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東吳打得過蜀漢嗎?假如兩者開戰,誰贏誰弱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魏吳蜀三方的軍事技術相當,整個時代的兵法也基本處於同一水平(當然具體到統率身上有所差異),所以東吳與蜀漢兩國的軍力第一體現在統率、將領、軍隊的質量與數量上,第二體現在地利——也即戰略要地的占領與控制上,第三體現在綜合國力上。

東吳的統率一是孫權本人,二是前後幾位大都督/丞相、大將軍等。

孫權本人的統兵能力並不敢恭維,幾次合淝之戰中孫權親征的表現便說明了一切,否則便不會傳出「生子當如孫仲謀,合淝十萬送人頭」的段子了。

「孫十萬」勝不了「張八百」,但東吳的幾任軍隊統率實力都不俗,最出名的自然是周瑜、呂蒙、陸遜和陸抗。

相比之下,蜀漢有諸葛亮,而周瑜等人死得又早,所以至少在諸葛亮生前,兩國在統率上不分上下,蜀漢可能要稍勝一籌。

將領方面,蜀漢的大將幾乎早亡,在劉備白帝託孤時,關羽、張飛、黃忠均死,諸葛亮手幾乎無將可用,如張嶷、馬忠(不是偷關羽馬的那個馬忠)廖化等人均非一流名將,而魏延、姜維或者死於內訌,或者在外避禍。

然而東吳也同樣慘澹,除了丁奉之外也乏善可陳,所以在將領方面,兩國又打個平手。

劉備這種弱勢局面一直保持到他奪取四郡,在荊州站穩腳跟,形勢才有了比較大的變化。

但即便是在這個時期,劉備心裡依然對東吳是比較忌憚的,所以要儘量和東吳保持和平,極力避免發生戰爭。

但孫權這時候對打贏劉備其實已經沒有太大把握了,所以孫權只是反覆催促劉備歸還荊州,而不是直接霸王硬上弓來奪。

到了劉備剛平定四川的時候,荊州還占著,孫劉之間的力量對比就完全顛倒過來了,這時候劉備就是有優勢的。

所以,建安十九年,孫權怒奪三郡,關羽在荊州只剩下了一個山高谷深的武陵郡,退守公安,劉備率軍出川,關羽進駐益陽,劉備自屯公安,孫權馬上就慌了,饒是有曹操進攻漢中的消息,孫權也還是同意了歸還三郡的大部分,達成和平協議。

也是因此,孫權雖然一直對全取荊州念念不忘,但能用的辦法不多,要麼是派人去索要,來軟的,要麼是派呂蒙偷襲,而不願意和劉備發生正面的大戰。

甚至劉備入川之後,關羽留守荊州,東吳也沒有自信能夠在正面戰爭中戰勝關羽,奪回荊州,只能去偷襲。

而最後成功,也是趁著關羽在襄樊戰役中困於堅城之下,才從背後偷襲成功,這還要感謝糜芳、士仁臨陣倒戈。

所以,吳蜀之間的戰爭,即便是偷襲荊州成功那次,蜀漢方面也並沒有能夠形成有效抵抗,只有夷陵之戰算是一場大戰,此外就沒有出現像赤壁之戰、官渡之戰、漢中之戰那種雙方都能夠展開兵力進行正面決戰的戰爭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死亡之謎:竟是諸葛亮的見死不救?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

東吳四大都督:一人被氣死,三人病逝!

在三國歷史上,相對於曹操、劉備兩大勢力,孫權這一邊的人物,在總體歷史知名度上稍遜一籌。一方面,曹操是當時實力最為強大的一方,占據了北方中原,人才濟濟。另一方面劉備建立的蜀漢,打出了匡扶漢室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