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讀三國77回 雄安英雄張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張郃

河間人,也就是現在的雄安新區人。

先後跟隨韓馥、袁紹和曹操,是袁紹手下的「河北四庭柱」,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也是劉備和諸葛亮最為忌憚的魏國將領,被稱為的「克蜀專家」。

四梁八柱

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使得很多像張郃一樣的熱血青年面臨一個重大的人生抉擇:參加黃巾軍起義還是投靠官府去鎮壓黃巾軍?張郃經過慎重的思考,選擇投靠了冀州牧韓馥,參加鎮壓黃巾起義。

在韓馥的手下,張郃還是一個不滿20歲的毛頭小伙兒,但是已經展現出很強的作戰能力,被任命為軍司馬。

公元190年,張郃隨韓馥參加了11路諸侯討伐董卓的軍事行動,而這是一次註定失敗的行動(原因詳見:第10回連結)。

大敗之後的韓馥在轉年,變被伐董卓的盟主袁紹用計騙降,張郃也就成為了袁紹手下的將領。

在袁紹的手下,張郃參與了打敗公孫瓚的易京戰役,被升職為寧國中郎將。

並與顏良、文丑、高覽一起並稱為袁紹手下的「河北四庭柱」,而兵多將廣的袁紹手下還有八大謀臣:田豐、沮授、許攸、逢紀、郭圖、審配、荀諶、辛毗,與四大名將合稱為「四梁八柱」。

官渡投曹

公元200年10月,官渡戰役打響。

張郃看到袁紹和曹操兩軍處於相持的狀態,就向袁紹獻計:應該派一股輕騎兵迂迴到曹軍的背後,切斷曹操向南撤退之路,這樣子曹軍知道被斷了後路,就會自行潰敗了。

可惜的是袁紹沒有聽從張郃的計謀,而是調來大批的糧草,準備和曹操在官渡打持久戰。

袁紹安排淳于瓊督運糧草屯駐於烏巢,曹操得到了許攸的線報後,親自帶兵奇襲烏巢。

張郃立即向袁紹建議:鑒於曹操精銳部隊英勇善戰,如果到達烏巢必定能夠打敗淳于瓊。

而烏巢一旦失手,將軍的大業就會毀於一旦,應該立即派兵去救援烏巢。

而郭圖卻針鋒相對的建議袁紹應該去進攻曹操的大營,曹操知道大營被攻勢必回救,烏巢之圍不救自解。

最終,袁紹採納了郭圖的建議,僅派了小部隊去救援烏巢,而派張郃和高覽率主力攻打曹操的大營。

事情的結果正如張郃所預料的一樣,曹操攻下了烏巢,切斷了袁紹大軍的糧草供給;而張郃和高覽的部隊,由於曹操大營防守非常牢固,一時間沒有攻下來。

袁紹大軍隨即潰敗,而張郃選擇投靠了曹操。

曹操對於張郃的投誠非常高興,說道:「昔子胥不早寐,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從前伍子胥不早覺悟,自己陷入絕境,哪比得上微子拋棄殷紂,韓信離楚歸漢呢?」)曹操拿伍子胥做反例,拿微子和韓信做正例,說明張郃是像微子和韓信一樣的棄暗投明。

注意:這裡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張郃在官渡之戰的作用被後人嚴重低估了。

通常的邏輯認知上,是認為由於烏巢糧被燒,造成了袁紹部隊的潰敗,而張郃在部隊潰敗之後,選擇了投降曹操。

而這裡面的邏輯關係存在著疑問:當曹操燒毀了烏巢的糧草之後,其實袁紹的主力部隊尚在,人數仍占據絕對優勢,而大本營的糧草支撐數日不成問題。

即便沒有烏巢的糧草,袁紹的軍隊也不會自亂陣腳一瀉千里呀。

那麼造成袁紹大軍潰敗的主因,應該不是烏巢的糧草被燒,那又會是什麼呢?「河北四庭柱」在官渡之戰後期只剩下了張郃和高覽,那麼袁紹的軍隊中實際的軍中領袖是張郃和高覽。

那麼我們不妨推測,張郃和高覽的部隊臨戰起義,選擇了支持曹操,再加上烏巢失利所帶來恐慌,造成了袁紹大軍的混亂和潰敗。

這也就間接佐證了為何曹操如此看重張郃,將他比作韓信,馬上就任命張郃為偏將軍,封為都亭侯。

而如果張郃當時率領本部在半路上截殺曹操奇襲烏巢的部隊的話,那麼也許三國的歷史就要改寫了。

可以講,張郃成為了官渡之戰勝敗天平上的最後一顆大砝碼。

五子良將

加入到曹操的陣營之後,張郃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施展,與張遼、于禁、徐晃、樂進一起並稱為曹操軍中的「五子良將」:

