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席話開啟了三國亂世之門,集邪惡與智慧於一身的三國謀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縛君矣。

不若誘及陝人,並本部軍馬,殺入長安,與董卓報仇。

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

若不勝,走亦未遲。

——《三國演義》第九回

如果說誰是三國時代的真正締造者的話,恐怕只有一個人配得上這種說法,你相信嗎?三國亂世的開啟竟然是因為他說了上面那句比較多餘的話。

三國這段傳奇的歷史,是要從一個普通的孩子說起的,這是我對這段歷史的理解。

這個孩子出生在東漢末年一個叫武威姑臧的地方,直到今天這個地方也還叫武威,在甘肅省境內。

他叫賈詡,成年後,取字文和。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是那種幾歲就能認識幾千個漢字的神童,他少年時極其普通,普通到幾乎沒人知道。

比較幸運的是,與那些窮人家的孩子相比,他可以從小讀書,不過在學習方面好像也沒有什麼天賦,一直默默無聞。

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孩子,沒什麼特別的,至少在年少的時候沒有人會認為他將來能成為什麼厲害的人物。

成年後,賈詡依舊是個默默無聞的青年,除了在家孝敬父母,一直無事可做,可是此時卻有人卻認為他是個人才,而且是大才。

當時的東漢王朝已經內憂外患,政權動盪不安,外有黃巾起義,內有宦官專權。

車騎將軍皇甫嵩在廣宗城(今河北威縣)斬殺三萬多黃巾軍,而不久前在曲陽,黃巾軍的重要領袖地公將軍張寶,被皇甫嵩打敗後自殺。

皇甫嵩以屠城等殘忍的手段,將曲陽周圍的黃巾軍勢力徹底剷除,威震天下。

漢陽名士閻忠勸皇甫嵩,黃巾軍既然已經滅掉,就應該利用手中的重兵和威望去洛陽把那些掌權的太監順帶消滅掉,以正漢室,結束東漢混亂的局面,而這個建議沒有被皇甫嵩採納。

因此,閻忠地憤憤離開皇甫嵩,到涼州去了。

在路上,他無意中見到了賈詡,這是一次比較特殊的見面,完全可以因為一句話拯救東漢王朝命運的閻忠見到了後來同樣因為一句話把東漢王朝推向深淵的賈詡。

歷史沒有提供更多的資料,讓我們知道這兩個人怎麼會碰到一起的,但是閻忠卻留下了他對賈詡的評價:「有良(張良)、平(陳平)之奇。

」(《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閻忠的預測是正確的,不過更準確點說,賈詡更像漢初的陳平,因為陳平的智謀中含有更多的奸詐成分。

賈詡成年後以孝廉的身份被推舉為議郎(官名).

可是,走上仕途的賈詡,多少有些不走運,突然得了一場罕見的怪病,沒有辦法繼續工作,而當時也沒有什麼醫療期制度可以讓賈詡帶薪歇病假,無法正常工作的賈詡只好辭官,踏上回家的路。

誰會想到,就在西還至汧縣(今陝西省隴縣東南)時,他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次生死攸關的考驗。

而我們從這次突發事件中也有幸看到了這位智者的首演。

當時天下並不太平,盜賊土匪橫行,如果不是身懷絕世武功,獨行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所以賈詡選擇跟著很多人一起走,這樣多少有點安全感。

當這一行人經過汧縣時,一群衣著怪異的人攔住了他們的去路,很顯然在同賈詡同行人中,並沒有什麼像郭靖、張無忌那樣的猛人,可以輕易地把這些異族制服。

這些人是叛亂的氐人,他們很快就將眼前這數十個漢人制服,抓了起來。

當賈詡得知眼前這些是氐人的時候,才想起之前聽別人說過他們叛亂,沒想到現在落了他們手裡,而這些氐人竟然在一旁商量把這些漢人統統活埋了事,這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不寒而慄。

難道自己的性命真的就要斷送在這幫野蠻人手裡嗎?賈詡的腦袋飛快地轉動著,想脫身的辦法。

智慧的性質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深謀遠慮的智慧,這種智慧往往需要長時間的布局和精心的計劃,而另一種是在短時間內就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是臨機應變的智慧。

