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文說史——這位亂世中的霸主,擊敗無數強敵,卻斷送在身邊的小人手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姜小白是姜太公的第十二代孫,是荒淫但不昏庸的齊僖公的小兒子,他還有兩個哥哥,大哥齊襄公和二哥公子糾,齊國內亂,公子糾和姜小白都逃到了別國,公孫無知殺齊襄公自立,不久又被人殺死,齊國一時沒有了國君,當時的情勢就是,公子糾和姜小白誰先到誰就能繼位。


保護公子糾的,是當時的大國魯國,公子糾自認為勢力強大,於是派老師管仲率兵截殺姜小白,並且一箭射中衣服上的帶鉤,姜小白知道硬拼不行,便乘勢裝死,頗為自負的管仲回去復命後,魯國和公子糾都覺得已經沒有後患,便安排軍隊護送車馬儀仗緩緩而來,姜小白卻一路裝死迅速回到國都,在大臣的擁立下繼位為齊桓公並馬上調集軍隊攻擊魯軍。

齊魯爆發乾時大戰,魯軍戰敗,齊桓公迫使魯國殺死公子糾,在鮑叔牙的保舉下,管仲成為齊桓公的得力助手,在一代名相管仲的幫助下,君臣同心,勵精圖治,整頓朝政,厲行改革,齊國實力大大提升。

春秋時期,周天子王權衰落,各國互相攻伐,不上貢,不奉王命,而各蠻族勢大,經常侵略中原各國,在這樣的背景下,齊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會盟諸侯國共同出兵討伐戎狄,並且九次以盟主的身份會盟諸侯,成為第一個帶周天子行使會盟權利的諸侯國君。

在不斷的征戰和會盟中,困擾周朝多年的各個蠻族被逐出中原,連楚國都被迫停戰議和。

齊桓公的地位一再提高,最後更扶持周襄王繼位,於是在葵丘會盟中,周天子派重臣攜帶賞賜和詔書參與,還將天子車架賜予齊桓公,相當於承認了齊桓公作為諸侯霸主的地位。

作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也為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此後便是諸侯爭霸的局面,也間接奠定了戰國時期的局面。

就這樣作為代行風光了整整四十年,作為得力助手一直在幫齊桓公矯枉扶正的名相管仲病危,臨死前交代一定不能用易牙,開方,豎刁三人。

管仲死後,齊桓公卻並未聽,三個小人繼續留在齊桓公身邊,在三個小人的蠱惑慫恿下,年老昏庸的齊桓公做出了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

齊桓公年事已高,又多內寵,身體難支,漸漸病倒,齊桓公一共有十多個兒子,其中五個比較有勢力,易牙、豎刁、開方三人幫助幾個公子爭位。

等到桓公一病不起的時候,易牙、豎刁便趁機發動宮廷政變,帶領徒眾包圍了齊桓公的宮室。

堵塞了宮門,築起高牆,封死門窗,只留了一個小洞,隔絕了齊桓公和外界的一切聯繫。

易牙、豎刁假傳齊桓公之命,不准桓公諸子和大臣入宮探病,後又斷了桓公的飲食,只有一宮女晏娥自己從洞中爬入前來侍奉。

桓公問她,自己饑渴交加,怎麼無人送水送飯。

晏娥告訴他,易牙、豎刁在外作亂,封鎖宮廷已經很久了。

桓公至死才領悟,但為時已晚,羞憤之下覺得無臉去見管仲,便用被子將自己捂起來,被活活餓死,忠烈的宮女晏娥也撞柱而亡。

桓公被餓死以後,易牙、豎刁秘不外宣,並對聚集宮門口的朝廷官員大下毒手,擁立長公子無詭即位,其他諸公子爭相占據了左宮、右宮及其他重要據點,互相攻伐,使整個齊國都城成了一座人間地獄。

而桓公的屍體卻一直無人理睬,直到67天後第二個兒子公子無虧繼位,才將牆拆開收斂了齊桓公的屍體,齊桓公的屍體已經嚴重腐爛,驅蟲爬滿了屍體和整個房間

直到第二年,宋襄公帶領諸侯聯軍攻入齊國,才殺死了易牙、豎刁,經此一亂,齊國國力大衰,再也沒有爭霸中原的實力,而齊桓公的五個兒子也是相互爭鬥,相繼繼位,家族日漸式微,直至兩百多年後國君之位被田氏篡奪。

齊桓公的教訓告訴我們,再英明的大老闆,在小人面前都是沒有免疫力的,而一旦賢人離去,小人得勢,那這個公司不管之前多輝煌,都離禍亂衰亡不遠了。

——老文(文俊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春秋五霸」之齊桓公秘史

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此時,王室衰微,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周天子號令天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擁有雄厚實力的鄭、宋、魯、齊、楚、諸國為爭奪土地、人口和對他國的控...

管仲——還原一個千古名相的人生

管仲(?~前六四五年)名夷吾,字仲,齊國穎上(今安微穎上)人,史稱管子。管仲相齊四十年,是著稱於世的賢相,齊國就是因為他,才威震諸侯,成為春秋首霸,而他能成就這等偉業,與遇到鮑叔牙這個好朋友密不可分。

你不知道的春秋第一霸死亡真相

春秋戰國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時代,人才輩出。短短的幾百年中不僅出現了「春秋五霸」,而且還出現了「戰國七雄」。這些霸主的產生都需要一代或者幾代君王的努力,積累才能完成。

歷史上的第一個變法,從此以後接連失敗!

從從春秋時代的管仲改革到清朝的戊戌變法,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幾次著名的變法圖強。但是,很多都遭到了失敗,一些改革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中國歷史上具體有多少次變法,沒有一個具體的數字,不過我們列舉了中...

春秋首霸齊桓公,最終卻因昏聵活活餓死

隨著西周豐鎬二京被遊牧部落犬戎洗劫,諸侯們打退了犬戎之後,立原來的太子宜臼為天子,也就是周平王,然後就回各自的封國了。平王東遷都到洛邑,並沒有遷徙豐、鎬二京的百姓,因此在洛邑建國的時候,只能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