204年:張郃隨曹操攻打鄴城,擊敗袁尚占領鄴城。

205年:張郃隨曹操攻打渤海袁譚,張郃單獨率兵包圍雍奴,潰敗袁軍。

207年:張郃與張遼同為先鋒,隨曹操攻打柳城,擊潰烏桓,升任平狄將軍。

208年:張郃與張遼共同進攻天柱山,討伐陳蘭、梅成等人,大獲全勝。

211年:張郃隨曹操進攻渭南,擊潰了馬超、韓遂的關中軍。

同年包圍了安定,楊秋投降。

214年:張郃和夏侯淵進攻鄜城的賊寇梁興和武都一代的氐族叛軍,再次擊敗了馬超的部隊,平定了宋建統治的地區。

215:張郃作為曹軍先鋒進攻漢中,張魯投降曹操。

民選CEO

219年,定軍山之戰(詳見42回連結)夏侯淵遇襲身亡。

而當劉備得知除掉的是夏侯淵而不是張郃時,說道:「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意思是說「要殺就殺張郃,殺夏侯淵有什麼用!」

而曹魏方面由於失去了西路軍的CEO夏侯淵,造成了群龍無首的困境,而曹操新的元帥任命由於路途遙遠還需要一段時日。

張郃此時退守到陽平關東,扼守住劉備北渡漢水的要道,使得劉備不能繼續趁勝前進。

夏侯淵的補下郭淮和杜襲收斂散卒,部隊急需先自行選出一位臨時CEO來穩定大局,進行指揮調度,等待曹操新的元帥任命的命令。

而這個歷史節點上,進行了三國時期唯一的一次民主選舉,通過軍隊內部的民主選擇要產生一位臨時CEO,而部隊選擇的是張郃。

張郃就任民選臨時CEO後,便有條不紊的指揮士兵,布置營寨,軍心安定。

而劉備在得知張郃成為曹魏西路軍的CEO後,不敢貿然繼續進攻。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和諸葛亮最為忌憚之人,便是張郃。

而後,曹操的任命文書到達,宣布張郃為西路軍CEO。

民選CEO順利實現了轉正。

街亭閃擊

我們曾經站在馬謖的視角,解讀過街亭之戰的真相)(詳見70回連結),那麼在張郃的視角,又會有哪些新的發現呢?

首先,是張郃的兵貴神速

我們知道馬謖從西城出發到達街亭需要行軍300里左右,而張郃從眉城出發,達到街亭需要行軍500里左右。

而張郃雖然兵力占優,但是在晚得到消息,沒有專門準備的情況下,路程又多200里的情況下,僅僅比馬謖到達街亭的時間晚一天,沒有給馬謖充足的安營紮寨的時間,所以馬謖只好被迫依託山勢,選擇上山紮營。

其次,是張郃的機敏洞察

在發現馬謖上山紮營後,張郃並沒有選擇進行強攻,而是進行了包圍,同時派特種兵小組去搶占水源,從而給馬謖的被圍部隊造成極大的心理恐慌。

要知道,打敗敵人的不一定是武力,而很可能是所造成的恐慌。

陰謀遇害

張郃作為具有兵權的忠於曹家的軍臣代表人物,必然會受到有「狼顧之相」的司馬懿的重點「關注」。

而司馬懿要想除掉張郃,還需要另外一個人的配合:諸葛亮。

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此時的張郃,應該是超過60歲的老將軍。

諸葛亮的部隊因為糧草補給出現困難而選擇撤兵。

司馬懿主張要立即派兵追擊諸葛亮,而張郃卻認為不應追擊,擔心會有埋伏。

而據《魏略》記載,終於司馬懿下令追擊,而追擊的主將居然是張郃。

結果張郃在木門谷這個地方,遭到了諸葛亮的伏擊,被亂弩射死,未得善終。

在《三國演義》中,劇情產生了180度的反轉,被描寫成張郃執意追擊諸葛亮,司馬懿苦勸無效,最終張郃中埋伏身亡。

今日,特為雄安英雄張郃正名。

歷史評價

郃識變量,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三國志》作者陳壽)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

張郃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鑒其行事,未副所聞。

或註記有遺漏,未如張遼、徐晃之備詳也。

(《三國志》作者陳壽)

郃誠良將,國所依也。

(曹魏重臣陳群)

明朝末年的學者、民族英雄黃道周寫到:

張郃袁將,欲求烏巢。

郭圖異議,恐敗見嘲。

特加譖妒,郃懼歸曹。

街亭絕汲,馬謖敗逃。

亮圍陳倉,曹慮動搖。

郃慮無谷,久矣去郊。

及救兵到,果屬徒勞。

誰知再至,木門相遇。

飛矢中膝,痛失英豪。

公眾號:歪讀三國

ID:libuddy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被黑的最慘的人,其實夏侯淵都比不上他

張郃,字儁乂,河間鄚人。字儁乂,河間鄚人。在漢末屬於河北人士,黃巾起義時就已經出道了,擔任軍司馬的官職,在州里也算有點名氣了。相比張遼、樂進等人的軍史出身要高的多了,屬於官二代級別的了。

三國24名將:魏國智將張頜

一呂二馬(趙)三典韋,四關五趙(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被貶低的名將張郃

張郃,字儁乂,河間鄚人。東漢末年,應募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後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191年,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曾是袁紹帳下的「河北四庭柱」之一,官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