賈詡腦子裡的那個燈泡突然點亮了,瞬間就編造好一套謊言來唬騙氐人,至於能不能成功,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他突然衝著氐人大喊:「我是段公的外孫,你們不要活埋我,我家裡人一定會花很多錢來贖我的!」

段公是指當時的太尉段熲,因為段熲鎮守邊關多年,和周邊的少數民族都過過招,威震漢朝的西部邊境。

少數民族是比較單純的,打不過的人他們就服氣。

氐人就曾經多次吃過段熲的虧,對這個老頭他們是既怕又敬,聽說賈詡是他的外孫,可不敢怠慢。

賈詡怕段熲的名頭震不住這些野蠻人,還特意拿巨額的贖金說事。

反正這時不說白不說,氐人真的一根筋去找段熲索要贖金,怕是段熲也記不起還有賈詡這個外孫。

不過還好,上了雙保險的賈詡,只靠段熲的名頭就矇混過關了。

氐人果然不敢加害他,立即給他鬆綁,不僅要與其結盟,以後互不侵犯,還一再討好並送他上路,目送他離開這塊死亡之地。

賈詡臨走時安慰旁邊一同被俘的漢人,因為這裡一定有人知道他的底細,他告訴這些人,自己回去之後馬上籌錢來贖他們,不要著急。

這些人用乞求的目光等待賈詡回來救他們,為了能活命,誰也沒有說他不是段熲的外孫。

賈詡頭也不回,離開了氐人的腹地後,一溜煙地跑回老家。

氐人雖然一根筋,但看到賈詡丟下這麼許多同伴自己獨自跑了,開始琢磨是不是上當了。

沒聽說段熲有個外孫啊,這麼尊貴的人往西邊那窮地方跑什麼,而且身邊一個隨從都沒有?

越想越不對勁的氐人終於明白他們被耍了,為了泄憤,他們將其他俘虜悉數殺死,一個沒留。

可憐這些俘虜,臨死時還在期盼賈詡來救他們。

我們也能從這個故事中看到賈詡的真正面目,自私且狡詐,但卻也充滿了智慧。

屬於賈詡的表演才剛剛開始,而人們不知道,賈詡將會成為亂世中最耀眼的明星。

雖然,皇甫嵩沒有聽從閻忠的建議回洛陽殺宦官,以正漢室,但是想殺宦官的大有人在,而站在宦官對立面的集團往往是外戚集團。

外戚與宦官都是弱小的皇帝要依靠的對象,而當時東漢王朝是漢少帝劉辯在位,少帝因為只有十四歲,所以由何太后臨朝聽政,而大權掌握在太傅袁隗(袁紹的叔叔)和何太后的哥哥,大將軍何進手裡。

何進看到專權多年的宦官氣就不打一處來,公元189年3月,何進向何太后表示要誅殺宦官集團,可是並沒有得到何太后的支持。

不幸的是,何進誅殺宦官的想法也被一旁的太監們偷聽到。

何進見妹妹不同意自己的想法,非常鬱悶,於是在京城內聯繫袁紹,在京城外則密詔董卓的軍團。

沒有想到的是,宦官集團先發制人,何進被太監們殺死在洛陽。

何進的死激起了軒然大波,袁紹趁機起兵,幹掉洛陽宮中兩千多名宦官。

而此時,受詔前來的董卓軍團也已經到達洛陽。

董卓率軍進入洛陽後,知道自己來晚了,何進已經死了,而袁紹又把宦官殺了個精光,那我董卓上一趟洛陽幹什麼來了?總要撈些好處吧!所以,他首先派大將呂布殺死丁原(小說中是離間計),並收編了他的軍隊,而何進的弟弟何苗也歸附董卓,至此洛陽一帶的兵馬全部歸董卓指揮。

如此一來,在洛陽一帶,董卓便成了說一不二的人物,實力大增的董卓此時也在洛陽城中橫行霸道,而且還打起廢立皇帝的主意來。


在洛陽,唯一還有一點實力的當屬袁紹。


董卓把廢立皇帝的想法和袁紹商量了一下,可是袁紹死活不給他面子,你董卓算老幾,我袁紹四世三公,都沒敢說廢立皇帝,你一個外來人,剛拿到京城戶口就當自己是首都人啊?

