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成大事者,須從明強痛下功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要想事業快速成長,執行者需要不斷的堅持、付出和在關鍵時刻果斷的決策力。
李瀚章就說曾國藩「過人之處,在於堅持定見,不為浮議所搖。
」但是這並不是一意孤行,曾國藩深諳處世之道,辦事「不要固執己見,也不要輕易聽從別人的言論。
必須確實看清了利害所在,爾後再放棄自己的意見。
」
同治元年,曾國藩奉旨任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其九弟曾國荃補授浙江按察使,兩兄弟一起合力對抗太平天國。
這天,曾國藩收到曾國荃的書信,其中,一句「亂世功名之際尤為難處」,觸動了自己。
一向倔強的弟弟突然說出這番話來,倒令他奇怪,於是曾國藩寫了這封家書,勸弟弟要明強。
歷史記載,咸豐七年到八年守父喪這一年多里,曾氏對自己出山辦團練五年來的所作所為作出了痛苦的反思,他終於明白專靠申韓之術是不能辦成事的,必須要雜糅《老子》《莊子》之術。
在家書中所提及的「明強」這一概念,其實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庸》對學者提出的五個要求,即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曾氏認為這五個方面的宗旨可以歸納為「愚必明,柔必強」六個字,簡單的說就是「明強」二字。
◑ 曾國藩家書: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核心提要:至於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
《中庸》學、問、思、辨、行五者,其要歸於愚必明,柔必強。
◑ 唐浩明評點: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
愚與明、柔與強是兩組意義截然相反的對立面。
乍然看來,似不大好理解,仔細分析,卻有它的內在聯繫。
人類本身及其社會活動,有主流一面的表現,也有與之相對的非主流一面的表現。
如果說儒家、法家、墨家這些學派都是致力於主流一面的研究的話,那麼,道家學派便是致力於非主流一面的研究,《老子》《莊子》是道家學派的經典。
曾氏在明白「主流」學派與「非主流」學派都應當予以同等重視的道理後,咸豐八年復出以來,在許多方面改變了過去一味強悍一意孤行的做法,時時雜用「老莊」之術,事業從此走上日漸發展的道路。
事實讓曾氏悟出了儒道互補的學問上的道理。
所謂「愚必明,柔必強」,正是在這個認知層面上提出的觀點。
質言之,即要想做愚公,必須先得事理明白;要想柔弱處世,必須得有強者的基礎。
作為儒家學派的經典,《中庸》的作者無疑關注的是主流的一面,學,問,思,辨,行五者的提出,並沒有考慮到與之對立的另一面,曾氏打通隔閡,融合儒道,於是便有了這樣更高更深刻的認識。
曾國藩確實對相面有研究,但《冰鑒》一書不是他寫的
小珏說歷史——《曾國藩及湘軍》系列六十九 請勿轉載曾國藩是晚清的一個熱點人物,他以立德立言立功成就「三不朽」的偉業,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聖人」。後世也不斷掀起了學習研究曾國藩的熱潮,而他的相面之...
曾國藩:舐犢情深在作文
文/姜野軍曾國藩是晚清「中興名臣」,更是文章大家。其傳世文字,精華部分首在家書。讀《曾國藩家書》,相較於《清史稿》里曾國藩的威重端肅,我們更多地看到他的平易親和。 作為一個四世同堂大家庭的長子,...
大權在握的曾國藩,有沒有想過稱帝?
坊間傳言,左宗棠曾在清軍對抗太平軍陷入困境之際,勸說曾國藩自立為王,據稱左宗棠曾暗示曾氏「鼎之輕重,似可問矣」,以「鼎」寓大位,勸其「問鼎」。彼時,清廷的國家軍事力量已被太平軍沖得七零八落,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