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長安亂,曹操是如何挾天子以令諸侯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建安元年,除了屯田政策,還有一件事在曹操的政治生涯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讓他有了後來那麼輝煌的成就,那就是奉帝都許。

奉帝都許,後人更喜歡稱作挾天子以令諸侯。

事實上後來的確發展到了這一步。

當時長安已經大亂,天子在關中實在呆不下去了。

自從董卓死後,西涼兵大肆擄掠,將關中變成死人堆。

造成這一惡果的,是兩個人,一個是司徒王允,一個是賈詡。

當時傳言朝廷準備盡誅西涼兵將,大家都很震恐,李傕等人派人去朝廷找王允,請求赦免涼州將領,王允自從用計除掉董卓,成了朝廷的中流砥柱,他自認為已經掌控大局,不肯答應。

這就斷了西涼人的後路。

李傕他們很害怕,打算遣散部隊,逃回西涼。

賈詡這時候恰好在軍中,他對西涼兵的校尉郭汜、李傕和張濟說:「你們要是遣散兵眾,一個亭長就能將你們抓了,不如率軍向西去,為董公報仇。

」於是郭汜等人率軍奔向長安,殺害了太僕魯馗、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欣等人,吏民死亡上萬人,長安城滿街道都是死人了,逼死了王允,劫持了獻帝。

賈詡不居功,始終認為這是保命的辦法,算不得功勞。

只是,他的命保住了,可上到皇帝公卿,下到長安百姓,卻因此遭了大災,死傷無數。

賈詡此計,給國家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他是朝廷的罪人。

所以,後來他被魏文帝拜為太尉,遭到了孫權的恥笑。

西涼兵攻下長安,把持了朝政,李傕被提拔為車騎將軍,郭汜為後將軍,樊稠為右將軍,張濟為驃騎將軍,馬騰和韓遂也率西涼軍來到長安。

剛開始這些涼州人還能和睦相處,時間一久,矛盾就出來了。

先是馬騰有求於李傕,李傕沒答應,惹惱了馬騰,於是馬騰打算率兵進攻李傕。

皇帝派人和解,不成,韓遂跑來和解,也沒成,韓遂本來跟馬騰私交不錯,毫不猶豫地站在了馬騰一邊,加上一幫文臣也跟著湊熱鬧,亂出主意,結果雙方一場大戰,馬騰韓遂敗逃涼州。

現在,朝廷被李傕郭汜和張濟把持著。

後來因為樊稠在追擊韓遂時,跟韓遂並馬聊天,被人告訴李傕,李傕趁著相會,殺了樊稠,於是,涼州將領之間也有了芥蒂。

這個時候,女人紅顏禍水的本事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李傕和郭汜關係一直很好,李傕多次宴請郭汜,還留他在府上過夜。

這事讓郭汜的老婆不放心了,生怕李傕送郭汜女人。

於是她開始想辦法離散兩人。

有一次李傕送給郭汜食物,郭汜的妻子給食物上弄了一些毒藥,然後說:「一山不容二虎,我早就懷疑李傕對你起心了,他能殺樊稠,肯定也能殺你,你以後可得小心啊!」

後來,李傕請郭汜赴宴,郭汜喝多了,大醉,迷迷糊糊的時候,他忽然想起老婆的話,以為李傕給酒里下藥了,一時間弄不到解藥,他心裡著急,聽人說喝糞汁能解毒,趕緊弄些糞汁喝了,兩人不再互相信任,隨時準備滅了對方。