據《獻帝春秋》記載,兩個人因為廢立皇帝的事吵得不可開交,最後竟然都拔了刀子。

「小子,天下的事都由我說了算,我現在就這麼做了,看誰敢不聽,你難道想試試我的刀是否鋒利嗎?」董卓拔刀向袁紹威脅道。

袁紹也不含糊,拔出刀來,怒道:「難道天下雄健者只有你董公一人嗎?」

令人遺憾的是,這架沒打起來,就像街邊吵架的流氓一樣,雖然滿口髒話,誰也不服誰,但是越罵,兩個人離得越遠。

最後袁紹橫刀而出 ,然後一溜煙跑到冀州(今河北臨漳西南)去了。

董卓見袁紹這個傢伙竟然跑了,真是沒種,他馬上廢了少帝,另立陳留王劉協做皇帝,也就是後來的漢獻帝。

而少帝和何太后不久也被董卓殺死。

至此,董卓徹底掌握了中央政權。

此時賈詡也在洛陽,不知道什麼時候跑到董卓的女婿牛輔的軍中做了輔軍,沒有人知道賈詡為什麼會和董卓扯上關係,也沒有人知道賈詡為什麼會去投奔牛輔。

但是可以推測,一個沒有其他技能的讀書人,沒有官做就沒有俸祿養家,要吃飯餬口,就必須找一份工作,而做地方軍閥的幕僚,這在當時是一個比較實際的選擇。

賈詡很快就被董卓從一個小小的太尉掾為平津都尉,後又升為討虜校尉,脫離了牛輔幕僚的身份,正式成為董卓集團的重要一員。

為了躲東路群雄的討伐,董卓先是一把火將兩百多年的東都洛陽燒成一片白地,臨走時還把周圍皇家貴族的陵墓全都挖開,將裡面陪葬的寶物洗劫一空,然後挾持漢獻帝劉協到了西漢的首都長安。

到了長安後,董卓以尚父自居,廣封親信,而且嚴刑峻法,濫殺無辜,弄得天怒人怨。

後邊的情節是司徒王允、尚書僕射士孫瑞,秘密聯合董卓的大將呂布和李肅,誅殺了董卓。

至於這裡邊有沒有貂蟬挑撥的三角戀情,就不好說了。

反正《三國志》中沒有,野史《英雄記》中也沒有記載。

王允和呂布幹掉董卓後,一開始腦子還是比較清醒的,認識到必須先搞掉董卓的殘餘勢力,而此時董卓雖然被誅殺三族,但是他的女婿牛輔還手握重兵。

牛輔的軍隊駐紮在陝縣(今河南陝縣),呂布開始攻擊牛輔,牛輔身邊已經沒了賈詡,所以很快被呂布擊敗,只好帶著大量的金銀逃跑。

跟著他逃跑的胡人見財起意,殺了他,並把他的人頭送到長安。

所有的人都認為,董卓之亂要結束了,漢朝即將恢復平靜,馬上就會從變亂中恢復過來,漢獻帝也會在王允等忠臣的輔助下重新振興。

可是誰會知道呢?本來好好的事情被搞得越來越亂。

牛輔死時,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張濟等人都在外邊奉命掠奪陳留郡(今河南開封東南)和潁川郡(今河南禹州)的幾個縣。

董卓和牛輔的死讓這些人沒了依靠,所以他們全都打算投降長安政府,本以為自首可以落得個寬大處理,可是誰會想到王允不同意赦免李傕等人。

毛主席常說,懲前毖後,治病救人,誰沒犯過錯誤,走過歪路呢?可是王允就是這麼個人,他嫉惡如仇,他忘不了洛陽宮的那場大火,忘不了被殺害的同僚,忘不了生靈塗炭,李傕等人雖不是首惡,也是幫凶!

