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那些命不長久的神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人說:聰明不長壽。

第一次聽到這話的時候,似乎不以為然。

聰明人事事都比別人看得遠,為何會一敗塗地。

事實上,正因為聰明,所以才鋒芒畢露,把自己處於別人的對立面,鋒芒太露容易沒飯吃——這是跌過跟頭的老祖宗們用鮮血和腦漿寫下的忠告!可惜很多人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

他們認為自己聰明過人、能力超群,看誰都是豆腐渣,唯有自己是朵花,什麼都不放在眼裡。

這種人最容易沒飯吃,甚至會為此丟掉性命。

­

三國時有幾個神童,第一個便是曹沖,曹沖稱象的故事那時很有名氣的:東吳孫權給魏王曹操送了一頭大象,大象那麼大,曹操和手下人一籌莫展,六歲的曹沖卻說,很好辦:「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它東西,(稱一下這些東西),那麼比較就能知道結果了。

」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曹沖稱象,讓人記住了曹沖的聰明,可惜宮廷多變故,不知什麼原因,曹沖僅僅活到十三歲就死了。

曹操幾次對群臣誇耀他,有讓他繼嗣之意。

這讓大公子曹丕很不放心,為了他的世子之位,曹丕以曹沖的娘親環夫人來要挾曹沖,曹沖是一個孝子,他吃下了曹丕給他的毒藥,來保住環夫人。

第二個就是孔融,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疲乏:「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大梨就給哥哥吧。

」父親聽後十分驚喜。

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拜訪洛陽太守李膺。

這時守門人不讓他進,孔融嚴肅地回答說:「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紅貼,只管通報。

」守門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

這時李膺正和許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

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招呼各位來賓,態度不亢不卑。

李膺問道:「小公子,你說我們兩家世代交情,我怎麼想不起來啊!」孔融微笑著說:「500年前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說明孔、李兩家500年就有師生之誼。

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師生關係,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孔融後來恃才放曠,經常對大漢朝的丞相曹操頗有微詞,最後被曹操處以極刑。

第三個便是諸葛恪,他也是諸葛亮的侄子。

東吳大將軍諸葛瑾的兒子,此人少年時也是聰明絕頂,孫權喜歡捉弄手下。

一次宴會,孫權讓人牽了一頭驢,在驢臉上寫上「諸葛子瑜」四個字,譏諷父親諸葛瑾的長臉。

在笑聲中,諸葛恪取來筆加上兩個字,變成了「諸葛子瑜之驢」。

眾人由笑變為驚嘆。

諸葛恪才思敏捷,有時卻對老臣張昭大不敬。

有一回,一群白頭鳥棲息在宮殿前,孫權問:「這是什麼鳥?」諸葛恪說是白頭翁,張昭認為這是諷刺他,讓小諸葛恪找一隻白頭母。

諸葛恪說:「鳥名鸚母,未必有對,請老先生給我找一隻鸚父來。

」於是,坐中皆歡笑;還有一次飲宴,孫權命諸葛恪把盞,酒到張昭面前,孫權有意考驗諸葛恪,讓他勸酒。

諸葛恪來到張昭面前說道:想當年,姜尚90歲了,還帶兵出征,也不說一句老字。

現在打仗時你在後面,喝酒時,你在前面,這怎麼不是養老的最好方式?張昭無言以對,只好喝下了這杯酒。

由於過於表現自己,諸葛瑾就曾經評價兒子:「非保家之子。

」 諸葛恪長大後,接替陸遜掌握兵權。

他在官場上威望尚淺,卻急於立軍功,可惜北伐屢敗,吳軍死傷慘重,其威望還沒樹立起來,就徹底栽了下去。

最後被其輕視的孫峻聯合孫亮設計殺害,被夷滅三族。

想起蘇軾的那首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首偈語提示我們:除了聰明之外,還要有道德、慈悲、佛法,不要處處表現自己的小聰明,以免橫遭妒忌,自墮煩惱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勵志小故事1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

中國歷史上天賦異稟的八大奇童

神童,是對才賦優異的兒童的一種稱呼。歷史上有很多神童,他們很多都是一出生天賦異稟的那種。小小年紀飽讀詩書,能說會道,把很多大人都比下去了。但是不是每一個神童都能成才呢?這就不一定了。小時了了大未...

諸葛亮「草船借箭」比此人「逼寇為兵」如何?

「草船借箭」只是三國演義為了神化諸葛亮而杜撰的一個故事,然而諸葛亮的侄子諸葛恪卻有一個「逼寇為兵」的史例,今天讀來依然令人拍案叫絕。 諸葛恪,字元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諸葛恪是諸葛瑾的長...

諸葛恪:四面樹敵

諸葛恪是東吳的神童。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之兄諸葛瑾。孫權喜歡捉弄手下。一次宴會,孫權讓人牽了一頭驢,在驢臉上寫上「諸葛子瑜」四個字,譏諷諸葛瑾的長臉。在大笑聲中,諸葛恪取來筆又加上了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