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真的是天生反骨嗎?為什麼這麼說?諸葛亮又是怎麼知道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魏延原本不是蜀國的將士,剛開始的時候他在劉表手下效力,但時間久了他漸漸發現劉表這個人沒有什麼真才實學,很難跟著他干一番大事業,所以便離開了,離開後的魏延四處尋早明主,最後選擇了在長沙韓玄手下效力。

劉備攻下荊州後,便一股作氣拿下其餘四郡,其中攻打長沙城的時候,魏延覺得劉備便是自己要找的明主,跟著他一定能幹出一番事業,所以他便斬了韓玄,最後獻城投降。

劉備見魏延威猛不凡,便把他收入了帳下,但孔明卻說此人天生反骨,日後必反。

事實上,諸葛亮沒有"三國演義"的魔力。

他既不了解魏延,也不能通天曉地,為什麼他剛開始久認定魏延天生反骨呢?

諸葛亮並不是一個聖人,也不是一個心慈手軟之人。

在他掌握軍事政治權力的十多年裡,每件事情他都必須摻和一下,長此以往,蜀國的土地和人才已經是越來越少了,因此有傳言稱"蜀國無將軍,廖化是將軍。

劉備的將軍趙子龍,馬超,黃忠等,都是降將"。

為什麼諸葛亮唯獨討厭魏延這個人?

魏延為人傲慢,為人處世的能力太差了,他是和黃漢升一起投降並加入蜀軍的,但黃漢升卻成了蜀國有名的將軍,當時的韓玄以為黃漢升要投降,便想殺了他,魏延為了救黃漢升,便一斧把韓玄劈成了兩半,而黃漢升不僅沒有對韓玄的懷疑而懷恨在心,反而為他披麻戴孝,予以厚葬,單憑此點,就足以看出黃漢升是個重情重義之人,而魏延是個奸詐之人,所以,黃漢升從此便得到了劉備的重用,而魏延雖然獻城有功,但卻被孔明認定為以後必反,並沒有得到重用。

加入蜀軍後,魏延也沒有干出什麼事業,只是一直充當炮灰而已,對於劉備來說,平漢中,入蜀地,他可是能居頭功的人。

與諸葛亮相比,劉備具有更多的政治風格和對大局觀。

劉備和曹操多年來一直爭奪漢中,需要一名將軍守護漢中。

那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一定是張飛,張飛認為他會是那個給我的人。

但劉備卻任命魏延為漢中城主。

將荊州交給關羽,把漢中交給魏延,可以看出,在劉備的心中,魏延的地位相當於關羽,有甚至超過張飛,黃忠,子龍,馬超等人。

魏延對劉備的信任自然是感謝的,另一方面,當劉備與孟德在漢中交戰時,劉備多次催促孔明派人去支持他。

而孔明卻一拖再拖,完全覺得這件事與他自己沒有關係。

那是因為,在經過赤壁之戰後,孔明也就沒有得到過重用,所以才會這樣做。

對於劉備這樣的安排,雖然張飛內心卻有一絲嫉妒,但他無條件地服從了劉備,但諸葛亮的心態卻失去了平衡。

劉備去世後,孔明多次北伐,每次都是以失敗告終,其實這與不使用魏延有著莫大的關係。

在諸葛亮沒死之時,他故意鎮壓魏延;在他生命的最後,他安排楊毅殺死魏延。

楊毅和魏燕互相污衊對方反叛。

當劉禪問董雲,姜偉等應該覺得是誰想反叛,,兩人毫不猶豫地拍拍胸脯,以擔保楊毅,說魏燕已經反叛了。

與諸葛亮一致,這是諸葛亮推薦的人才。

在歷史上,劉禪被視為無用的主公。

但事實上,他是心裡比誰都清楚。

他知道魏燕是他父親最信任的將軍。

這樣的人怎麼會突然反叛?魏燕的死只是因為他不會做人,他不知道怎樣處理人際關係。

雖然諸葛亮已經死了,但政治仍然按照既定的指導方針進行。

掌握大權的仍然都是諸葛亮推薦的聖人。

阿斗也不願意承擔風險,為死去的魏延正名。

本文由漸說歷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手下6大武將排名,除了五虎將還有誰?

讀一本《三國演義》,要去評說魏、蜀、吳三家的武將哪些人最出色,無疑是劉備家的最好選擇了。關、張、趙、馬、黃、五武虎上將再加上一個魏延,這個名單幾乎是不存在爭議的。而劉備從無到有,一點一滴的拼下江...

孔明為何總是和魏延過不去 答案令人吃驚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三里店)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

歷史上魏延真的有反骨嗎?

魏延是三國時期,劉備的一位名將,他的功績也不是一兩句就能夠說得清楚的,比如鎮守漢中近十年的時間,諸葛亮北伐期間,又跟隨他一同北伐。但是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諸葛亮第一次見到魏延的時候,就曾經說魏延這...

蜀漢的給力帥才魏延是怎麼「被反骨」的?

當魏延被馬岱率精兵擒拿捆綁跪地,眼角瞥見軍刀在藍天下劃出幾條優美弧線劈向他和兒子的脖頸時,他終於明白,在與文官集團漫長的爭奪丞相繼承人的權力博弈中,單槍匹馬的自己不僅已經完敗,而且已徹底「被反骨」。

三國英雄嘆之魏文長的腦後反骨

在三國演義中,提到魏延,一定會和兩個字聯繫起來:反骨。因為這個是諸葛軍師下的結論,於是乎,我們這些孔明的腦殘粉也很正常地認為,這個人有問題,把他放在了蜀國第一壞小孩的位置上。到了最後,魏延被馬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