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被這個小人所殺,諸葛亮有責任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三國演義》里魏延一出場,諸葛亮便以「腦後有反骨」為理由欲斬殺他,雖說這是小說家杜撰,然而它也提出了一個事實,那便是諸葛亮一直對魏延懷有戒心。

魏延的才能一直被諸葛亮壓制著,諸葛亮頂多讓他順著自己的意去打打幾場戰,而絕不敢放其軍權。

這一方面或因為諸葛亮忌憚魏延的才能,一方面諸葛亮也擔心魏延掌軍行險,從而賠上整個蜀國大軍。

2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諸葛亮對魏延是防著用,於是他在託付後事時,就對魏延這樣安排: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諸葛亮死後,全軍準備撤退。

楊儀叫費禕前往魏延處告知丞相的意思:由楊儀統軍,魏延斷後,全軍撤退。

魏延一聽費禕這樣說,立即大為不滿。

魏延果然是匹脫韁野馬,如果說當初諸葛亮在還有所收斂,而此時諸葛亮已走,魏延自然要開始他的狂奔了。

3

因此他很不滿,有他魏延在,還可以出兵伐魏,為何要退兵?何況還要直接受命於楊儀!這更是魏延所不能忍受的。

因為魏延和楊儀之間的矛盾,是上了台面的。

楊儀這邊也不管魏延接不接軍令,自帶全軍徐徐退後,魏延看大軍後退,頓時大怒,遂日夜兼程趕到了楊儀大軍面前,將所經之閣道都用火燒毀,使大軍難以前進。

而後楊儀和魏延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企圖謀反。

劉禪見表後便糊塗了,於是他召來侍中董允和留府長史蔣琬,問他們到底是誰想造反。

董允、蔣琬兩人和楊儀是一路的,當然袒護他,因此他們都為楊儀擔保。

4

魏延此時已經提前占據了南谷口,率領自己部下出擊楊儀大軍,楊儀於是命令何平往前抵禦魏延。

兩軍對陣,何平大罵魏延的先頭部隊:「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

一拿諸葛亮來說事,所有士兵於是慌了,出於對諸葛亮的敬重,士兵們都不聽魏延的軍令,各自散去了。

魏延見士兵散走,帶領著數騎親信,往漢中而逃。

楊儀立即派出馬岱領軍前往追擊。

後馬岱趕上了魏延,魏延士兵之少終難敵馬岱,遂被馬岱斬了頭顱。

5

馬岱將頭顱帶回獻於楊儀,楊儀見魏延已死,將生平對其所積怨憤一瀉而出,用腳踐踏著魏延的頭顱,罵道:「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後誅滅了魏延三族。

諸葛亮死了,順帶連一個魏延也帶上了天,蜀國至此失去了最後兩大支柱,本就虛弱的國力,從此再也無力回天了。

對於魏延領軍攻擊楊儀一事,經後人大肆渲染,魏延遂背上了「叛蜀」的罪名。

然而,陳壽認為魏延不過是和楊儀不合,主動攻擊楊儀不過為爭諸葛亮的位子,並無反蜀之意。

6

其實也當如陳壽所言,魏延如若要叛蜀,為何最後剩下數騎,卻仍往漢中而去?因此,魏延的反叛不過是一場爭權對決被有心人上升為叛國之舉。

楊儀自斬殺魏延後,自以為功勳之大,理應代諸葛亮之為秉持朝政,然而諸葛亮終究選擇了蔣琬,而楊儀只是封個中軍師,並無實際統領。

楊儀因此感到不忿,經常發出怨言,說:「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復及。

7

費禕聽到楊儀說出這樣的話,什麼「以就魏氏」,真有反叛之意思,因此上報後主,楊儀遂被貶為庶人。

其實無論這裡的「以就魏氏」指的是魏國還是魏延,都可以看出楊儀這個人反覆無常,實在不像一個君子。

因此這時我們就更為魏延感到抱屈,諸葛亮畢竟又選擇錯了人,如果他還沒死,實在應當再自貶三級。

可憐魏延一個蜀國大將,身懷諸葛孔明的大志,卻敗於一個心胸狹窄的政敵手裡,死後連個諡號都得不到,還得背上反叛的千古罪名,實為可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的給力帥才魏延是怎麼「被反骨」的?

當魏延被馬岱率精兵擒拿捆綁跪地,眼角瞥見軍刀在藍天下劃出幾條優美弧線劈向他和兒子的脖頸時,他終於明白,在與文官集團漫長的爭奪丞相繼承人的權力博弈中,單槍匹馬的自己不僅已經完敗,而且已徹底「被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