小皇帝派人去當和事佬,兩人都不肯同意。

郭汜打算將皇帝弄到自己大營,事情不密,被人告訴了李傕,李傕馬上先下手為強,先一步將皇帝弄到自己營中,讓士兵在宮中打砸搶,還放火燒了宮殿、官府和民房。

小皇帝命真苦,先被董卓挾持,現在又被李傕挾持。

他擔心李郭二人交戰,傷及無辜,派公卿大臣去郭汜營中去說和,結果人被郭汜留下了。

這樣,一個劫持皇帝,一個劫持公卿大臣。

兩人治兵相攻,弓箭射中皇帝的帷幄,險象環生。

李傕帶著小皇帝來到眉縣北塢,將皇帝和侍臣們囚禁在塢里。

沒有吃的,侍臣們個個餓得沒有力氣。

小皇帝要吃的都要不到。

為了趕快結束這種流亡生活,皇帝又派人去和解兩人,又失敗。

又派人去,再說,來回十趟,終於兩人肯和解了。

事情有了轉機,但皇帝還高興不起來,因為天天都有一幫兵將跑來趴在門口往裡喊:「天子在裡面沒?李將軍答應將宮女許配給我們,這事到底咋弄呢?」皇帝被騷擾,很不安。

後來還是賈詡出面,將這事壓下去了。

後來李傕的將領楊奉背叛李傕,羌胡兵眾又被賈詡給糊弄回老家去了,郭汜和李傕的勢力削弱。

楊定和董承將皇帝搶到楊奉營中,來到華陰。

將軍段煨想讓皇帝到自己營中來,楊奉他們又舉兵進攻段煨,這兩方又打起來了,皇帝繼續扮演和事佬,派人說和才平息此事。

皇帝被搶走後,李傕和郭汜張濟反應過來了,他們又結盟,跑來進攻楊奉,楊奉帶著皇帝一路退到弘農,被擊敗,百官士兵死亡無數。

退到曹陽,當年周文兵敗之處。

實在沒辦法,董承楊奉派人到河東召白波李樂韓暹等,雙方互有勝負。

退到陝縣,從茅津渡過黃河,過大陽、安邑,得到河內太守張楊的資助。

張楊、董承打算帶皇帝還西都洛陽,其他人不願意,又差點兒打起來。

總的來說,就是第一批人劫了小皇帝,然後鬧內訌,削弱了力量,皇帝讓第二批人弄走了;第二批人將皇帝弄到手,又鬧了內訌,給另一個人創造了機會。

建安元年六月,皇帝過聞喜、過萁關、經軹道,一個月後,終於回到洛陽,結束了長達一年的流亡生涯。

初平元年小皇帝被帶走,那年他九歲,七年後他終於回到洛陽,這時候他已經十六歲了。

七年間轉了一個大圈,他又回到了原點,只是這次回來,往日都城的繁華已經不再,宮殿被燒光了,荊棘叢生。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這裡一片破敗的景象。

改變的不僅僅是環境,還有人心。

往日百官三軍見了皇家威嚴,哪個不是戰戰兢兢,三叩九拜,「臣死罪臣惶恐!」現在呢?皇威已經不放在將士眼裡。

在流亡期間,小皇帝住在民舍,跟百官議事,那些士兵都趴到籬笆上看,你擠我,我壓你,指指點點,「看,那個就是天子!」互相逗笑,完全沒有一點兒敬畏之意。

那些武將更是悖逆,稍有不順,就發脾氣,動輒就要起兵相攻,絲毫不顧及皇帝的安危。

有些將領帶著酒隨隨便便就去找皇帝喝酒,就像去找鄰居老王一樣。

侍臣不通報,他們就破口大罵。

這些人自以為有功,索要官爵,尚書刻印都來不及,只好用錐子畫,就像用蘿蔔刻印章一樣。

當人們不再面對高高的陛階,當皇帝成為身邊一個隨時可見的人,當皇帝手裡沒有一點兒權力的時候,皇家威嚴,便逐漸蕩然無存。

回到洛陽,日子依然不好過。

這時候天下已經大亂,洛陽百姓逃盡,各州郡的供奉又沒送來,群臣飢餓,尚書郎以下的官兒都得出去親自樵採,房屋燒毀坍塌,沒有地方住,只能住在斷壁殘垣間,很多人都餓死在裡面。

