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在只有兩個人的酒局中死亡,另一個人卻繼位當了皇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古代皇帝少有善終,史書記載趙匡胤自然死亡於一次酒局之後
正值壯年的趙匡胤,就因為喝了點小酒就掛了嗎?
當然,這個酒局一共倆人,還有他弟弟宋太宗
是不是感覺到了一絲詭異呢?仿佛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而真相就藏在史書隱晦的記載中,雖然只有四個字——斧聲燭影
我們大膽的設想,趙匡胤是被謀殺的而非正常死亡,那麼究竟是否能說的通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斧聲燭影」發生前後的背景,這是一場耐人尋味的酒局。
一天太祖要喝酒,只有一個人參與,那就是他弟弟趙匡義
沒有小弟、沒有美女,只有自己的兄弟,這是哥倆好的意思啊!可是斧聲燭影是什麼意思呢?
這分為兩部分,一個是燭影,一個是斧聲
也就是說喝著喝著酒,趙匡義起來了好幾次,讓蠟燭的影子飄忽不定。
而趙匡胤同志,則是最後時分酒局快散了的時候拿著斧子(斧鉞)跑到宮殿門口一邊戳地一邊作義憤填膺狀
試想一下是什麼事情會讓趙匡義喝酒的過程中多次離開席位呢?而趙匡胤咋還拿著斧子一陣嘚瑟呢?
分析一下,不難得出結論
喝酒途中數次離席,按照正常來說是要跪拜,否則沒有離席之理由。
而跪拜的原因無非是感恩皇帝一直以來的照顧,或者是——表示自己有罪,是在磕頭認罪
第一種可能性很簡單,喝點小酒回首一下過去,很正常的
但如果是第二種可能,那一定是趙匡義的不臣之心被趙匡胤知道,並且在這頓酒中有所透漏,並指了出來。
而受到驚嚇的趙匡義必然自知理虧或是為自己辯駁,所以數次請罪並表示自己悔過
並且趙匡胤確實掌握了弟弟不臣的表現,一度起了殺心,所以手中才會出現宮中放置的金斧鉞
只是,他沒有殺掉趙匡義,而是拿著斧子跑到了門外去戳地
好像他並不忍心殺死這個曾陪伴他打天下的弟弟!或者說酒勁上來了,一時間心軟也未可知
但可以肯的是,他表示了自己的不滿且有殺心,只是被弟弟的悔過之意感動了
(以上的推理依據,均來自多方記載,但絕非正史,望各位看官老爺悉知)
是的,他安全的離開了,而此時趙匡胤並沒有死亡,這是有目共睹的!
只是,兩個時辰後,正值壯年的趙匡胤就駕崩了
喝多了?酒精中毒?那趙匡義呢?
大宋開國皇帝,就這樣悄無聲息的一命嗚呼,隨後繼承皇位的竟然是他的弟弟趙匡義
而趙匡義的即位,也顯得不那麼名正言順
得知趙匡胤駕崩後的皇后,急命心腹太監去召趙匡胤長子進宮商討。
可是,這個心腹太監帶來的人不是趙德芳,竟然是剛剛回家不久的趙匡義同志
這個細節,細思極恐
而且有史料記載,喝酒的當晚,一個太醫一直在趙匡義家門口不走,等待他回來直到深夜。
有何事情如此緊急到連家都不回去,大冷天的在門口就這麼等著,必然是關乎性命的大事!
所以,我們可以假設,趙匡義知道哥哥察覺自己的不臣之心,所以準備了致命的毒藥以防不測。
而這個太醫也知道自己準備的東西是為誰而準備的,富貴險中求,所以也顧不得嚴寒,就在趙匡義家門等待著最終的結果
因為,如果趙匡義回來了,那麼大事可成,如果趙匡義沒回來,那麼他自然也脫不了干係
這麼說,趙匡義成功了,他沒有被哥哥殺死,而且成功下藥。
緊接著,安插在皇后身邊的心腹恰到時間的反水,成功阻止趙德芳即位,讓趙匡義進宮完成最後的交接
皇后看到眼前的弟弟,仿佛明白了 些什麼
他的實力和勢力已經到了這種地步了?連自己身邊最親信的太監,都為他所用了,孤兒寡母還能做什麼?
所以她沒有抵抗,而是將皇位交給了趙匡義
故事到這裡,仿佛天衣無縫。
仿佛一切都說的通,但是也有人會說,這些都是野史的胡亂記載,趙匡義繼承皇位是名正言順,是有史料支持的,而且是正史
但是,我們忽略了一點,歷史是勝利者寫的,我們來看看支持趙匡義即位的《宋史》是如何記載的
首先,關於趙匡胤的死,在宋史中的記載只有隻字片語(斧聲燭影最為知名),作為開國皇帝,就算是自然死亡,也要有很多的超自然現象出現才符合套路吧
比如紫微星暗弱啦,颳大風下大雨,某某地方地震一類的,可是竟然一點都沒有。
這是不合常理的
再者,《宋史》中的這樣一段記載,讓人覺得實在有點假。
那就是,趙匡胤對於趙匡義有一種「變態」的喜愛!
比如趙匡胤經常跟人說,他弟弟不僅長得帥走路還霸道,比自己這個土包子帥的多,是很有帝王之氣的!還有,他也多次跟身邊的人表示,自己死後一定會是讓這個弟弟即位的,英明神武絕對比自己強云云
但是,歷史告訴我們,太宗雖然有雄才卻無大略,跟他哥哥差的不是一個檔次。
而且,哪有皇帝說這話的,還能命令史官記載下來?是不是有點......
