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能成就一番事業,多是因為他自身,而不是靠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三國演義》里,劉備是作為一代仁主而被極力讚頌的。
但歷來對於他的評價卻不甚高,正如魯迅所說「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中國小說史略》)。
在世人看來劉備要比曹操軟弱得多,似乎除了會哭沒有什麼本事。
因此有句話說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
但天下會哭之人何其多矣,為什麼偏偏劉備能成事呢?實則劉備和曹操一樣都是志存高遠,野心勃勃之人,不同的是他和曹操所使用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手段而已。
劉備雖貴為大漢皇叔,但他這個皇叔更像是「山寨版」的。
比起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紹和公侯世家的曹操,劉備過早家道中落,和當朝皇帝獻帝劉協已經分炊三百餘年,早已是「八竿子不著」。
只得和母親「販屢織席」為生。
為此總要受對手的奚落。
不過有道是「好漢不提當年勇,英雄莫論出身低。
」劉備在那樣的亂世里以一介布衣起家,最後榮登大寶。
幾乎是複製了先祖劉邦的神話,因此他的成功學值得後世認真學習。
常言說亂世出英雄,黃巾起義為他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政治機遇。
他靠鎮壓黃巾起義起家,卻也不過是亂世之中一個小小的軍閥而已。
而後他結交公孫瓚,鞭撻過督郵(《三國演義》里把這個光輝事跡獎給了張飛)投靠過曹操、袁紹和劉表,如喪家之犬一般。
而後又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下口,顛沛流離,混得連個立錐之地都沒有。
但在三國領袖裡出身最低,基礎最差,勢力最弱的劉備最終能在三國的舞台上占據一席之地,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仁義的重要性,儘管這種仁義的背後是被利益所包裹的。
在《三國演義》中有很多對於劉備仁義方面的描寫,如敗走當陽時帶著十萬百姓這個超大號的累贅,但始終對這些百姓不離不棄。
比如說他對關張趙雲手足情深,為此他不惜撇妻子、摔孩子,說什麼「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比如他面對唾手可得的陶謙的徐州與劉表的荊州都堅辭不受。
更重要的是劉備禮賢下士,對徐庶、諸葛亮、龐統等都充分信任並委以重任。
因此凡是他籠絡過的人無不死心塌地地追隨他,這樣強大的人格魅力為他今後的成功打下了堅實基礎。
但劉備畢竟是個有野心的人,正如曹操一語道破的那樣:「天下英雄者,唯使君與操爾。
」一味的仁慈是成不了大事的。
因此劉備能夠看準時機,適時進退。
在勢單力孤之時念及同宗之誼不敢奪劉表的荊州,而一旦羽翼豐滿就不那麼溫情脈脈了,毫不猶豫地搞掉了同為同宗的劉璋,奪取了西川。
而後又拿下漢中,稱「漢中王」。
繼而又在西川稱帝,為了這一天劉備為此奮鬥了三十餘年。
由此可見劉備成事的原因除了仁厚外,就是堅忍。
古往今來,能成大事者大多離不開這二字。
堅為堅持,忍為忍耐。
劉備無論在何種逆境下都沒有失去對匡扶漢室這個偉大理想的堅持,為此他不惜寄居人下,忍辱負重。
數十年來渴飲刀頭血,睡臥馬鞍橋。
除了在劉表的新野閒居了八年,在東吳的甘露寺度過幾天蜜月外,再沒過過一天舒坦日子。
在《三國志》里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備住荊州數年,嘗於表坐起至廁,見髀(大腿)里生肉,慨然淚下。
還座,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
今不復騎,髀肉復生。
日月若遁,老將至矣!」當時寄人籬下的劉備生活還是比較安逸的,但安逸並未消磨他的鬥志,因此才感慨光陰易逝,自己又無所作為。
一個人能如此時時自省,不成功是沒有道理的。
同時劉備作為群雄逐鹿的軍閥之一卻不嗜殺戮,一生未曾殺一不辜,也是很難得的。
他給兒子劉禪留下的遺詔中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繼而又總結自己的人生信條「惟賢惟德,可以服人。
」一個軍閥起家的封建帝王能有如此思想也是很難得。
所以比之於有雄才大略卻兇殘暴虐的曹操來,我還是更喜歡劉備,因為不管怎麼說他還是個有人情味的人。
而他屢戰屢敗卻愈挫愈勇,百折不撓,也堪為後世榜樣。
所以陳壽在《三國志》中稱讚他:「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
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
但劉備的結局也頗為淒涼。
他不聽諸葛亮和趙雲等人的勸阻,執意為兩個兄弟復仇,討伐東吳。
結果猇亭一戰被陸遜火燒連營,在白帝城託孤後窩窩囊囊地死去。
可見重誼有時也會害人。
劉備的行為更像是道上的江湖意氣,但作為一國之君不為公義討伐曹丕,而為私義征討東吳,這就是逆天行事,結局一定不會很好。
關羽被東吳斬殺之後,呂蒙為什麼就莫名其妙的死了?原因很簡單
關羽敗走麥城被殺之後,呂蒙因何暴病而亡,真的是被孫權毒死的嗎?眾所周知,漢末三國的時候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著名的亂世,古語有云:「亂世出英雄」,縱觀整個三國時期,出現的英雄人物實在是不勝枚舉,例如...
