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最慘一敗,三國中從未記載,羅貫中也隻字未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

蜀漢丞相諸葛亮,率領蜀軍先後對曹魏發動了五次戰爭。

五次北伐,雖然蜀軍戰果頗豐,但終因各種原因而退軍;而曹魏也曾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後,向蜀漢發動過反擊戰,但因受蜀漢地形、天氣影響而退軍。

其中的五次北伐可分為:兩次大型(第一次北伐,第五次北伐);一次中型(第四次北伐);兩次小型(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領蜀軍第五次北伐。

在渭水五丈原,與曹魏大將司馬懿率領的魏軍僵持不下。

諸葛亮正欲屯田久戰,但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享年54歲。

諸葛亮死後,蜀軍全軍退回漢中,至此歷時6年之久的五次北伐結束。

日後姜維也曾經數次北伐,但也以失敗告終。

歷史上有記載的多智近乎妖的諸葛亮一共失敗了四次,其中第一次最有名氣,就是馬謖失街亭,還有第四次是,反間計,劉禪逼迫諸葛亮退兵,然而其實在三國中還有一次很大的失敗,諸葛亮遇到此人一籌莫展。

那就是黃河鸇陰渡之戰。

三國時,曹魏大將張既在鸇陰渡上演了經典一幕。

三國是一個紛亂不休的時代,也是名將輩出的年代。

在《三國演義》中鮮見張既;然而在《三國志》上,卻有張既傳,可見張既並非無名之輩。

魏國建立之初,河西四郡則被當地豪強所把持,處於半獨立狀態。

魏文帝曹丕先派大臣鄒岐治理河西四郡,結果當地豪強不僅聯合反對,而且鼓動盧水胡(匈奴的一支)發動叛亂。

曹丕無奈,只好派遣重臣張既前往。

張既的渡河之戰,可謂是一場經典之戰,典型的聲東擊西。

張既先抵達金城後,便揚言說,金城無船可渡,所以打算到下游鸇陰渡口渡河,他派出的人手,在山中打出旗幟,虛張聲勢,河對岸的盧水胡不知虛實,將大部分人馬調來防守鸇陰渡。

想必,當年我們面前山谷中人嘶馬叫,盧水胡的騎兵耀武揚威,而他們對面的山頭上也是旌旗舞動,可惜的是旌旗下卻沒有多少人。

張既成功將盧水胡的主力吸引到這裡後,他率軍從金城悄然渡過黃河,然後從揖次(漢代縣名)繞過洪池嶺(今烏鞘嶺),輕鬆奪取了姑臧城。

而此時,盧水胡的騎兵才大夢方醒,他們以為神兵天降,弄不清楚張既從哪裡過的黃河,只好匆忙追擊,結果被張既部下成公英誘到永昌,張既的伏兵四起,七千盧水胡騎兵全軍覆沒。

《三國演義》中是站在蜀國的立場上寫的,過分突出了諸葛亮,雖鮮見張既,但他卻實實在在是諸葛亮的對手。

張既識破諸葛亮的計謀,給諸葛亮來了一個真正的「空城計」。

張既在劉備占據漢中之前,就建議曹操將漢中人口遷走,於是三萬戶居民遷到了關中。

結果,曹操雖丟了漢中,卻得到了充足的人力資源,諸葛亮雖得了漢中卻失去了人力資源。

張既以真正的空城計,破了諸葛亮的戰略目標。

在許多史學家眼中,張既和趙充國一樣都以巧渡黃河,成功安撫少數民族而聞名。

其曾在鸇陰渡邊,俘虜七千盧水胡騎兵,完成了一次大勝,

而張既也確實是諸葛亮千古難逢的敵手,至於羅貫中為何沒將他寫在書中,我想是對諸葛亮的形象塑造是沒有什麼好的用處吧,所以隻字未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西城樓上竟然是諸葛亮被套路了!

《三國演義》中「空城計」可謂是家喻戶曉,因馬謖不聽勸阻,痛失街亭,導致身在西城的諸葛陷於危難。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將至,作為一軍主帥,為穩定人心他並沒有表現出慌亂。他想到與司馬懿數次交戰中的場景,以...

唇亡齒寒:司馬懿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為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