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這段長達百年的紛爭,又給社會帶來了什麼進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的局面是怎樣形成的呢?關於三國可能大家知道的只是那個時候有三個人創立了三個國家,尤其是劉關張的故事廣為流傳,今天我們來看一看歷史中的"三國時期"三究竟是怎樣的。
三國,長達百年的紛爭,給社會帶來了什麼?(一)
三國 - 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之間魏蜀吳三足鼎立時期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
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
次年劉備在成都接續漢朝,史稱蜀漢。
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恢復國內生產。
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鼎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氏掌控。
263年,曹魏司馬昭的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晉",史稱西晉。
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
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而三國的開始卻是由於黃巾之亂,又是怎樣的呢?
黃巾之亂
184年,太平道首領張角及兄弟張梁和張寶率信徒發起民變,史稱黃巾之亂,迅速發展到數百萬追隨者,引起全國性的戰亂。
漢靈帝派皇甫嵩、盧植及朱雋等率中央軍壓制,又令地方州郡政府和豪強地主招募軍隊協助。
最後黃巾軍的主力雖然很快被擊潰,不過餘部仍然散布各地。
隨著各地山賊土匪陸續出現,漢朝的中央軍精疲力竭。
188年漢靈帝採納劉焉的建議,將負責監察各郡的刺史賦予兼有地方軍政權力,以加強對各郡的控管,並且將部分刺史升為州牧,由劉姓宗室或重臣擔任。
這措施使得州正式成為一級行政區,雖有利於鎮壓各地叛亂,但當朝廷發生內亂後,掌握地方權力的州牧及刺史紛紛割據一方,不再受朝廷節制。
例如益州牧劉焉為了割據巴蜀,藉由五斗米道首領張魯占領漢中,切斷與關中朝廷的關係。
東漢為解決黃巾之亂而制定的州牧制度,在朝廷不斷衰弱下,反而開啟群雄割據的局面。
188年漢靈帝駕崩,戚宦之爭又起。
宦官蹇碩等意圖殺害外戚大將軍何進,改立太子劉辯弟陳留王劉協。
漢少帝劉辯順利繼位後,何進又與袁紹等士大夫企圖去除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及其他宦官。
何進還令涼州董卓、并州丁原帶兵增援。
宦官們先發制人,在董卓軍到達洛陽前殺死何進。
而袁紹則以為何進報仇為名率軍入宮,殺死十常侍等宦官二千人。
雖然困擾東漢上百年的外戚與宦官之爭就此終結,卻也方便了率軍入都城的董卓順勢奪取朝政大權。
最終,三國,這段長達一百多年的歷史展開了,亂世中又有怎樣的英雄故事呢?
請看下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三國這麼短的一段歷史,同時湧現了這麼多英才原因之探討
相對於漫漫歷史長河,三國這幾十年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但這個時間段卻湧現了一大批英才,成井噴式爆發,在這裡就不一一羅列了。這在其它時期是沒有的。是什麼原因呢?
影響三國歷史最大的十個人,排名第一的你絕對沒聽過
縱觀整個三國歷史,幾代人的更替,創造了無數個英雄人物和歷史事跡。小編這在這裡列出改變三國進程的最重要的十個人:一。劉焉劉焉(?-194年),字君郎(又作君朗)。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西漢魯恭...
中國通史之(八)三國六十年
今天要講的這個時期,想必大家已經太過熟悉了,因為四大名著的原因,三國一直是大家愛討論的話題。糾結了好久,一是大家熟悉,二來這個時間段只有短短60年,但想到初衷既然是要串一下中國歷史,所以還是有必...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軍閥混戰,領土疆域讓你更加了解!
東漢末年,十常侍橫行朝野,對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造成土地兼并問題日益惡化,百姓飽受此現象的苦果,加上天災與瘟疫的雙重打擊,他們於是紛紛起來造反,發動大規模的叛亂。何進便誘董卓以好處,以聖旨名義...
這是三國的開始,一紙詔書下的禍亂根源
中平五年(188年),靈帝接受太常劉焉的建議,重置州牧,史稱「廢史立牧」。以劉焉為益州牧、黃琬為豫州牧;同年又以宗正劉虞為幽州牧。其結果是造成了各地割據軍閥的形成,包括劉焉在內的州牧上任後基本...
「三國簡史」·壹:黃巾之亂
東漢在漢和帝後,因為種種因素而走向衰亡:皇帝大多在年幼即位,所以政權多由外戚掌控。皇帝成年後為了奪權而尋求宦官的支持,讓宦官勢力掌控朝廷。這種外戚與宦官的對峙即戚宦之爭,使朝廷陷入循環內鬥。
三國簡介,從這裡開始全面了解三國
三國稱呼三國又叫三國時期,是因為當時天下由魏、蜀(漢)、三國開國君主吳,三個勢力所建立。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稱帝,因其姓曹,後世稱之為曹魏或曹魏政權,定都洛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