劉備的仁德,是真仁還是假義?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是仁義的化身,一生以仁義立身。他是大漢皇叔,堅持為興復漢室而奮鬥,三讓徐州、攜百姓過江、帶兵入川、白帝城託孤,這一系列的舉動好像一切都是仁義之舉。可是仔細分析,我們有感覺這樣...
單刀赴會,其實是關二爺的最大污點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是個「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的角色,諸葛亮欺他、劉備騙他、關羽嚇他、孫權責他、周瑜罵他、呂蒙瞧不起他,可謂是「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從孔明舌戰群儒,看與人談判的技巧 學會三招,再也不怕說話了!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蘊含的學問數不勝數,如何識人用人(郭嘉死後獻計,曹洪舍馬就義,文臣武將到底看上曹操的哪一點?),三國官職解說(對號入座,三國官職超詳細解說,讀三國再也不會傻...
劉備是假仁假義還是亂世梟雄?
魯迅評《三國演義》人物,有一句話很經典,說諸葛亮「多智近妖」,劉備「長厚似偽」。但史書記載中的劉備,虛偽或許說不上,也絕對不是小說里那個逢事就會哭,除了仁義,百無一用的老好人。
劉玄德和諸葛亮的悲情三國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自稱「臥龍,才幹號稱第一,諸葛亮一生中指揮作戰無數卻少有敗績,他的謀略才智超越當時與其同時代的謀士。自三顧茅廬追隨劉備以後,諸葛亮先是在新野打敗曹仁、夏侯惇,拯救劉備於危亡,顯...
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嗎?
在我國有句諺語說: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這句話流傳很廣,不難看出,這句話受了《三國演義》很多的影響。在《三國演義》里有很多劉備哭的片段。例如,劉備送徐庶時,「淚如雨下,凝淚而望」;敗退當...
揭秘:還原真實的劉備,你不知道的另一面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始終給人的是一種禮賢下士、忠厚仁德的形象。然而劉備真的是一個如此簡單的人物嗎?單從書上來講,劉備並不是這麼簡單。一個沒落的帝王之後,從一個織席販履的小販,到三分天下的霸主。在亂...
深度揭秘火燒博望坡細節 三國迷們不可錯過
火燒博望坡,是三國演義中的經典場景。很多電視劇和連環畫都十分著重火燒博望坡這一場故事。火燒博望坡,有人說是諸葛亮初出茅廬的第一個計謀。關於火燒博望波這一計謀有多妙?一起往下看。大家就知道了。
三國時期為什麼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東漢末年,朝政紊亂,宦官和外戚鬥爭激烈,人民痛苦加深,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黃巾起義。各地軍閥,趁勢而起,擴大了自己的軍事實力,爭奪地盤,形成大分裂的局面。赤壁之...
諸葛亮有病麼,為何偏要投奔一個哭哭啼啼的膿包
諸葛亮未來的主公劉備劉玄德,在《三國演義》裡面,是個被嚴重醜化的角色。羅貫中及其之前的民間藝人們,確實好心地試圖塑造他們心目中的「仁君」,卻弄出一個昏庸無能、裝腔作勢的小丑來。《三國演義》中的劉...
因禍得福的敗仗,成就劉備仁義之名,更令兩位猛將威震天下
劉備前大半輩子,沒有根據地,兵微將寡,多年來東奔西走,屢戰屢敗,後來投靠荊州劉表,劉表給了劉備一個叫新野的小縣,讓他在那裡駐兵,才總算安定了一段時間。
劉備的真實才能,入蜀之役諸葛亮只是小打小鬧的幫手
《三國演義》中,青梅煮酒論英雄是個非常有名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曹操坦言,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自己也好,關張也好,無數三國的讀者也好,就此認為劉備真的是和曹操並列的英雄。但是在《世說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