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孫氏(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個家族活躍的時間長達一百零九年(公元171年-280年)、出場人物眾多,而且還要學習那些細碎到一個個縣城的古代地理知識。


眾多的史料在某些問題上彼此衝突,卻又在另一些筆者極欲了解的問題上集體語焉不詳。

這個家族的熱門故事已經被傳唱過千百次,播放過無數回,筆者不願人云亦云,力求講出新意。

這個家族冷門的篇章之所以冷門就是因為講述難度太大,寫起來出力不討好,但筆者還是決定迎難而上……

本期為您講述漢末三國最為複雜的家族——江東孫氏。

迷宮中的將軍

孫堅(155-191),字文台,揚州吳郡富春人(今杭州市富陽區),公元2世紀最猛的50後。

孫堅一家據說是春秋時期寫下《孫子兵法》的兵聖孫武的後人。

可能有的讀者不太清楚這是個什麼概念,打個比方來說,要是你身邊有一位姓劉的年輕人可能是明代初年寫下《燒餅歌》的劉伯溫的後人,請問你會不會對他刮目相看呢?

拿六七百年前的人物說事兒,恰恰說明六七百年里這個家族代代都是草根兒啊。

雖然吳國的官方史書誇耀說孫堅祖上世代為官,但人們還是知道了孫堅的老爹孫鍾先生的確是一位老實巴交的瓜農。

相對於諸葛、司馬、夏侯、曹、劉五個家族,孫氏在漢末的起點無疑是最低的。

可孫堅在世時卻是同時代人物中最猛的存在,這說明即便在血統論盛行的東漢末年,也是英雄不問出身低的。

孫堅和曹操都是公元155年出生的,比劉備大六歲。

如果單看孫堅的履歷也許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可要是對照同一時間的「使君與操」在干寫什麼,就能發現孫堅是多麼的傳奇。

16歲,縣政府科員孫堅在乘船出行時目擊了海盜們的分贓現場,少年孫堅展現出了過人的表演天賦,成功扮演了一位正在指揮軍隊進剿的軍官角色。

海盜們老遠兒一看,被忽悠地扔下財寶撒腿兒就跑。

孫堅緊接著又展現了他的格鬥技巧,獨自一人趕上前去,打死海盜一名。

孫堅一舉成名,被市里安排了城管大隊代理大隊長的職務。

17歲,孫堅招募了一千多名民兵,與正規軍配合擊潰反賊數萬,正式成為朝廷命官,出任縣丞(相當於副縣長)。

自此,凡是有父老鄉親去投奔他的,他都幫上一把,慷慨解囊。

同一時期的曹操還在學習《孫子兵法》,對不肯評價自己的評論家死纏爛打。

同一時期的劉備則是和鄰居家的小孩兒一起在大樹底下過家家。

17-28歲,從揚州刺史部調到了徐州刺史部。

孫堅拖家帶口、背井離鄉、跋山涉水、跨過長江,所到之處甚有聲望,但十一年過去還是一個副縣長。

那個年代搬一次家多麼不容易,折騰了兩回還不給升官兒,擺明了是在欺負人。

孫堅沒有背景,只能盼著什麼時候有仗打就好了。

同一時期,高幹子弟曹操縱然在官場上率性而為,又栽花又種刺兒的得罪了不少權貴,一度被罷官閒居,可在老爹的庇護下還是回到京城當上了議郎(皇家顧問),每天就是給皇帝挑挑毛病、提提意見,工作輕鬆待遇高。

劉備在著名學者盧植先生開設的私立學校里吊兒郎當地學習了幾年儒學之後沒有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遂決定發揮在織席販履方面的特長,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自主創業者。

