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作者究竟是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是施耐庵先生?還是羅貫中先生?又或者二人合編?還是另有其人?各界學者從來爭論不休,莫衷一是,不妨聽作者娓娓道來。

先說人物裝備:三國孔明水滸吳用,都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料事如神的軍師,都助其主完成雄業但未完成霸業。

三國劉備水滸宋江,宋江「拱手斷送水泊江山」,劉備「留下相父空名防備孔明。

」而宋江劉備二人,都是以義得兄弟之大才。

三國有個胡車兒日行七百里,水滸有個戴宗腳縛甲馬,日行八百,夜行六百,更有馬陵腳踏風火輪日行千里。

三國張飛水滸李逵,都是不問軍事只懂殺人,性格暴躁卻又身手十分了得之人。

三國呂布可以射戟,水滸花榮可以射盧俊義頭盔上的紅纓。

三國孫權本是紫髯,小說中羅貫中又加碧眼,水滸有個紫髯伯皇甫端,也生得碧眼黃須。

關羽這樣的英雄人物更是不乏相似,水滸朱仝面如重棗,美髯過腹;宋江則眉如丹鳳,眉似臥蠶;水滸還一位關羽的後代關勝,鳳眼朝天,面如重棗,胯下赤兔馬,手中偃月刀,武器一樣也就罷了,連馬都一樣,這還不夠,結局都是因馬而死,關羽翻身落馬被擒,關勝落馬生病而死。

三國沙摩柯善使蒺藜骨朵,水滸龐萬春的副將雷炯,計稷的武器也是蒺藜骨朵。

呂布的方天畫戟,水滸有小問候呂方『平昔最愛學呂布為人』也慣使方天畫戟,賽仁貴郭盛方天畫戟也使得好。

張飛的丈八蛇矛,是林沖衝鋒陷陣最常用的武器。

再說劇情橋段:三國有孔明揮淚斬馬謖,水滸有宋江陳橋驛滴淚斬小卒。

三國有八陣圖,陸遜被困卻被孔明岳父救出,水滸遼將兀顏將軍的武侯八陣圖卻被升級軍師朱武識破。

像三國大名鼎鼎的赤壁之戰,在水滸中也不乏身影,高太尉清剿水泊梁山時,因大多軍士為北方人,不識水性,便令每三之船一排釘住,上用鋪板,首尾相連,鐵環鎖定。

宋江便在小船船艙中裝蘆葦乾柴,柴中灌硫磺焰硝引火之物,當然三國是孔明神機妙算乘自然風燒去,水滸則玄幻點,有公孫勝作法禳風燒得高太尉大敗。

不僅如此,連空城計也有,而且極其相似,三國自不必說,水滸剿王慶時,王慶手下季三思,倪懾帶兵三萬攻打宋江城池,當時宋江大小頭領攻對方的城池去了,只留下一萬老弱殘兵守城。

聖手書生蕭讓立刻下令大開城門,旗幡皆掩,讓一部分人在城中走動,但不許出城,自己則在樓上大擺筵席。

季三思等人見了生疑。

這時候放了一個炮,老兵大叫幾句,就把他們全嚇跑了。

三國中三十六計基本都上演了,而水滸呢估計只有一計有點牽強,三國有美人計,水滸有的只能算美男計,那就是宋江征討田虎時久攻不下,沒羽箭張清便混進遼國做了駙馬,也就是臥底,然後和哄騙來的妻子裡應外合破了城池。

還有一件蹊蹺事,關羽死了,冤魂可以殺呂蒙,水滸中浪里白條張順死了也後,也魂殺仇人方天定。

為何兩本截然不同的名著會出現如此多的雷同?

難道水滸是羅貫中寫的?又或者施耐庵就是羅貫中?一處相似,偶然的可能性很大,但如此多的相似就顯得太過蹊蹺,那便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同一個人寫的,另一種是借鑑或者合作。

有人指出「施耐庵」在山東話裡面的意思是「俺乃是」,意思就是我就是羅貫中。

但文物《施氏家簿譜》又確有施耐庵此人,綜合其他資料也能勾勒出施耐庵先生生平。

而兩本書的寫作風格和詞藻相差甚大,不可能是同一個人寫的。

那會是借鑑嗎?《少室山房筆叢》記載羅貫中是施耐庵的學生,當然,首先是先有的三國演義,雖然羅貫中是學生,但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先有了三國演義,施耐庵看了很喜歡,喜歡張飛,來個李逵,喜歡關羽,書中便處處是影子,喜歡諸葛亮,便有了吳用,借鑑了這些喜歡元素才能構成那個混亂年代的英雄好漢性格迥異。

為什麼是先有的三國演義而不是水滸傳呢?答案很簡單,三國演義有三國志作為原型,有原型就不可能讓張飛拿方天畫戟,不可能讓諸葛亮做曹操的軍師,不能讓蜀國最終拿到天下,這樣就篡改歷史了。

如果先有水滸傳的話三國演義就寫不出來了,因為除了宋江,基本是沒有原型的,而沒有原型的歷史人物是無法傳承的,只能杜撰。

另一方面,施耐庵棄官回鄉做了私塾先生,結實了許多農民商客,而這些人口中的故事便是水滸傳的原型,而三國演義中的英雄形象,便成了水滸人物的精神投影,所以寫出來的水滸人物都有血有肉,躍然紙上。

他居於江蘇祝塘一帶,而小說寫得是山東,因為當時的條件有限,所以,小說中很多地名都是錯誤的,而三國演義卻不能錯。

那會是合作嗎?合作成分是有的,而文字寫作方面幾乎沒有,甚至像有些人說七十回以後是羅貫中寫的都有點過。

水滸好漢必須死,不死就稱王,稱王就改寫歷史了,而兩人寫作風格頗異,語言形式又完全不同,如若二人又是師生關係,那羅貫中先生做編次或參與劇情創作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同時又有史料記載水滸傳是施耐庵和羅貫中合編的,而且有些版本的作者直接就寫了兩個人,這要是羅貫中先生聽了此話豈不得氣得棺材裡翻身?上述總總非但沒有抹殺羅貫中先生的功勞,反而是在強調他在水滸成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綜合這些可能性,作者還是認為施耐庵成書的可能性最大,而同時署施耐庵先生與羅貫中先生的名字最為合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