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想贊誰就贊誰,想黑誰就黑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寫一個人的歷史,最怕的是偏心,有失公允。

寫史本來是一件很純粹的事情,就是被一些看上去道貌岸然里又烏七雜八的東西在左右著歷史的真面目如此的模糊不清晰。

骯髒的政治,特殊的時代,只會把英雄說成狗熊,紅顏說成禍水,庸庸碌碌卻上了神壇,轟轟烈烈卻化成了灰土。

陳壽的三國志就是這樣的偏頗,雖然我們了解的三國人,都是要以他的資料來探尋,作為第一手資料。

所以沒辦法啦,任憑陳壽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不過總結來說,陳壽雖然人品不咋地,但評價和收集第一資料並沒有這麼偏得離譜~

陳壽是蜀國人,後來蜀國滅亡了,天下一統,不管是蜀人也好,還是吳人也罷,統統做了晉(曹魏)的臣民。

三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過去的不是很遠,而且陳壽也親身經歷過這段波瀾壯闊的三國時期,於情於理,要好好的為三國寫一章偉大的史書,流傳後世。

可惜,陳壽這老小子寫的三國志有最大的兩個黑點:一是簡略,二是偏頗。

曹操關羽張飛在三國裡面算是知名度特別高的,居然沒有任何詳細相貌的描述,曹操到底有多高,張飛到底黑不黑,關羽到底紅不紅,鬼才知道?陳壽就算沒有親眼見過他們,起碼有很多曾經見過他們的人肯定有一些人在世,陳壽完全可以從他們的口中描述得到他們大概的輪廓。





這是三國志最大的敗筆,也是我們最大的遺憾。

進入了晉朝,就應該摒棄自己原來蜀人的身份,一門心思為晉朝做事,就他這種蜀漢幹部子弟的出身,很容易受到來自各方的忌憚和防備,他在這樣的環境下,又選擇了寫史這種明擺著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來當成興趣愛好做,風險明顯偏大,搞不好就可能送上小命。

所以,他的《三國志》在很多地方玩玩文字遊戲,留待後人慢慢品味。

陳壽不反感劉備,在他的心中,劉備才是正統之主,吹捧曹操也是按照政治需要,對孫權也沒有這麼重筆墨的誇讚,只有對劉備,「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說劉備像他的祖宗劉邦,這個評價就夠了,總比宦官出身的曹操,只會欺負孤兒寡母的司馬懿,富二代孫權之流強得多,但不能這麼赤裸裸的吹捧劉備,他也要顧忌司馬家的臉色。

狡猾的陳壽,把文字遊戲玩弄到最高境界了:劉備去世的時候用的是「殂」,曹操去世用的是「崩」,孫權去世用的是「薨」。

天子死叫崩,諸侯死叫薨,曹操是天子,是司馬家必須要默認的,否則司馬家篡了曹家的位子,怎麼說得通?而孫權,在陳壽眼裡只不過是雄霸一方的諸侯而已,稱帝,他沒資格,而劉備,「堯殂落,百姓如喪考妣。

」陳壽對於劉備的死用了一個「殂」,把劉備和堯這麼一個千古大帝相提並論,一個字就可以看出陳壽的心思這麼深,對劉備的敬仰這麼如同滔滔不竭。

對劉備這麼崇拜和敬意,諸葛亮卻沒有這麼好運了。

說實話,陳壽和諸葛亮還是有仇的,因為他的老子曾經在馬謖手下任職,馬謖被殺後,陳壽的父親也連坐被髡刑(剃光頭的懲罰),諸葛亮並沒有要了他父親的老命,已經法外施恩了,再說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比較著名的人,在蜀國算是響噹噹的大人物,沒必要睜著眼睛胡說八道,陳壽對諸葛亮很尊崇,也是是恨中帶著愛吧?而他一本私撰書能夠被用為國史,可見其人的嚴謹態度與歷史公正性,決不會因為他老子那點事而對孔明有什麼微詞。

總的來說,陳壽寫的三國志,和司馬遷的史記比起來,半斤八兩,都是簡略得很,讓我們費勁去猜,費勁去編,真是太可惡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白帝城託孤的故事:劉備真心讓位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劉備在與東吳的大戰失敗後,在白帝城病危,將諸葛亮招到白帝城,將兒子也就是後主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並稱如果劉禪不行,諸葛可以取而代之。這就是著名的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故事,諸葛亮臨危受命,那麼...

誰之過?關羽敗亡之迷深度解析

三國時期,威震華夏的關羽最後卻走了麥城,為什麼大江大河經歷多次,卻在一條小河溝翻了船?三國演義中記載的關羽之死是真的嗎?筆者就根據自己看到的史書記載試析一二。

造成三國天下大亂,諸葛亮才是歷史的罪人

歷史上有的人被捧成神,完全來自小說作者的功勞,或許,他們也是反人類的罪人。諸葛亮就是其中一個,被擁劉反曹的吹成無所不能的救世主,為喪家之犬般的劉備續命,讓原本就天下大亂的東漢末年三國鼎立,可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