沒餓死的,也有被士兵殺死的。

就在這一年,曹操來到洛陽,將皇帝接到許縣,此後二十多年,獻帝都沒離開過這裡。

再離開時,身份已經不同。

曹操迎天子,其實也費了一番周折。

當他聽說皇帝回到洛陽時,便有了迎天子的想法,帳下的謀士莫衷一是,很多人認為現在關東這麼亂,群雄並起,互相攻伐,這個時候接天子來,恐怕不太好,再說,楊奉韓暹實力也很強,只怕不肯。

曹操問計荀彧,荀彧堅持迎天子,他舉了兩個例子,晉文公納周襄王,因此而霸;漢高祖為義帝縞素,天下歸心,這事一定得做,還得快,以免被人搶了先。

荀彧也出自名門,他的叔父荀爽曾經官至司空,他一心忠於漢室,現在漢帝蒙難,他當然要想辦法替天子分憂。

曹操先派曹洪去接天子,董承等把守著險塞,曹洪沒法去。

這個時候,有一個人幫了曹操大忙,促成了迎天子之事。

這人叫董昭,是個議郎,他知道眾將中張楊的實力最強,於是以曹操的口氣給張楊寫了一封信,連夸帶贊,狠狠地拍了一通張楊的馬匹,張楊很舒服,也願意連結曹操。

可以說,沒有董昭,曹操不會這麼順利的實現目的,董承也不會失敗落魄。

老董何必為難老董!

曹操親自帶兵來到洛陽。

他一來,就上奏皇帝,韓暹、張楊犯有罪過,這不對那不對的,弄得張楊惆悵不已。

然後曹操將皇帝接到許縣,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生涯。

其實,在曹操之前,有好幾批人都有機會甚至已經挾天子了。

第一批是涼州將領。

當年賈詡給他們出主意,讓他們收兵回京城,給董卓報仇,還說:「如果拿下京城,你們奉國家以征天下,如果不行,再逃不遲。

」賈詡是最早提出奉天子以征天下的人。

事情最後成了,李傕郭汜把持了朝政,可惜這些人有勇無謀,更談不上治國之術,擾擾嚷嚷一陣子,將皇帝給放手了。

第二個有機會的人是袁紹。

小皇帝向東逃亡時,袁紹坐擁冀州青州,已經是個名副其實的闊人。

帳下的謀士,不知是郭圖還是沮授,對袁紹說:「將軍是忠良之後,現在朝廷播越,宗廟毀壞。

咱們大體上已經穩定,應該迎天子來鄴城,挾天子而令諸侯,率兵征討天下,誰敢不服!」他明確提出了「挾天子而令諸侯」這一政治策略,可惜這麼好的建議,有人不贊同,那個後來被割了鼻子的淳于瓊和其他人就不贊同,說:「你把皇帝請來,有個動靜就要上奏,如果聽皇帝的,將軍您的權力就輕,如果不聽從,這又是違命,接他幹啥!」淳于瓊的資格比較老,跟袁紹當年一同供職西園,袁紹也願意聽他的話,到底沒去接。

