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十大戰將排名 呂布墊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古以來排定戰將,當論戰功!戰功是顯而易見的,萬千將兵決戰於沙場之上,眾將士奮勇廝殺,能戰者則手當執銳、領萬千將士於身後,衝鋒陷陣、攻城拔寨,何等之壯懷激烈!!善謀者則指揮若定、揮兵向前、計出於心、成竹於胸、戰於疆場,何等之風流倜儻!!

共和國所評出的十大元帥、十大將軍就靠得是戰功;水滸傳評出的108將排座次,靠得也不光是武功,還有成績與威望,宋江論武功誰也打不過,可那水泊梁山是他搞起來的,「替天行道」招牌一出,天下豪傑無不雲集響應,晃蓋論武功也不及後面那幾個,可他為梁山的建立出財、出謀、獻力,堪當首功,當然也是座次排前。

10、呂布

別的沒什麼,就是能打,堪比項羽,而且都有佳人作伴,一個人虞美人,一個是貂嬋,哈哈,英雄美人成一夢。

只可惜真是、實在是、確實是: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啊!........!

再說,現如今的「呂布」已經是各大三國類遊戲中「武狀元」了,其他的遊戲人物都是打不贏、打不過的,而且玩家們都是力挺呂布的,不排上榜真是自覺有些過意不去~~

9、鄧艾

別的就毋需多方,只說攻克蜀國,「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

」,一舉攻下蜀地後,到了成都,無用劉禪乃「艾至成都,禪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櫬詣軍門,艾執節解縛焚櫬,受而宥之。

」只此一件,就可說是功高蓋世,在歷史的天空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可惜是,立了這麼大的功勞的鄧艾開始翹起了尾巴,反倒是被身陷囹圄的姜維使了反間計,抓回至魏都的半路的上就被人殺了,落了個子死妻散的下場。

而這一切發生至結束就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內,人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豈不若鄧艾的這種人生浮沉來得更為跌宕起伏的。

8、關羽

民間自有「關帝爺」一說,這倒不是三國演義杜撰出來的,而久已有之,可見關公形象深入老百姓心中之深之久。

一說,武功高強,「策馬刺良(顏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袁紹)諸將莫能當者」,斬顏良,誅文丑;而後水淹七軍,降于禁、斬寵德,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二說,忠義猶嘉,身陷曹軍其心不改,「身在曹營心在漢」,報曹操後而奔劉備,壯士之義,古今少聞。

三說,英雄氣概,刮骨療毒,而面不改色,如為平常事,「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但為人過分狂傲,竟未料到江東賊子白衣渡江,斷其後路,終被所亡,失了荊州,喪失了蜀國爭奪天下的最好空間與優勢。

7、司馬懿

能夠入選十大武將,一方面就是因為擋住蜀國諸葛亮的進攻,實在難能可貴,為其戰功;二是能夠忍,身在魏朝長期不得以重用,臥薪嘗膽、其志不移,古今多少武將苦於報國無門,難成其功業,而自廢武功,毀其前程,放蕩身形於山水、酒色之中,最終沉淪下去了......而司馬將軍,獨樹一幟、疾志不渝,後代子孫效其模樣,終成大業而三家歸晉。

6、孫堅

正當各路諸候興兵討伐董卓而不前行,「日置酒歌高會,不圖進取」時, 孫堅帶領的這一路人馬卻正在奮力拚殺,披荊斬棘,直逼洛陽;嚇得董卓前來提親,真是好笑得很,兩軍對壘於陣前,還要搞個這檔子事。

孫堅不允,董卓無奈嚇得從洛陽跑到了西安。

試想十八路諸候起兵而不敢進,個個畏首畏腳;而孫堅卻能仗劍直行,所擋者無不披靡,直取首都而賊怯而逃,何等之氣概而能使敵望風而逃,乃孫將軍蓋世之雄也。

當然,孫堅所投非門,誤入哀術手下,才不得已施展,枉了一生武功;爾後,攻劉表而輕敵死於非命。

不能不說是其一遺憾。

5、諸葛亮

把諸葛神侯放在第五位,恐怕早已是有諸多人不服了。

這也沒辦法,論戰功、論戰績,孔明先生實難與前面陸遜相比。

赤壁之戰,主戰是周瑜打的;奪取益州、漢中是法正的功勞;正當蜀國要大踏步前進之時,卻有關羽荊州之失、劉備夷陵之敗,在這些生死存亡的時刻,諸葛亮也並未起到積極作用;登上丞相之位後,久攻魏國而不下,「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但不管怎麼說,自己雖未撈到什麼大便宜,別人也未曾搞到蜀國什麼,是以寸土而未讓也!更何況還有平定西川、七摛孟獲。

特別是七摛孟獲,顯示了諸葛亮的大智大仁,彪炳史冊、光耀華夏!!

