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五子良將」之一,官渡之戰成敗險因他改變,大敗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冀中任丘一帶,後漢三國時期誕生了一位有名的大將,如果袁紹聽他的謀略,官渡之戰曹操焉能以少勝多?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大敗,就是因為曹叡以他為將,銼孔明之銳。
蜀漢上下,自劉備、諸葛亮以下,皆忌憚此人。
降曹之時,曹操喜稱為「韓信歸漢」,將他比做韓信;漢中之戰劉備大勝,最遺憾的事是沒有斬他之首;因為足智多謀,因他產生了一個成語;最後戰死沙場,不是因為他輕兵躁進,而是因為上司妒嫉其能,借刀殺人。
他就是一代名將張郃。
張郃是一個在《三國演義》中被羅貫中小看的人物,歷史上真實的張郃,文武雙全,曹魏國之柱石。
張郃初保韓馥,後投袁紹,最後保了曹操,得其明主。
古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並非張郃不忠於主,而是事出有因。
韓馥本是袁氏門生,卻與袁紹屢有齟齬,兼性情怯懦,是個庸才,當袁紹圖其冀州之時,舉州降之,所以張郃隨韓馥歸降袁紹。
袁紹與曹操決戰於官渡,本來袁紹兵多將廣,戰勝曹操的機率很大,但袁紹本非英雄,其「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張郃世之英難,在他部下卻成了「狗熊」,曹操率兵攻擊袁紹的糧草重地烏巢,張郃建議袁紹說:「曹公的士兵英勇善戰,他們一定會擊潰淳于瓊等人。
淳于瓊一旦失敗,那麼將軍的大業就完了,您應該儘快帶兵援救。
」,如果袁紹派張郃去救烏巢,官渡之戰的勝敗,非常有可能改寫,但謀士郭圖卻建議攻打曹操營寨,圍魏救趙。
張郃反駁說:「曹公的營盤牢固,倉促間肯定攻不下來。
如果淳于瓊等人被俘,我們也就要當俘虜了」,袁紹這個人,關鍵時刻不聽名將之言,卻聽庸士蠢計,結果烏巢失守,曹營未下,袁紹大敗。
最可氣的是,郭圖之計失策,反在袁紹面前誣陷張郃出言不遜,按袁紹親小人、遠賢臣的脾氣,張郃怕袁紹不賞其功,反追其過,不得已才投降曹操。
事實證明,曹操才是張郃命中的明主。
曹操見張郃來投,喜出望外,稱他的投降是「微子去殷,韓信歸漢」,曹操素以識人用人著稱,愛才如命,他豈不知張郃的份量?立封他為偏將軍、都亭侯,張郃感曹操的知遇之恩,隨曹氏三代出戰,衝鋒陷戰,銳不可擋,攻鄴城、打袁譚、掃烏桓、伐管承、討陳蘭、平渭南、戰馬超、降楊秋、抗蜀漢、抵孫吳,各個戰役都出現了張郃的身影,而且屢戰屢勝,堪稱曹操陣營的「常勝將軍」。
劉備與夏侯淵決戰定軍山,用法正之謀,蜀漢名將黃忠刀斬夏侯淵,主帥陣亡,張郃在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下臨陣為帥,在劉備的強大壓力下一直支持到曹操來援,被魏國軍師和名將郭淮稱之「國之名將」。
張郃一生最大的輝煌,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被魏明帝曹叡命令總督各路軍馬,迎戰諸葛亮於街亭。
電視劇中許多情節是演義出來的,司馬懿並不在前線,自然更沒有諸葛亮與司馬懿的空城記之說。
張郃的直接敵手是諸葛亮最欣賞的參軍馬謖,此人曾獻「攻心計」幫助諸葛亮平定西南蠻族孟獲,曾獻「離間計」成功離間魏明帝曹叡和司馬懿的關係,致司馬懿被貶,可謂足智多謀。
而且此次戰役,諸葛亮勢在必得,魏地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不戰而降蜀漢,關中震動,從士氣上諸葛亮占了先機。
但張郃並未被諸葛亮和馬謖的「強大」嚇倒,率兵來到街亭時,發現馬謖的軍營建在了山上,於是率軍圍山,截斷蜀漢軍隊水源。
馬謖軍馬無水可飲,軍心大亂,並未象馬謖設想的那樣置之死地而後生。
張郃完勝馬謖,挫敗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銳氣。
歷史上真實的張郃,足智多謀,上至劉備、諸葛亮,下至蜀漢其他將領,無不忌憚他。
可謂曹魏的鋼鐵長城。
南朝劉宋時代的著名大將王弘曾稱「昔魏朝酷重張郃,謂不可一日無之」。
黃忠刀斬夏侯淵時,劉備不無遺憾的說,斬了夏侯淵有什麼用,要殺就殺張郃。
可見劉備是多麼盼著張郃這個勁敵死亡。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中原,對陳倉發動猛烈進攻,曹叡倚重張郃,派遣三萬士兵以及武衛、虎賁兩營的勇士護衛張郃,令其陳倉拒敵,並親自設酒宴為其餞行。
臨行曹叡不無擔心地問張郃:「等將軍到了前線,諸葛亮會不會已經占領了陳倉?」,張郃回答曹叡說:「估計臣還沒到前線諸葛亮就已經撤走了。
臣屈指計算,諸葛亮的糧草支撐不了十天。
」,這就是成語「屈指可數」的由來。
事實果然按張郃所料,張郃晝夜兼程趕到前線,諸葛亮因為糧草不繼已經退兵。
張郃料敵先機,令曹叡大為驚嘆,詔令其回師京城,加封他為征西車騎將軍。
張郃雖勇而有謀,但就象諸葛亮也會打敗仗一樣,張郃也會打敗仗。
