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都忌憚他三分,卻被歷史刻意遺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里最憋屈的將領是誰?無疑張郃就是其一。
《三國演義》奉的是蜀漢正統,刻意突出諸葛亮。
這樣一來,三國舞台上的次要角色變成主角,曹魏陣營整體被矮化,自然,張郃這樣的,就數不上了。
《三國演義》中的張郃自從出場以後,就處處成為張飛、趙雲表演達人秀的墊腳石,到晚年牛人死絕才閃亮了一把,最後還苦逼兮兮的被射成了刺蝟,在《真三國無雙》遊戲裡面更是成為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死人妖。
但在真實歷史上,張郃是一個周瑜、陸遜式的儒將、智將,跟娘炮、弱雞這些詞完全拉不上關係。
在真實歷史上,張郃出道極早,謝幕很晚,身為曹魏「五子良將」之一,在曹魏掃平四方的戰鬥中,其表現可謂驚才絕艷,深受劉備、諸葛亮的忌憚。
六出祁山最惹人注目的失街亭(後來據此演繹的京劇,大唱而特唱,捧紅了不知多少藝人),對陣雙方,一邊是諸葛亮,一邊是司馬懿。
若不是馬謖處置失當,守山不守城,被張郃斷了水道,山上軍隊渴得不行只好投降,這一仗,本該諸葛贏的。
其實呢,此役諸葛亮的對手,不是司馬懿,而是張郃。
戰事過程倒是跟《三國演義》上敘述的差不多,只不過是張郃而非司馬懿打敗了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
要不是偏將王平在城邊扎了一個小營,馬謖可能連屍骨都回不來了,當然也不可能被諸葛亮斬了。
其實,張郃在歷史上的表現一直挺搶眼。
在袁紹麾下時,擊破公孫瓚,他的功勞居多;官渡之戰,作為武將,他是唯一能出謀劃策的人,但袁紹卻不肯聽從。
兵敗之後,反而聽信郭圖的讒言,要害張郃。
張郃降曹操,曹操比之為韓信歸漢,馬上拜之為偏將軍,封都亭侯,委以重任,讓他帶兵攻打袁紹,勢如破竹。
此後破馬超韓遂,擊張魯,他都屢建功業。
守漢中時,在主帥夏侯淵突然戰死的情況下,帥部眾全身而退。
這樣一個有膽有識、善用謀略的將軍,應付諸葛亮其實是足夠的。
蜀漢畢竟是偏安之局,人才有限。
人說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
王平這樣的老卒,後來都做了大將了。
諸葛亮用馬謖,多半也是不得已,總得培養幾個後備幹部啊。
誰想到一下子碰上張郃,一炮就打啞了。
其實,諸葛亮再出岐山,對手依舊是張郃,還是毫無作為,只好自己退走。
陳壽在《三國志》上說張郃:「識變數,善處營陣,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
吹牛是個人都會,可是當一個人多次被別人誇讚的時候就自有他的牛逼之處了!張郃歸順曹操後,曹操很開心,說:昔子胥不早寐,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夏侯淵【意思你看你跟著我就對了嘛,以後有我一口肉就有你一口湯。
】被幹掉了,三軍無主,司馬郭淮說: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
意思【今天這局面,除了張郃將軍沒人鎮得住場!】劉備殺了夏侯淵,卻對左右說: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意思殺了夏侯淵沒殺張郃,毫無用處啊!】張郃死了之後,皇帝很傷心,說:蜀未平而郃死,將之若何!【意思哎怎麼蜀國還沒破張郃就TM給老子死了!!!!】從張郃出現在歷史舞台起,幾乎沒有打過敗仗。
從東打到西,從南打到北,打鄴城,破柳城,圍安定,入漢中哪裡都有他的身影,早年和張遼夏侯淵一起分別打爆過馬超、韓遂、楊秋等等,攻城掠地也是不在話下。
打漢中的時候帶著一支小分隊南下就順了巴東巴西二郡,雖然猛張飛火速馳援,但還是被張郃遷走了二郡的民眾。
【許多人都覺得這一仗凸顯了張飛的實力,我反而覺得張郃這號召力和戰鬥力才叫牛逼,雖然回去就降到了蕩寇將軍】夏侯淵戰死後,張郃一直鎮守西邊,劉備也不敢輕舉妄動。
諸葛亮北伐,先是破馬謖,平三郡,後是在陳倉完美阻擊,兩次壞了丞相大業。
民間流傳的三國24名將,你覺得靠譜嗎
三國24位名將源於一首三國武將排名的打油詩,時間大約東晉以後,出處不詳,但在民間廣為流傳。此排名書籍、戲曲、民間資料亦找不到出處,版本也有很多,現在小編就取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其詩如下。詩為:一...
江陵破吳,街亭敗蜀——從官渡之戰登場,第四次北伐才被幹掉!
曹操的時代,是一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時代,雖然曹操也重用夏侯惇、曹仁等家族親人,但五子良將裡面沒有一個是出身高貴、沾親帶故的人物。曹操提拔樂進、于禁於行伍之間,張遼、張郃、徐晃作為降將,也被委以...
為何他是五子將中劉備最為忌憚的將領,而且連諸葛,司馬也忌憚
曹魏五子將中,張郃是投靠曹操最晚的將領,也是活得最久的將領,不是說他年齡最大,而是他一直撐到魏明帝太和五年,一直侍奉曹魏父子三代,如果不是陣亡,肯定還要活的更久。張郃同時也是劉備跟諸葛亮最為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