差遠了。
所以一直也沒安利到什麼關鍵型人才。
好不容易來個徐庶,還被老曹挖了牆角。
終於盼來諸葛亮,兼了CEO和CFO,才算是有了點鹹魚翻身的跡象。
可發展到這個階段,劉備的賴以起家成名的「仁義」,
已然成為了整個劉氏集團的沉重負擔,直至蜀漢滅亡。
所謂「仁義」,拆解開來「仁愛」與「正義」,
為儒家道德傳統的最高準則。
這玩意有個屬性,叫「總沒錯」,也就是一定正確,一定不會錯。
但凡帶有這種屬性的東西,大家都應警惕,
因為「總沒錯」往往帶來「總沒用」和「總壞事」。
偏咱們劉黃書以身作則,踐行到底。
在荊州時,劉表病了。
孔明提出「趁你病,要你命」套路,讓劉備取荊州以拒曹操。
沒想到大敵當前之時,這貨那股仁義勁上來了
「備受景升之恩,安忍圖之。
」
孔明警告他「今若不取,後悔何及!」
他答:「吾寧死,不忍作負義之事。
」
孔明一聽,心兒瓦涼瓦涼的...
結果後來劉琮獻荊州給了曹操,
荊州變成了曹操的荊州,而後又變成孫權的荊州。
這回劉備坑起孫權來可沒客氣過,
各種花式套路,先借後賴,把荊州吃得死死的,
可無論再怎麼狡辯,這地兒也只是你劉備「借」來的棲身之所罷了
也因此埋下了蜀、吳兩國讎恨的種子。
益州則更是如此。
龐統、法正都勸他「政變」時,他倔了,還埋怨龐統:
「公等奈何欲陷備於不義耶?」
而後卻又大動干戈,出動大軍討伐,
還因此折損了軍師龐統。
荊州、益州,劉備不是不想要,
他是想以無礙於他「仁義誠信」光輝形象的前提下要。
恨不得劉表、劉璋一見著他就跪下把地盤全送他,還得哭著求他收下才舒服。
就像靠玩「情懷」起家的創業者,進入商業化時,
硬是邁不過自己心中的那道坎。
——我們是有理想、有節操的創業團隊,哪能瞎撈錢呢?
這種「既要當婊子,也要立牌坊」式的精神潔癖,
也讓劉備極易感情用事。
撤離江陵時,捨不得拋下數十萬百姓,
非得攜民渡江,結果慘敗。
關羽被呂蒙殺掉,為了兄弟之情,竟不聽孔明勸阻,
傾全蜀之兵伐吳,結果被陸遜一把火燒得雞飛狗跳。
損兵折將之下,無顏再回蜀中,在白帝城嗝屁了。
縱觀其發跡史,蜀漢集團其實一直沒有一個長遠的、堅定的目標,
或者說,沒有為此目標奮鬥的決心。
作為這一集團的最大股東,劉老闆堅信、堅持「仁義」以求順心,
其行為卻時而迂腐、時而過激、時而愚蠢。
這也是他比起差不多出身的劉邦、朱元璋所差的地方。
劉邦小屌絲出身,起初也胸無大志。
但他從不作情緒上的表達,也從不頑固地相信什麼,
而是根據所處的環境、形式,不停作出改變,調整著自己的行為。
最終定鼎江山,算是「不堅持行為」式的成功。
朱元璋則是目標明確,算是「堅定目標」式的成功。
堅定目標,而不是堅持行為。
更難,也更偉大。
從平民到皇帝,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從平民出身,一步一步登基稱帝,可以說是難於上青天。但是,一旦有人實現了這個轉變的話,那可謂古代歷史上千古一帝級別的人物。比如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都可謂讓人驚嘆的「屌絲逆襲...
三國初期孫堅殺兩個人,導致最終自己也因這兩個人身死
孫堅的出身差不多和劉備一樣的都是草根,但是孫堅的號召力似乎比劉備好的多。孫堅憑藉著自己的號召力,轉戰四方,最終成為三國中的一方諸侯。從草根成為朝廷任命的長沙太守。這一點似乎比劉備強一點。但是在作...
他寄人籬下十幾年,最後終於一飛沖天
如果要各用一個詞來說曹操、劉備、孫權,曹操當用「進取」,三十多年的時間裡,他一直在開拓進取,南征北戰,終於打下了一個廣袤的天地。孫權可以用「守成」來說,他繼承父兄基業,一直兢兢業業,守著江東。...
能謀善斷的三國十大政治領袖:曹丕劉禪也上榜!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2]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
三國歷史上五位英年早逝的奇才
三國是一個時代的大舞台,文臣武將都在這個舞台上展現著各自的才華,只要是有能力,就不愁英雄無用武之地。尤其是在鼎足之立之前,三國更是人才輩出,一大批優秀人才各領風騷。詩聖杜甫有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
三國歷史於我而言就這一個道理,足以令人反思,歡迎討論
三國時代,群雄逐鹿,也是捷足高才者方能成為大英雄,如曹操、劉備和孫權。其餘諸侯,多被曹操敗亡。如董卓、袁紹、袁術、呂布、劉表等等。敗亡的諸侯大多偏向於守成,不思進取,這其實在亂世並非保身守業之上...
擁有頂級戰略家的劉備集團為何迅速敗亡?外交實在太過拙劣
我們都知道,官渡之戰即將拉開帷幕時,劉備藉口要聯合黃巾殘黨、擾亂曹操後方去了汝南,脫離了袁紹。後來,曹操進攻汝南,劉備投奔荊州劉表。正是在這裡,發生了「髀肉之嘆」的故事,講的是劉表宴請劉備,劉備...
三國十大謀士,誰排第一名?
一場戰爭的好壞除了指揮者的指揮外,謀士的出謀劃策在戰爭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諸候的成功與不成功關鍵就在領導者對謀士的運用。三國中謀士眾多,從而使長達百年的戰爭顯得更加波瀾壯闊,從而使我們在血雨腥風...
三國最強謀士不服來辯
大家都看過三國,提到最厲害將領,一般都能說道:一呂二趙三典韋 四關五馬六張飛,但是談到比較牛x的謀士大概不是那麼清晰了。三國故事精彩,人才之傑出,幾乎空前絕後無與倫比。曹操、劉備、孫權之所以能削...
看典故,學歷史(黃巾起義-晉的建立)
1黃巾軍起義:東漢晚期,官宦和外戚兩大集團交替專政,社會動盪不安,民眾流離失所。 冀州巨鹿人張角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舉行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規定義軍以黃巾纏頭,...
這位好好先生深藏不露,瞞騙了整個三國
三國演義里的水鏡先生,叫司馬徽,字德操,和人交談經常說:好、好。這是他的口頭禪,好好先生由此而來。別看他平時好像很老實很和氣的樣子,其實是才高八斗,大智若愚,深藏不露,可知道:天下三分可以說是他...
劉備是仁義之君還是心機深沉的投機者
要說三國時期最能體現奮鬥精神的無疑是劉備,劉玄德了。這傢伙最早是草鞋販子,以前在村裡的時候大家都瞧不起他,家裡窮的要死還整天裝逼。後來碰到黃巾起義,不知道怎麼的拉了一批炮灰給他立功,混了個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