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兄終弟及,還是弒兄奪位?歷史上最具爭議的帝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看到這個標題,我想有這方面知識的朋友應該知道這篇文章說的是誰了吧?沒錯,正是宋太宗趙光義。

圖片來源於網絡

趙光義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的名諱而改名趙光義,即位後,又改名趙炅。

要說趙光義,先得說說他的哥哥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大家都知道,宋朝的開國皇帝,五代十國那個亂世的終結者,文治武功都很優秀,歷史評價非常之高,後人所謂「唐宗宋祖」,可見都認為他是能和唐太宗李世民比肩的人物,然而事實也確實如此,他的軍事才能和政治謀略一點都不輸唐太宗,同時,其人品也一直為人稱道。

趙匡胤,用一張比較霸氣一點的

古語云「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句話的意思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我也就不解釋了,但趙匡胤是歷史上少數幾個在當上皇帝之後沒有殺功臣的君主,只說了幾句醉話便讓各大將領紛紛交出了手裡的兵符,然後各自回家頤養天年,這就是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雖然看起來有些小人行徑,但是不得不說,和其他帝王比起來,趙匡胤還算是厚道的。

可就是這樣一個文成武就,做人厚道的明君,卻在做了十七年皇帝後,突然死掉了。

趙匡胤的死,可以說是非常的突然,對此,《宋史·太祖本紀》也只有簡略的記載:「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

」好歹是個皇帝,轟轟烈烈的過了一生,死了應該也是轟轟烈烈的才對,可就這麼點兒記載,難免讓很多人都不得不對他的死感到懷疑。

最重要的是,趙匡胤才剛死,第二天他弟弟趙光義就即位當了皇帝,是為太宗。

古人一直都傳襲子承父業的思想,趙匡胤死的時候皇太子德昭已經二十六歲,按理說該他做皇帝的,但是趙光義卻當了皇帝,實在是讓人有些匪夷所思。

關於趙光義做皇帝有兩種說法,一種就是弒兄奪位,另外一種就是兄終弟及。

宋初有三疑案之說,分別是陳橋兵變,斧聲燭影,還有金匱之盟。

斧聲燭影的故事記錄於《續香山野錄》,故事內容的大體是:太祖駕崩前,召趙光義進宮,二人單獨飲酒,外人遠遠地看見太祖和趙光義說了些什麼,緊接著燭影搖晃,趙光義離席退避,隨後傳出玉斧戳地之聲,又聽到太祖高聲說:你好好去做(至於做什麼就沒人知道了)。

當晚趙光義留宿宮中,次日五更,侍者發現太祖駕崩,然後「太宗受遺詔於柩前即位。

「斧聲燭影」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段文字寫得不清不楚的,但是想表達的內容卻很清楚,就是暗指趙光義有謀害太祖之嫌。

《續香山野錄》的作者是一個和尚,說是錢塘名僧,也不知道到底多有名,作為一個和尚,他竟然知道這些宮廷密事,只有兩種可能,一,這個和尚不簡單,二,就是純屬胡說八道。

對於斧聲燭影這個故事,大家還是保持懷疑態度為好。

斧聲燭影的核心是指趙光義弒兄奪位,與斧聲燭影對應的是金匱之盟。

金匱之盟是一份遺囑,更確切的說是一個關於遺囑的故事,據說昭憲太后(趙氏兄弟的親老媽)臨終前把太祖叫到病榻前問:你知不知道為什麼能得天下?太祖說:都是祖宗和太厚行善積德帶來的福氣。

太后搖搖頭說:是因為後周皇帝是個七歲的娃娃,換了成年皇帝,就很難說了,為保江山,以後一定不能讓娃娃繼承皇位,要是以後你死了,你兒子還小,就讓你弟弟繼承皇位。

太祖點頭答應,緊接著,太后讓人把自己的話寫下來,封藏於金匱之中。

「金匱之盟」圖片來源於網絡

從金匱之盟這個故事中不難看出它的核心是強調兄終弟及。

但是金匱之盟比起斧聲燭影來更不靠譜,因為金匱之盟這一份所謂的遺囑是趙光義即位六年之後才出現的,這時間隔得未免有些久。

交出這份遺囑的人名叫趙普,是太祖時的宰相。

當宰相的時候他和趙光義很不對付,兩人算是有點梁子,趙光義即位後很快就將他罷免,只給了一個太子太保的虛銜,趙普鬱郁不得志。

也不知道被罷免的時間裡他經歷了怎樣的思想鬥爭,突然找了個機會給趙光義獻了一道密奏,獻出金匱之盟,幾天後,趙普就被擢升為司徒兼侍中,重新又回到了權利中樞。

趙普,圖片來源於網絡

金匱之盟一出現,趙普的地位就發生了變化,不得不說金匱之盟這份遺囑實在有些耐人尋味。

關於弒兄奪位的說法我覺得有些太誇張,趙匡胤做了十七年皇帝,而且在位期間做出了很多方向正確的重大決策。

首先改革軍事,將軍政大權牢牢抓在手裡;其次他生活節儉,痛恨腐敗,嚴懲貪官污吏,深得老百姓愛戴。

大權在握,又深得民心,威望正隆,趙光義當時是開封府尹,就在趙匡胤眼皮子底下做官,對這些他不可能不知道,他是得有多豬才會在這種時候弒兄奪位?(其實也不排除有這種可能)

不過對於這個說法,本人還是不敢贊成。

關於金匱之盟,本人覺得亦不可信,金匱之盟的出處先前已經說到了,本身就很有問題,其次金匱之盟的內容從理論上也根本不能為趙光義正名。

昭憲太后死的時候皇太子德昭才十一歲,她有那方面的顧忌是有道理的,可是太祖死的時候德昭已經二十六歲,已經不是個小娃娃了,做皇帝綽綽有餘。

從這裡就能看出,因為太子年幼,所以趙光義才當皇帝,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

弒兄奪位我不敢贊成,兄終弟及我也不相信,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想破口大罵,不過說我無賴也好,說我無恥也罷,我還是這個態度,關於這件事千百年來有無數文人學者為此爭論,這些人比我厲害的多了去,他們都沒能給出一個準確的統一的答覆,我又怎麼給得出來呢?

我所能做的,只是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至於大家怎麼想,就見仁見智了。

趙光義當皇帝之所以有這麼大的爭議,除了他哥哥趙匡胤死得不明不白之外,和他的為人也有很大關係,太宗趙光義比起太祖趙匡胤來,人品問題非常「突出」,至於有多突出,風月下次再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燭影斧聲什麼意思?燭影斧聲和宋太宗

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是指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另有記載說,是召太祖第四子趙德芳進宮商議後事,被晉王知曉後未召進宮),左右不得聞。席間有人遙見...

燭影斧聲中,趙匡胤真是被親弟弟謀殺了嗎?

推理不分高低和勝負,因為真相只有一個!就藏在斧聲燭影這個詞當中趙匡胤是被謀殺的,因為之後的金匱之盟以及諸多宋史正史記載都露出了馬腳。趙光義名不正言不順,所以需要這些佐證來表明自己!屬於典型的此地...

宋太祖暴死之謎

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歸西了,正史中沒有他死亡的明確記載,《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也只有簡單的兩句話:「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