其次,我們來看看,另外一份重要證據——金匱之盟的時間
《金匱之盟》是出自趙普之手,此時趙普已經罷相,而且距離趙匡義當皇帝已經整整五年
如果是太后遺詔,為何不早點公告天下?為何要等五年之後,而且這個知情人竟然是當時已經失勢不再是宰相的趙普!!!???
所以,後世認為,這是趙普為了重登宰相之位,為了迎合太宗而準備的
因為,太宗自知名不正言不順,是需要一個證明的。
恰巧趙普的這一密詔正中下懷,太宗很開心,趙普也重新拜相
我們來看看金匱之盟的內容,講道理實在是漏洞百出
太祖在位時期,太后拉著兄弟倆嘮嗑,並且拋出了一個觀點,問:為何五代十國君王政權交替變更極為頻繁?
然後語重心長的告訴這哥倆:五代十國很亂的原因是首任皇帝雄才大略,但是撕掉之後傳給的是自己年幼的兒子!孩子怎能治理國家呢?因為太小導致無法駕馭群臣,被權勢太高的武將給替代了,所以啊,匡胤你要吸取教訓!等你不行了得傳位給你弟弟才能保住咱趙氏江山哦。
而趙匡胤同志聽完以後,覺得非常有道理就答應了,意思就是「老弟啊,你放心!等哥不行了你來管事當老大」
《金匱之盟》是太后立下的遺詔,也就是趙匡義即位名正言順的證據
但是,太后未免也太多心,也太缺乏政治水平了!五代十國武將叛亂,是因為老皇帝死後繼承人太小,沒有能力,沒有實權。
而宋朝不一樣,趙匡胤死的時候,大兒子二十多了,並非年幼,再加上趙匡胤這個軍中統帥兼皇叔輔佐,難不成還能讓異姓將領奪了天下?
再說了,杯酒釋兵權已經徹底解決了功高震主的威脅,哪還有可能重蹈五代十國的覆轍呢?
漏洞百出的金匱之盟,斧聲燭影的話裡有話,一反常態的史書記載
壯年趙匡胤,就這麼靜悄悄的走了?而且是在和老弟倆人喝完酒之後
這一切仿佛在告訴我們,真相就是......
當然,歷史的真相已經被無情的掩埋,太祖一支也因此而旁落,皇帝之位牢牢的掌握在太宗一支。
直到靖康之恥後趙構建立南宋,並因無後而在宗親中選擇繼承人,太祖一支才重新登上了帝位
宿命?安排?巧合?我們不得而知。
只能說一句,自古無情帝王家啊!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請點個關注吧
小議燭影斧聲 金匱之盟(趙二上位)
宋太祖趙匡胤共有兄弟5人,他本人行2,大哥趙匡濟和小弟趙匡贊都早死,三弟是趙匡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四弟是趙匡美。趙匡胤稱帝後,為了避諱幾個弟兄紛紛改名,宋太宗的改成了我們熟悉的趙光義,老四趙...
或許這就是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的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開創了宋朝,有了中國歷史上文化經濟燦爛的兩百多年,但是在宋初發生的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等案件卻始終未有最終的結果,這讓很多人為太祖趙匡胤鳴不平,翻查各種史料查找趙光義弒君奪位的證據,但...
或許這就是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的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開創了宋朝,有了中國歷史上文化經濟燦爛的兩百多年,但是在宋初發生的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等案件卻始終未有最終的結果,這讓很多人為太祖趙匡胤鳴不平,翻查各種史料查找趙光義弒君奪位的證據,但...
或許這就是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的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開創了宋朝,有了中國歷史上文化經濟燦爛的兩百多年,但是在宋初發生的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等案件卻始終未有最終的結果,這讓很多人為太祖趙匡胤鳴不平,翻查各種史料查找趙光義弒君奪位的證據,但...
或許這就是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的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開創了宋朝,有了中國歷史上文化經濟燦爛的兩百多年,但是在宋初發生的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等案件卻始終未有最終的結果,這讓很多人為太祖趙匡胤鳴不平,翻查各種史料查找趙光義弒君奪位的證據,但...
燭影斧聲、金匱之盟都存在,只是事實真相扭曲了
宋太祖趙匡胤開創了宋朝,有了中國歷史上文化經濟燦爛的兩百多年,但是在宋初發生的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等案件卻始終未有最終的結果,這讓很多人為太祖趙匡胤鳴不平,翻查各種史料查找趙光義弒君奪位的證據,但...
或許這就是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的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開創了宋朝,有了中國歷史上文化經濟燦爛的兩百多年,但是在宋初發生的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等案件卻始終未有最終的結果,這讓很多人為太祖趙匡胤鳴不平,翻查各種史料查找趙光義弒君奪位的證據,但...
史上讓人質疑的「燭影斧聲」,趙匡胤的帝位是如何被弟弟奪走的
歷史上的皇位繼承一般都是「父死子承」,以「兄終弟及」的方式獲得皇位的例子卻很少。宋太宗趙匡義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登基方式相比他人而言比較特殊,後世才對他如何獲得皇位充滿了猜測。
燭影斧聲中,趙匡胤真是被親弟弟謀殺了嗎?
推理不分高低和勝負,因為真相只有一個!就藏在斧聲燭影這個詞當中趙匡胤是被謀殺的,因為之後的金匱之盟以及諸多宋史正史記載都露出了馬腳。趙光義名不正言不順,所以需要這些佐證來表明自己!屬於典型的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