不過,後來見曹操有了天子就混得風生水起,他又後悔,要跟曹操討要天子,於是發生了後來的官渡之戰。

還有一個人,本來也有機會,而且名正言順,就是上文中說過的呂布。

可惜他沒有糧食,沒法從徐州趕到河內,就這樣錯過千載難逢的機會,否則,以呂布之勇,以陳宮之智,再加上皇帝的助陣,或許他會弄出更大點兒的動靜。

有智慧的人總會看得比較遠,比較深刻,只可惜這些人里,只有曹操最終做成了大事。

漢家雖然已經式微,但名號尚在,就像司馬光在論及周天子任命韓趙魏為諸侯時所說,「或以為當是之時,周室微弱,三晉強盛,雖欲勿許,其可得乎!是大不然。

夫三晉雖強,苟不顧天下之誅而犯義侵禮,則不請於天子而自立矣。

不請於天子而自立,則為悖逆之臣,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禮義而征之。

」這也就是為什麼那些地方割據勢力儘管不把朝廷、皇帝放在眼裡,但不管任命誰,推薦誰,都要給朝廷上一張奏表,即使是過程,他們也得走。

那麼曹操奉立獻帝,到底有沒有作用,真的像淳于瓊所說的那樣,從則權輕,不從則違命,反倒縛住手腳嗎?從後來曹操的作為來看,並沒有。

因為他大概從來就沒打算考慮獻帝的意見,只是將獻帝當成神牌一樣供著,作為自己的法寶。

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別人拿著雞毛尚且當著令箭,更何況他手中的可是君臨萬邦的天子。

正因為獻帝在曹操手裡,所以諸如荀攸、賈詡、張繡等人,都紛紛投靠曹操。

賈詡建議張繡歸順曹操,所列的第一條理由就是,「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此宜從一也。

」而這些謀臣武將在曹操征戰天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就如當初袁紹跟曹操會盟,兩人說起如果事情不成,該怎麼辦?袁紹的想法是,「南邊以黃河為屏障,北據燕、代,跟北方戎狄聯合,然後向南爭取天下。

」曹操的想法是,「任天下之智力,必能戰無不勝。

」我驅群策,群策驅群力,定能平定天下。

後來,兩人都實現了當初的想法,只是,曹操笑到了最後,因為手中有一張王牌,群策群力才肯為他所用。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皇帝所在,就是朝廷。

其他地方不服,便是叛逆,就要平定,這於是成了曹操所肩負的責任感。

所以,挾天子帶給曹操最大的優勢,一是心理上的優越感,他可以站在朝廷的角度審視天下大勢,二便是使命感和責任感。

當「國是家」的責任感越來越強時,距離「家是國」也就不遠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賈詡

人物簡介:賈詡(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曹魏著名謀士、重臣)賈詡,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

東漢末年最難走的路,就是漢獻帝的逃亡之路

話說呂布除掉了董卓,後又被李傕、郭汜趕走,但堡壘都是從內部坍塌的,李傕郭汜二人又很快失和,各自集合兵馬數萬人,在長安城下不斷廝殺,李傕趁亂將漢獻帝搶到營中,郭汜出手慢了,只能搶走宮女,然後焚燒了宮殿。

區區董昭何以幫曹操完成政治戰略?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的政治戰略。但是這並不容易,公元192年,曹操派使者前往長安,聯繫朝廷,卻被河內太守張楊阻攔,不得過境。這時,一個名叫董昭的人出來幫了大忙。董昭在三國中連次要人物都算不上,...

賈詡—曹操手下第一戰略家

曹操手下謀士如雲,荀彧、程昱善於內政,將曹操的後方守護滴水不漏,鬼才郭嘉善於謀事,詭計多出,提出的戰術讓人防不勝防,而要說最好的戰略家卻首推賈詡了,賈詡在戰略上的層次高度,是其他謀士所無法代替的...

董承是幹什麼的?

曹操殺了呂布,並不把徐州還給劉備,卻發表一位姓車名胄的為徐州刺史。他叫劉備跟他回許昌去,在漢獻帝的朝廷里當一名左將軍。左將軍的地位,與前將軍,後將軍,右將軍一樣,相當於九卿,以劉備的地位資望來說...

「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霸業的第一步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這是漢獻帝最悲慘的一年。這一年年初,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率領西涼軍攻陷長安,攻陷長安後內部又起了矛盾,先是樊稠被殺,然後李傕、郭汜又相互猜忌,互相廝殺。搞得長安大亂...

董卓死後,他的軍隊去哪了?

先說一下董卓軍隊的組成:一、主力西涼軍;二、收編的何進、何苗兩兄弟的部隊;三、殺丁原,吞併其部隊;四、掌權後控制的京城部隊。五、其他部隊(這條是為了兜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