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成語故事:決一死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一回,發生在諸葛亮第北伐期間,相關人物為魏延和張郃。

原文如下:


(張)郃隨後追之。

趕到一密林內,郃心疑,令人四下哨探,並無伏兵;於是放心又趕。

不想魏延卻抄在前面;郃又與戰十餘合,延又敗走。

郃奮怒追來,又被關興抄在前面,截住去路。

郃大怒,拍馬交鋒,戰有十合,蜀兵盡棄衣甲什物等件,塞滿道路,魏軍皆下馬爭取。

延、興二將,輪流交戰,張郃奮勇追趕。

看看天晚,趕到木門道口,魏延撥回馬,高聲大罵曰:「張郃逆賊!吾不與汝相拒,汝只顧趕來,吾今與汝決一死戰!」


郃十分忿怒,挺槍驟馬,直取魏延。

延揮刀來迎。

戰不十合,延大敗,盡棄衣甲、頭盔,匹馬引敗兵望木門道中而走。

張郃殺得性起,又見魏延大敗而逃,乃驟馬趕來。

此時天色昏黑,一聲炮響,山上火光沖天,大石亂柴滾將下來,阻截去路。

郃大驚曰:「我中計矣!」急回馬時,背後已被木石塞滿了歸路,中間只有一段空地,兩邊皆是峭壁,郃進退無路。

忽一聲梆子響,兩下萬弩齊發,將張郃並百餘個部將,皆射死於木門道中。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諸葛亮兵出祁山,再度與司馬懿展開較量。

戰事展開不久,李嚴突然寫信給諸葛亮,說孫權暗中與曹魏密謀。

諸對於這個消息,諸葛亮感到非常震驚,但唯恐有失,便率部撤回漢中。

得知諸葛亮大軍撤軍的消息,曹魏大將張郃提出自己率軍追擊,但司馬懿認為張郃性格急躁,不宜前往。

但在張郃的堅持下,司馬懿只得同意讓張郃率部追擊,最終中了諸葛亮的埋伏,被射死在木門道中。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魏延對張郃交戰時說出的「決一死戰」,意為意為同敵人作一次你死我活的戰鬥,多用來形容某人對某事的一種精神狀態及兩軍打仗時對戰鬥勝利的渴望與決心。

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小說中描述的張郃因追擊諸葛亮而中了埋伏,最終中箭身亡,這一點是歷史的真實。

在《三國志·張郃傳》中有著明確的記載:「諸葛亮復出祁山,詔郃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


不過,關於張郃此次追擊的起因,歷史與小說有著巨大的差異。

上面提到,小說中是張郃主動請戰,一開始被司馬懿拒絕,但真實的歷史卻與這一描述恰恰相反。

據《三國志·張郃傳》注引《魏略》記載:「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

』宣王不聽。

郃不得已,遂進。

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


從這段記載可以得知,對於是否追擊諸葛亮,張郃是持反對意見的,但司馬懿不但堅持己見,反而讓張郃這位身居曹魏西北戰區副統帥的張郃親自率部追擊,這也導致了張郃的被殺。

因此,後世有不少學者認為,張郃之死是司馬懿為了全面控制軍權而故意讓張郃去送死。

關於這個問題,筆者在相關文章中有過詳細的分析,對於這個觀點非常贊同。

限於篇幅,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張郃追擊諸葛亮,知道司馬懿借刀殺人嗎?

張郃是曹魏名將,武藝高強,征戰一生,為魏國立下汗馬功勞,早期跟隨袁紹,已是河北名將,投降曹操之後,受到重用,尤其在三國後期,除了蜀漢的趙雲,張郃幾乎無人可以匹敵,被諸葛亮等人忌憚。在諸葛亮北伐第...

如果張郃不死,司馬懿能有機會篡權嗎?

張郃是三國時期曹魏屈指可數的大將,征戰一生,功勳赫赫,在曹操時代,就深受曹操喜愛,得到重用,張郃對曹操忠心耿耿,經歷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君主,後來,張郃在木門被諸葛亮射死,如果張郃不死,司馬懿能...

諸葛亮最忌憚的不是司馬懿,而是這位猛將!

諸葛亮是三國蜀漢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一生輔佐劉備父子兩代,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為了恢復漢室,五次北伐,直到病死在五丈原軍中。諸葛亮一生也經歷不少戰役,他最忌憚的不是司馬懿,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