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唯一一次用英語吵架,如果這次不吵,中國革命就危險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家都知道,周恩來總理向來以儒雅、冷靜著稱,山崩於前不變色,很少有發火的時候。
但有一次,周恩來卻罕見地發了火,而且還是用英語極力爭吵。
可以說,如果沒有這次爭吵,中國革命很可能就危險了。
要說這件事,咱先來介紹一下另外一個人——李德。
李德是德國人,因為革命被德國政府逮捕入獄,越獄後逃去了蘇聯,還考進了伏龍芝軍事學院,確實比較強悍。
1932年,李德經王明推薦,來到了中國,擔任蘇維埃共和國軍事顧問。
長期以來,媒體都對李德以貶為主,但從本質上來說,這個人並不是十惡不赦。
他在德國和蘇聯都有豐富的革命經驗,但對中國的具體情況了解不深,導致一意孤行,好心辦壞事。
尤其是在軍事上,用自己在蘇聯的經驗,主張「左」傾冒險主義,讓紅軍遭受過慘重的損失。
毛主席就曾說過:「李德不了解中國的國情,也不了解中國工農紅軍的情況,不作調查研究,聽不得不同意見,生搬硬套在蘇聯有效在中國行不通的戰略戰術。
……李德和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一系列錯誤的戰略戰術,使我們吃盡了苦頭,付出了慘重的血的代價。
」
也正是因為李德的一意孤行,才導致了紅軍被迫長征。
長征初期,李德、博古仍然最重要的軍事決策者,但是他們仍然沒有從失敗中清醒過來,繼續執行「左」傾冒險主義,跟兵強馬壯的國民黨軍隊正面交鋒。
1934年11月,李德指揮紅軍強渡湘江,衝破了國民黨軍隊的第四道封鎖線,但紅軍也從出發時的8.6萬人,一下子降到了3萬人,損失了大半。
(圖:李德)
在紅軍高層中,大多數人也都看出來了,李德那一套蘇聯的經驗在中國根本行不通,要想扭轉局面,只有請毛澤東重新出山。
否則,如果讓李德繼續這樣指揮下去,紅軍就危險了!中國革命就危險了!
12月18日,紅軍到達貴州黎平,由周恩來主持,召開了一次黎平會議。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討論紅軍應該往北走還是往西走。
李德當時正在生病,沒有出席會議,但是意見很明確,就是繼續往北走。
而毛澤東、張聞天等人的意見是往西走,避免跟國民黨軍主力部隊碰面。
因為這次會議關係到紅軍的生死存亡,因此大家討論地非常激烈,最後做出決定:紅軍往西走,轉移到遵義地區。
會議結束後,大家心裡都長出了一口氣。
周恩來拿著會議決定去給李德看,李德看後,立即大發雷霆,強烈抗議紅軍往西走的決定。
周恩來也火了,用英語跟李德對罵,據周恩來的警衛員範金標回憶:「兩人吵得很厲害。
總理把桌子一拍,擱在桌子上的馬燈都跳起來,熄滅了,我們又馬上把燈點上。
」
李德自從來到中國後,就被王明、博古等人奉若神明,說一不二,這次被周恩來痛罵了一頓,可能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的嚴重性,從那以後再也沒有像以前那樣囂張過。
有意思的是,之前跟李德一直站在一起的博古,聽說了周恩來跟李德吵架後,竟然也跟周恩來說:「不要理他。
」
之前我有文章介紹過博古這個人,是一個有心但無力的革命者,24歲就被王明推上了黨內最高領導的席位,有年輕氣盛、剛愎自用的一面,但在本質上還是不壞的。
1935年1月15日,紅軍在遵義召開會議,撤消了李德與博古的最高軍事指揮權,成立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全權負責紅軍的軍事指揮。
從此,確立了毛澤東的地位,中國革命也從瀕臨險境中走了出來。
至於李德同志,在被撤職後反倒表現得很樂觀,沒有跟同志們鬧彆扭,後來還坦誠地說:「我聽了毛澤東的講課,他很偉大,中國紅軍也很偉大。
」
後來,李德在總結經驗時還寫道:「我終於明白了,中國同志比我更了解他們在本國進行革命戰爭的正確的戰略戰術,我沒有根據中國的地理形勢、中國人特有的作戰傳統進行指揮。
」
由此可見,李德同志雖然犯過一些錯誤,但本質上還是不壞的,在見識過了毛澤東的成就後,也能虛心接受。
關鍵時刻對黨作出重大貢獻的王稼祥
關鍵時刻對黨作出重大貢獻的王稼祥作者:管廷蓮來源:學習時報王稼祥是我黨我軍第一代卓越領導人之一。他多次在黨和紅軍面臨重大抉擇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堅定支持毛澤東的正確路線,使黨和紅軍轉危為安,為...
擔架上的「陰謀」是怎麼回事
新華社北京8月16日電題:擔架上的「陰謀」是怎麼回事翟清華、婁思佳、楊茹美國著名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在《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一書中描述了一個經典的章節,叫做「擔架上的『陰謀』」。這件事還要...
遵義會議為什麼能確定毛主席領導地位
遵義會議在我黨的歷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因為遵義會議過後,紅軍從此逃出了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圈,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陝甘寧革命根據地,保留了中國共產黨革命的種子,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下遵義會議,以及為...
永遠的豐碑:遵義會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政治局委員有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朱德、陳雲、博古,候補委員有王稼祥、劉少奇、鄧發、何克全(凱豐),還有紅軍總部和各軍...
他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罪魁 過大於功的老外
肖華上將的《長征組歌》中有「王明路線滔天罪,五次圍剿敵猖狂」句,主要是指由於王明路線的錯誤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走上長征路。而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還與一個外國人的名字分不開,他就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