4、陸遜

蜀國的開國員勛們,有兩位(劉備、關羽)直接死於此將之手,一個(張飛)也算是被策反成功的典型戰例。

試想,當年桃園三結義時,三位當世之才,日後盡亡於如此小輩;不說三英雄之失,僅看小將之功,豈能不令人仰目,自古江南多俊傑。

3、法正

《孫子兵法》云:善戰者,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劉備西取千里沃野的益州、再得漢中,幸有一人,當屬法正。

此人並非窮兵黜武,而計於兵前,左右斡旋,兵不血刃地拿下一州之地,試想三國之中有誰能敵!! 為蜀漢政權打下基業的實則屬於此公,後代子孫們也吃的就是法正打下的江山的這塊老本,荊州之地早也被魏、吳給瓜分了。

不是益州那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勢,良田萬頃的土地,哪有後來的諸葛孔明數次出兵討魏之說。

見諸葛評夷陵之戰的敗因----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2、曹操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征張繡、討袁術、伐袁紹、滅劉表,一統北方、定鼎中原,可謂是氣吞萬里如虎。

東臨竭石有遺篇: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漢燦爛,若出其中。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多大氣魄,多寬廣的胸襟,難怪流傳千年而不衰。

三分天下,實則取有一半。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身處晚年的曹操,仍南征北戰於疆場之上,雖未再獲什麼大的戰績,但足有北方天下,也保了幾代子孫的榮華富貴。

對呂布的空城計、對袁尚、袁熙的欲摛故縱計、對袁紹斷後勤的釜底抽薪,哪一樁不漂亮!「慨當以慷,唯有杜康」,難怪詩人有以酒縱歌的豪情!

1、周瑜

第一名當然是周瑜! 想當年,曹操號稱80萬大軍直逼江東而來,文稱「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周郎臨危不懼,身披戰甲立於戰船之上,火燒赤壁,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自曹操起兵以來,就未嘗如此敗績;而兵敗於年紀輕輕的周瑜,恐怕也是大大出於一世之雄的曹操意料之外。

從此自周瑜有生之年,曹軍未曾攻下半寸吳屬領土。

少年英雄,打敗橫掃於中國北方的巨腕級人物,古來少有,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戰事大多發生在北方,中國的北方一旦定了下來,南方就好辦了。

打贏了北方,中國的歸屬權就相當於定了95%;很少聽有打下南方再打北方的;即便南方半壁江山尚可一守,但想收復北地,真是難上加難!南北朝時,南邊的沒守住,別談收復北邊了;南唐李後主,更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宋誤殺李綱、岳飛等名將,即便最後有個文天祥,死而不渝志,可惜也是英雄氣短了;清軍入關,南邊的冒牌明朝苟延殘喘也沒個啥用,直到最後一站的台灣也被「收復」了;共軍百萬雄師過江南後,更是有如秋風掃落葉般,分分鐘就搞定了。

所以在南邊一守,向北而戰,能取得如此之戰績實屬少見,周公瑾處亂不驚,尤其難能可貴在於在曹操發信於吳時,當朝一遍投降之聲,周瑜能頂住壓力,向曹而戰,於外於內之應,沒有一點氣魄是不行的,最後戰而勝之,一舉奠定了三國的態勢,否則曹操揮兵南下,所盪者平,中國的歷史就會是另一番景象了。

有人會說,赤壁之戰時,諸葛亮是首功,此言差矣~~劉、吳結盟戰於赤壁,實際上軍事統帥乃周瑜也,實不屬諸葛亮;再則,吳國這邊出的兵也比蜀的多,二戰時,英、美、法結盟,當然是看美國當主戰了;三則,火燒赤壁,用吳國想的點子,用的計,燒也是吳兵燒的,當然要記在吳軍統帥周瑜的身上。

正所謂:沒有周瑜、難成三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哪些驚人歷史真相,你或許被騙了數百年

熟讀三國歷史,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而《三國演義》出了名的七真三假。大方面統攝周全,小方面出入頗多,一時說之不盡。那麼《三國演義》到底有哪些歷史欺騙了我們?今日,不妨跟著小編一起...

100條歷史典故,了解半部中國歷史(三)

40、司馬遷寫《史記》:西漢司馬遷秉承父志編寫《太史公記》(《史記》),因替大將李陵求情被漢武帝處以「腐刑」,忍辱含垢(gou)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6年出獄後奮...

《三國演義》中的主要角色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到底描寫了多少個人物?下面我將列出一組數字,有的朋友可能會懷疑數字的準確性。這個沒有別的辦法,只好請懷疑的朋友自己找來《三國演義》清點一下,保證你點一遍一個數字,再點一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