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諸葛亮不等「天下有變」再北伐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個人拙見:因為蜀漢等不起,而且也不能等!

蜀漢立國,團結各方勢力的一個核心點是: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如果坐等天下有變,可能首先發生變化的就是蜀漢。

我們來仔細看看當時的情況:東吳孫權,已立兩代,經過了幾十年的根據地建設,政通人和,沒有大的內部矛盾;曹魏,經過官渡之戰和北伐匈奴後的軍墾;國力是逐漸上升階段;而當時的蜀漢,剛剛丟掉荊州,劉備數十萬大軍伐吳又被700里火燒連營;內部還有不穩定的西南少數民族,還有四川當地的官宦團體是否真心支持等等。

當年的蜀漢沒有條件等待天下。

因為機會越來越少了。

大半天下已經是曹族控制的。

東漢十三州當中,曹魏已經占了十個(豫、兗、青、徐、冀、幽、並、司、雍、涼,還有荊州北部)。

幾乎所有主要城市都在北方,當代80%以上的人口都在他們手裡,接近兩千萬。

蜀漢的人口,僅限於四川盆地,只有一兩百萬。

四川盆地也是剛剛漢化幾百年的地方。

雖然也很富裕,但是絕對無法跟中原的發達程度比。

曹魏政權一年比一年穩定。

是中央核心政權,耐力很強。

隨手徵兵幾十萬。

輸了三次五次,仍然可以再次徵兵。

有資源一直打下去。

朝代時間長了,他們只會越來越強大。

然後蜀漢征一次兵都特別費勁,對經濟農業影響很大,沒有那麼多條件、資源一直連續幹下去。

一開始在秦嶺對峙的時候,蜀漢或許還有一條小希望。

畢竟從其他地方帶過來了很多有經驗的兵力和大將。

一旦錯過誤用這些機會,兵將衰老死光了,那隻剩下本土實力,很弱。

人家先動才是唯一的最好的選擇。

沒有選擇。

繼續等著也是等死,因為各方面差距只能越來越大。

就像太平洋戰爭,日本先發制人尚有贏得可能,如果坐等美國宣戰;只有失敗一條道路。

蜀魏之間還有一件很明顯的文化政治立場值得討論,涉及到了漢朝本身節奏感。

漢高祖劉邦也是從四川漢中走出來的。

先打下了關中地區的軍閥,然後一步一步征服了中原。

這一些事情,自己朝代老祖宗的事情,還屬於他們的近代史範圍內,肯定有不少人還在關注崇拜。

漢中漢水走出來了,所以才叫漢朝、漢人。

是真正意義上的新朝代崛起傳說;第一次,唯一一次,最近一次。

這個事情對他們影響很深刻。

這種策略計劃,從漢中出發,也就是他們的核心歷史榜樣。

占領漢中以後,劉備才敢稱王稱帝,都跟這這套地理歷史元素有關。

如果他們長期繼續蹲在四川盆地和漢中,那就說不過別人了。

再說,劉備劉禪也很想證明自己是劉邦和劉秀的合法繼承者。

做不到也就漸漸沒人信了。

都有很大壓力北伐。

還有諸葛亮本人身上的理由。

在實際歷史上,蜀漢的夷陵伐吳戰役失敗之後,劉備死了以後,諸葛亮才走上了舞台。

這時候才開始有所謂的高層政治地位。

之後十年他也幹了很多事情;安撫了南蠻和羌族,跟東吳和解了,等等。

但是他還沒有任何關鍵聖戰的名譽。

只有打敗曹魏一次,至少占領關中,他才能得到完整的認可。

要是做不到,那他之前搞得各種事情的道理和承諾,也都失效了,然後很難維持低位。

他那時候肯定還在面臨各種內部政治鬥爭。

所以他自己的北伐的壓力比誰都大。

他心裡也很清楚時間的價值。

再拖,他的地位也很危險了。

(之後姜維綿連的壓力也很類似)

蜀漢要是保持經濟實力和人力,一邊好好投資內部,一邊好好防守,活得時間可能會長一些。

因為四川本身的地貌防禦優勢也很厲害。

但是遲早也會被北方這個曹魏大國所吃掉。

先動手,偶爾動手,還能維持(甚至擴大)一些人物的個人利益。

順便借用皇室家族的利益說法。

每次都能換來一定的民眾支持潮流,其實就是一種個人續命手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古懸案:諸葛亮有沒有借刀殺關羽?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也是蜀漢歷史上的最大悲劇。關於蜀漢在荊州戰役中不發救兵的問題,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來不及去救。但因為《三國志》中沒有記載,所以後世對此也是猜測紛紛。然而到了...

隆中對的三個重大戰略失誤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年僅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向劉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戰略構想,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隆中對》準確預見了漢末天下三分的歷史發展趨勢,為蜀漢立國提...

蜀漢風雲事件8——失荊州

荊州之重,在於它的地理位置、經濟、人口等多方面的優勢,那是三國必爭戰略要地,荊州對於蜀漢集團的重要性,那更不必說,有它才有隆中對,沒有,從此蜀漢無力回天。換而言之,荊州也像燙手的山芋,換誰,都不...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三國故事

長江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幹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數百條支流延伸至貴州、甘肅、陝西、河南、廣西、廣東、浙江、福建8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