所以,對於這些董卓的部下,絕對不能寬大處理。

當李傕等人知道王允的態度後,害怕極了,因為他們也知道自己的缺德事做得不少,估計是難逃厄運,為今之計不如一走了之。

李傕等人這就準備解散部隊,逃回鄉里。

可是賈詡站了出來,他當時就在李傕的軍營中。

賈詡的嗅覺是比較敏銳的,他沒有選擇留在長安,也沒有選擇和他的老僱主牛輔在一起,而是和李傕等人同行,因為他嗅到危險的味道。

事實證明了賈詡的明智,如果他當時在董卓和牛輔的手下,現在已經是刀下之鬼了!

得知李傕等人要逃跑,賈詡大驚,心想李傕這些傢伙真是個榆木腦袋,這時候逃跑,大家肯定一起玩完。

你李傕可以回西涼當山大王,我賈詡那時可就成了滿世界貼告示被通緝的逃犯了。

為求自保,賈詡便出面阻止李傕等人,並告知他們情況沒有想像的那麼嚴重,不用逃跑。

李傕等人見賈詡出面,知道董卓和牛輔在世時都非常器重他,所以不敢怠慢,悉心聽取他的意見。

賈詡說道:「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著打算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現在就散夥,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

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如果能夠幸運地成功,便可挾天子征服天下,如果失敗,再逃走也不遲。

本可以平息的戰端,由於賈詡為了保全自己而說的這句話,就要重新要開始了,而一個亂世就因為這一句話瞬間開啟。

西涼本就沒什麼智謀之士,賈詡此時已然變成李傕等人的主心骨。

李傕等以替董卓報仇為名,聯絡西涼諸將,率軍向長安進發,等到長安城下,已經有了十多萬人。

王允和呂布萬萬沒想到李傕等人有膽量回來反撲,可是悔之晚矣,只有硬著頭皮抵抗。

長安因為剛剛遭遇變亂非常空虛,而城外又是一批為了生存的虎狼之兵,他們的信念竟然是賈詡告訴他們的:「殺一個夠本,殺倆賺一個!」

長安只用了十天的時間就被李傕等強盜攻破,守將呂布與李傕展開巷戰,但是寡不敵眾,呂布僅率百餘騎出逃。

打死李傕也想不到,長安又回到自己的手中,此時殺紅了眼睛的李傕下令屠城,一時間長安城腥風血雨、屍橫遍野。

李傕又殺司棣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

司徒王允更是被暴屍陳於街市之上。

不過,這些人還算有點良心,將董卓重新安葬在郿縣(今陝西眉縣),可是安葬不久,便又颳風又打雷,然後一場大雨灌進墓室,董卓的棺槨都浮了起來。

不知道賈詡看到這些場景後有何感想,由於自己生存的慾望,幫助這些惡人,把這麼多無辜的人牽連其中,裴松之在給《三國志》作注的時候說:「當是時,元惡既梟,天地始開,致使厲階重結,大梗殷流,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餘之酷,豈不由賈詡片言乎?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

但是筆者感覺賈詡並沒有覺得這是錯誤而感到悔恨和內疚,因為終其一生,他都在為自己活著。

[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大鬍子二零/文

大鬍子二零,原名尹劍翔,著名歷史作家,出版作品有《稗官女史》系列、《青銅時代的妖嬈》、《他們曾經這樣狠》、《曹魏亂世智囊團》,長篇懸疑小說《鑒寶》、《絕望的密室》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黃巾之亂到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

漢靈帝光和六年(公元183年),鉅鹿人張角所創的太平道已傳教十餘年,其信奉黃帝、老子的學說,並在全國各地廣收信徒。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二月,張角及兄弟張梁和張寶率信徒發起民變,張角宣稱「蒼...

上天給了他三次挽救東漢王朝的機會,但是

本文的主人公是東漢末年的大將皇甫嵩。他是鎮壓黃巾起義的第一功臣。他出身名門,掌握精兵,愛護官民,忠心朝廷,享有崇高聲望。在漢末亂局中,他至少有三次機會可以挽救時局,避免國家陷入深淵,但都被他一一...

「爭議」比諸葛亮還聰明的是誰?

東漢末年,宦官當政,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大將軍何進謀誅閹宦不成反為所害,而何進所召的并州牧董卓(還兼有前將軍、斄鄉侯的官職和封號)已經在進軍洛陽的途中,同時董卓受何進密令又上書曰:「中常侍張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