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無法控制自己的弟弟,只能將這一巨大隱患留給後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代皇帝雖然貴為天之驕子,位於萬人之上,但他們卻往往並不自由。

比如唐朝「玄武門之變」後李淵不得不禪位給李世民;比如明末崇禎皇帝想與後金議和並遷都,最終都沒能實現;再比如國史君(國史通論)今天要講的宋太祖趙匡胤曾經決心要做一件事,卻礙於弟弟趙光義的阻攔,最終只能作罷,將宋朝的一個巨大隱患留給後世,並且無奈地斷定大宋國祚不足百年!


尾大不掉

宋太祖趙匡胤

大多數人都認為宋太宗趙光義的皇位來路不正,國史君(國史通論)在之前文章中也曾經分析過「金匱之盟」與「斧聲燭影」的真偽,史學家也認為宋朝初年的歷史被人為篡改,而宋太宗則負有重大嫌疑。

在趙匡胤稱帝之後,趙光義的政治地位逐漸提升,風頭甚至壓過了趙匡胤的幾個兒子。


宋太宗趙光義

在被封為開封府尹、晉王之後,他在都城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政治聯盟,趙匡胤漸漸有被架空的趨勢,對弟弟的尾大不掉深表無奈。



遷都計劃

開封與洛陽區位圖

開封是中國「六大古都」之一,曾經有八個王朝定都於此,五代時期的梁、晉、漢、周都以此為國都,「陳橋兵變」之後,趙匡胤接受後周恭帝的禪讓,建立宋朝,將後周的整套政治遺產大部分都繼承了下來,當然也定都開封。

但是作為一個偉大的戰略家,趙匡胤認為定都開封並不是一個長久之計,於是在開寶九年(公元976年)率領百官西巡洛陽,給遷都之事做下鋪墊。



兩重顧慮

北宋時期的亞歐大陸

趙匡胤決定遷都最重要的原因是出於對帝國的長遠考慮,因為開封無險可守!宋朝立國之後為了防止再次產生晚唐至五代時期軍閥割據的情況,制定了「守內虛外」的基本國策,之前守衛邊疆的大部分軍隊都被調入首都附近以拱衛京師,所以京城就要養活大量的士兵。

相比之下,洛陽易守難攻,具有地理優勢,所需的軍隊就要少很多,兵力就可以分散到邊疆,同時也不會增加京城的威脅。


趙匡胤長子趙德昭

另一方面,趙匡胤還考慮到自身及兒孫的安全,趙光義越來越難制衡,整個京城幾乎都已經是趙光義的勢力範圍,他與豪門大族建立了盤根錯節的關係網,但是如果遷都的話,就有重新洗牌的可能。



金滅北宋進軍線路

可惜趙匡胤的戰略布局最終沒能實現,他向百官徵詢對遷都一事的意見時,趙光義冠冕堂皇地說了一句,都城的安全「在德不在險」。

趙匡胤只能喟然長嘆:百年之內,天下財務會因都城而耗竭,本身就強敵環伺的邊境線會有更多更大的麻煩!後來富庶的宋朝果然出現了「積貧積弱」的情況,而一百多年後,金國發動靖康之變,北宋滅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北宋百年的積貧積弱,禍根從此時埋下

關注↑↑史磕郎↑↑,死磕歷史!北宋末年,吏治腐敗民不聊生。外表光鮮的大宋朝天已經腐朽不堪,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像烈火一般席捲了中原大地,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被胡人擄走,堪稱是漢族政權的奇恥大...

宋太祖趙匡胤為什麼不遷都洛陽或者長安?

眾所周知,宋朝時期北宋的首都在汴京,也叫汴梁,也就是現在的開封,而南宋則因為歷史原因,首都在臨安,也就是現在的杭州,開封大家應該多少都了解,屬於四戰之地,易攻難守,如果說初期定都開封還情有可原,...

北宋的首都為什麼選擇開封,而不是洛陽?

宋太祖趙匡胤還真有過遷都洛陽的打算,不過最後沒有落實。至於原因,本文將在後面介紹,在此之前,先來看一看開封為什麼能在一開始被宋朝定位首都。 需要明確一點,開封作為中原王朝的都城,並不是從北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