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兵敗後想討好陸遜,寫了一封密信給他,陸遜憤怒地回了八個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武聖關羽集忠君、正義、武德、智慧、膽略於一身,同時也集驕傲、狂妄、輕敵、自大於一身,是個性格十分有稜角的人。

針對關羽性格的缺陷,諸葛亮曾經對劉備說:「雲長平生傲上而不忍下。

所謂「傲上而不忍下」,是說關羽自以為能力超人,對諸葛亮等上層的同僚時常表現他的傲氣,同時對待部屬卻往往不知有所體恤。

同時關羽還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缺乏政治頭腦,不能站在大哥劉備和軍師諸葛亮的立場上,去看待三國的政治關係,反而說:「孫權小兒,有何懼哉!」

自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結束後,曹操無力南侵,孫權無力北伐,劉備在西南剛站穩腳跟,三國鼎立的局勢初步形成,但是仍然以曹操的勢力最強大。

因此軍師諸葛亮定下的國家大計,就是聯吳抗曹,這點連劉備都不曾動搖過,當然東吳的孫權也是心知肚明,只是心照不宣罷了。

而關羽自公元209年鎮守荊州之後,一直到公元219年兵敗被殺之時,共守護了荊州整整10年時間。

在這10年時間裡,關羽的總方針就是既要防備曹操南下偷襲,又拒絕與東吳聯姻,導致腹背受敵。

很明顯,這與劉備、諸葛亮等人的聯吳抗曹大計是背道而馳的。

更有意思的是,劉備委任關羽鎮守荊州,在臨行前,諸葛亮還特意囑咐關羽:「東和孫權,北拒曹操。

」哪怕關羽聽進去半句,也不會落得一個丟城喪命的下場。

同時關羽「傲上」的性格,在這裡也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壓根沒把諸葛亮的話放在心坎里。

公元219年,劉備攻占漢中,自立為漢中王。

關羽非常欣喜,就想配合大哥劉備在南方有所動作,於是從荊州南郡出兵,圍困襄陽、樊城、水淹七軍,重創曹魏,威震整個華夏。

東吳都督陸遜與虎威將軍呂蒙,趁荊州守備之空,襲取荊州。

關羽得知消息後,慌忙從樊城撤兵回救荊州。

陸遜指揮大軍,勢如破竹,占領了秭歸枝江、夷道,等於堵住了關羽退回益州的大門。

而公安、江陵兩郡又被素與關羽不合的麋芳、士仁獻給了吳軍。

關羽進退維谷,走投無路,只得領兵退守麥城,最後寡不敵眾被吳將馬忠所斬殺,一代名將之花就此隕落於荊州。

關羽被殺後,大哥劉備痛不欲生,要為二弟關羽報仇雪恨,與東吳誓不兩立。

公元221年,劉備不顧諸葛亮、趙雲等群臣勸諫,並以蜀漢皇帝的名義,昭告天下,東征伐吳。

劉備在伐吳的決策上,其實非常有意思。

第一,他吸取關羽兵敗教訓,知道大本營必須得留可靠之人,並重兵把守,所以他命諸葛亮留守成都,趙雲守江州,也就是今天的重慶,就算他兵敗了,至少還有可退之路。

第二,他盡發兩川之兵,蜀兵5萬,並聯合沙摩柯等五個蠻族之兵約5萬人,共10餘萬人進攻夷陵。

從兵力上看,雖然是東吳陸遜的2倍之多。

但是劉備也犯了一個致命錯誤,和關羽一樣,都小看了陸遜的才能,都把陸遜當做是黃口小兒,認為陸遜打敗關羽就是趁人之危,其實沒啥本事。

第三,劉備號稱10萬大軍,竟然沒有一個運籌帷幄的能人,也沒有一個能真征善戰,能震懾東吳的大將,諸葛亮沒去,趙雲沒去,張飛雖然去了,但是在戰爭初期,就被部下早早地給害死了。

劉備軍中,只有馮習、張南、傅彤、杜路、劉寧、黃權、馬良、關興、張苞等這些小將,而東吳有心思縝密,通曉兵法的陸遜,這相當於諸葛亮和司馬懿的角色,還有能征善戰,具備超強統兵能力的呂蒙。

第四,劉備為一己之私,勞師遠征其實一開始就不得蜀人之心,且深入東吳腹地,戰線太長,補給困難,軍心不穩。

劉備一方面輕敵,一方面自身不具備用兵智慧,又無英勇善戰的武將可派,且不得民心和軍心,所以伐吳本身就是一場自殺式的攻擊,註定了最終失敗的命運。

公元222年6月,劉備兵敗退往白帝城,十分悲痛地說:「我竟受到陸遜的挫折侮辱,豈非天意啊!」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不就是天意嗎?

劉備兵敗後,想到當初不聽丞相諸葛亮和子龍的勸諫,才導致今天的慘敗,他的心裡不禁萬分悲涼。

他要是就這麼灰溜溜地回去了,文武大臣怎麼看待他,蜀人會怎麼看待他?他這個皇帝的臉往哪裡擺?他在祈禱奇蹟的出現。

公元222年9月,事情似乎有了轉機,劉備聽說曹魏犯吳,心中有了幾分喜悅,於是立即寫了一封密信給東吳的陸遜說:「賊兵已經在江陵了,我也準備再東征,與君共同伐魏,將軍還能行嗎?」

他的這封密信無非是向陸遜示好,想與東吳捐棄前嫌、和好如初。

三個月前還與人家殺得死去活來的,可見劉備的這個臉變得可真快,跟變天一樣。

陸遜收到劉備的信後,十分氣憤地說道:「舊傷未愈,無兵可興。

陸遜的話可謂別有深意,一方面鄙視劉備假仁假義的嘴臉,不屑與他合作,一方面就是想氣一氣劉備,心想:你劉備自不量力,伐吳剛剛兵敗,哪裡有這個能力和我合作一把共同伐魏呢?

想到這裡,陸遜立即回了一封信給劉備,這封信可謂是劉備的奪命符,陸遜信中寫道:「你應該跟我們的君主通好才對,如果不聽我的勸告再率大軍前來,這次我不會讓一個人存活性命。

語氣如此強硬,絲毫不給劉備面子。

作為一國之君的劉備,面對伐吳戰爭的慘敗卻無力回天,本想趁曹魏攻吳之際,與吳聯合一把,用伐魏的成績挽回自己的一點顏面。

可是破鏡終難重圓,公元223年3月,劉備在悔恨交加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病逝於白帝城,享年63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竟然是被諸葛亮借刀殺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出兵襄樊,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擒于禁,斬龐德,嚇得魏主曹操一度考慮遷都,以避其鋒芒。但是後來,關羽為什麼會以兵敗收場,荊州失陷,父子都被殺了呢?要明白其中真正的原因...

揭秘:歷史上關羽失掉荊州幾大主要原因

三國時期,諸葛亮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出兵攻打曹操,而孫權又趁機襲擊荊州,導致荊州淪陷,這不能不說是關羽的一大失誤,是足以致命的失誤。荊州十分重要,它北據漢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占據天...

關羽死亡之謎:竟是諸葛亮的見死不救?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