他一生兩次敗仗,第一次敗給了張飛,歷史上真實的張飛並不是勇而無謀之人,而是和張郃一樣有勇有謀的三國一流戰將,會繪畫,善書法,用計敗過曹操,擒過嚴顏。
此次與張郃交戰,可謂名將之間的對決。
此戰在歷史上被稱為宕渠之戰,二張相拒五十餘日,不分上下,後張飛設計將張郃引到瓦口關,山道狹窄,張郃軍前後軍不得救應,故大敗。
這是張郃人生中最遺憾的一次失敗,因為戰敗了名將張郃,張飛因此揚名;張郃第二次敗仗,是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本來張郃正是諸葛亮敵手,但此次拒敵諸葛亮,卻是司馬懿的主帥,張郃副之。
司馬懿嫉妒張郃的功勞,意欲借刀殺人,除去朝廷的竟爭對手,故意讓張郃追擊敗退的諸葛亮,張郃不得不服從命令,在木門谷中了諸葛亮的埋伏,戰死沙場。
張郃是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抗拒諸葛亮,並不象演義所說,都是司馬懿的功勞。
曹魏陣營名將太多了,單單一個司馬懿豈是劉備、孫權的對手。
張郃是與徐晃齊名的戰將,謀略膽識僅次於張遼,前幾次諸葛亮北伐失敗,「祁山之役,悍拒諸葛,皆郃、真之功」,魏明帝曹叡也曾稱讚過張郃的功勞:「賊亮以巴蜀之眾,當虓虎之師。
將軍被堅執銳,所向克定。
」,可惜的是,一代名將,死於陰謀之手。
死後諡號「壯侯」。
何謂壯?大概是說張郃征戰一生,最後馬革裹屍,壯烈犧牲的意思吧!(作者:陸棄、孫玉良,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三國演義》中所展現的曹真是真實的嗎?
《三國演義》中的曹真是在諸葛亮、司馬懿兩大高手之間受氣吃憋的窩囊人物。老是被孔明捉弄於股掌傍邊,關鍵時間,要司馬懿來救。相似《沙家濱》中的胡司令這麼的大冤桶。這第一要怪演義多年來的影響,不光曹真...
三國時期最可惜的七大名將 從第七位開始就很可惜了!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群雄爭霸,戰亂紛紛,硝煙四起。在這段充滿生機,波瀾壯闊的百年歷史中,上演著一幕幕政治軍事上文韜與武略的對抗;在這個世紀爭霸之中,亦人才輩出,成就霸業者有之,但還有幾位令人惋惜...
被司馬懿諸葛亮聯手搞死的曹魏名將,若他活著,天下未必終歸司馬
最近熱播的大劇《虎嘯龍吟》中有一個曹魏名將張郃,就是在街亭大戰中擊敗馬謖的那一位。劇中的張郃多少有點有勇無謀,最後還不顧司馬懿勸告,輕敵冒進,最後在木門道中了諸葛亮埋伏,右膝中流矢而死。實際上,...
司馬懿最痛恨這員曹魏虎將?竟設法借諸葛亮之手將其除掉
征西車騎將軍張郃,恐怕是司馬懿最忌憚也最想除掉的曹魏名將。張郃原系袁紹部下,官渡之戰時他2次獻計,特別是建議加強烏巢糧倉的防禦力量,袁紹都置若罔聞。袁紹兵敗後,張郃遭小人污衊,說什麼他對袁軍失利...
曹丕死前留下兩位名將,完全可壓住司馬懿,可惜全部英年早逝
三國時期曹操創下一篇基業,統一了北方大半個中國,然而曹魏政權最終卻被司馬懿奪走了,後人讀歷史看到這裡,不免有些憤憤不平,於是司馬懿就被人稱作"司馬老賊"了。其實曹操早看出司馬懿的野心,曹操死後,...
曹操得到他喜出望外,劉備忌憚他三分,諸葛亮北伐慘敗於他之手
縱觀三國這這個歷史時期湧現出了許都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將,比如義薄雲天的關羽、勇冠三軍的呂布、驍勇善戰的馬超等等。不過我們知道的這些名將大多都在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前後相繼去世了,而真正見證了魏蜀吳三...
被三國演義醜化最嚴重的一名將,2次大敗諸葛亮,趙雲也比不上他
對於三國的歷史,大多數人都是通過閱讀小說《三國演義》而得以熟悉的。殊不知,這小說中有大量的藝術虛構,也就是說,小說里寫的與真實的歷史並不相符。《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塑造成了一個足智多謀、從未...
此人智欺諸葛,力敵張飛,勇退劉備,最後被司馬懿坑死
《三國演義》中有婦孺皆知的蜀漢「五虎大將」,成為了流傳至今的經典組合。可實際上,歷史上並沒有五虎大將,倒是有曹魏的「五子良將。」曹操麾下五位名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他們都是曹操平定天...
江陵破吳,街亭敗蜀——從官渡之戰登場,第四次北伐才被幹掉!
曹操的時代,是一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時代,雖然曹操也重用夏侯惇、曹仁等家族親人,但五子良將裡面沒有一個是出身高貴、沾親帶故的人物。曹操提拔樂進、于禁於行伍之間,張遼、張郃、徐晃作為降將,也被委以...
諸葛亮都忌憚他三分,卻被歷史刻意遺忘
三國里最憋屈的將領是誰?無疑張郃就是其一。《三國演義》奉的是蜀漢正統,刻意突出諸葛亮。這樣一來,三國舞台上的次要角色變成主角,曹魏陣營整體被矮化,自然,張郃這樣的,就數不上了。《三國演義》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