史書記載劉備志趣高雅,沒事兒就穿的人五人六去正規的娛樂場所聽聽音樂,玩玩狗馬,足見劉備的手藝相當不錯,這時已經是編織大王一類的成功個體戶。

29歲,黃巾之亂爆發,孫劉曹三人都參與了鎮壓。

事成之後,孫堅出任別部司馬,也許、可能、大概算是升了官,因為別部司馬這個職位和縣丞一樣還是比縣令小。

曹操出任濟南國相(市長)。

23歲的劉備當上了縣尉(副縣級公安局長),剛進入官場就與入職十二年的孫堅平級。

但劉備沒多久就搞起了捆綁加鞭打的行為藝術,將索賄的領導狂抽了兩百多下之後棄官而去、帶著剛認識的關羽、張飛亡命天涯。

31歲,孫堅參與平定了西北的叛軍。

在這次戰鬥中他看不慣非直屬領導董卓對直屬領導的傲慢態度,對董卓萌生出了一生都無法化解的仇恨。

沒想到這個態度反倒比他十幾年的出生入死兢兢業業更有助於他的升遷。

朝中大佬們對董卓多有不滿,一看這個年輕人又能打又不爽董卓,二話不說就提拔他當了議郎。

孫堅總算邁過了縣處級這個坎兒。

32歲,由於爆發多處叛亂,孫堅被提拔為長沙太守。

在太守的崗位上,孫堅沒有滿足於剿滅轄區內的反賊,不請自來地非要幫助本省和鄰省的同行完成指標。

朝廷顧不上追究他違反軍紀越界征討的過失,為了安撫這個猛人,授予其烏程侯的爵位。

這一年,曹操出於對朝廷的失望,裝病回家鄉過起了春夏讀書、秋冬打獵的小日子。

劉備幾經波折,投奔老同學公孫瓚,好歹混上了孫堅擔任過的尷尬職位——別部司馬。

34歲,董卓入京獨霸朝綱的消息傳來。

孫曹劉三人也都加入了反董陣營。

曹操一馬當先,被董卓部將徐榮暴打,在曹洪的保護下撿回了一條小命兒。

劉備和關羽、張飛在反董戰役中沒有任何作為。

什麼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都是羅貫中先生編的。

京城附近的各路諸侯忙著搶地盤,反倒是大老遠從長沙出發的孫堅斬華雄、敗呂布、逐董卓、攻入洛陽。

36歲,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援,無力獨自追殺董卓的孫堅在攻打荊州時被劉表部將黃祖伏殺。

遺體由侄子孫賁帶回,安葬在吳郡曲阿縣(今江蘇省丹陽市)。

這一年,曹操在袁紹、張邈、鮑信的大力支持和諸曹諸夏侯的努力下找到了霸業的起點,出任東郡太守,第二年當上了兗州刺史。

劉備在公孫瓚麾下升遷到平原國相,任命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

很快,劉備就因為孔融找他幫忙而名揚天下。

以上是孫堅的履歷,喜歡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的朋友讀到這裡,得出孫堅比曹操劉備都猛的結論也就可以了。

下面是筆者沒事兒找抽非要摳歷史的細節,從迷宮裡找尋孫堅真實面貌的產物,如果缺乏耐心,煩請跳過。

第一個疑點:孫堅的經濟問題。

曹操和劉備起兵時,都有明確的贊助商。

但孫堅又是招募子弟兵又是幫助父老鄉親。

他的弟弟孫靜和長子孫策都是說拉起一支幾百人的隊伍就拉起一支幾百人的隊伍,孫家的錢是從哪兒來的呢?

孫堅在向吳小姐求婚時,吳家的長輩們嫌棄他「輕狡」,吳夫人怕得罪孫堅會給家裡惹禍才同意下嫁。

孫堅求婚的時間不詳,但孫策出生時孫堅還只是一個縣丞,吳夫人何至於怕到被迫下嫁?

據方詩銘先生考證,「輕狡」在當時是針對低級遊俠的專用詞彙,所謂低級遊俠就是打家劫舍的強……啊不,綠林好漢。

那麼孫堅在洛陽得到玉璽的經過就非常可疑了。

吳國的官修史書上說因為孫堅祭祀了漢朝的宗廟,把董卓盜過的墳墓都重新填好,第二天就在城南的一口井上出現了五彩的雲朵,士兵們看了都不敢打水趕緊向孫堅匯報。

孫堅派人下井打撈,發現了傳國玉璽,於是人們說這一定是十常侍之亂時掌璽官扔到井裡的啊。

如果您也不想信什麼漢室列祖列宗顯靈以致出現什麼五彩雲朵,孫堅得到玉璽的方式就更傾向於另一種解釋——孫堅在洛陽進行了比董卓還要徹底的「搜索」。

另外,孫堅明明是富春縣人,卻葬在曲阿縣,這一點很不正常。

曲阿是孫堅小舅子吳景的勢力範圍,也是孫堅女婿弘咨的家鄉,如果不是出於風水學的考慮,是否孫堅在富春的仇家比較多,所以才需要另選一塊罩得住的地方下葬呢?

第二個疑點:孫堅的安全保衛工作為什麼這麼差?

身先士卒可以使士氣大振,但一般來說,主將身邊少不了最精銳將士的層層保護,只要還有一個衛士就要保護領導周全。

孫堅顯然沒有重視過對自己的安全保衛工作。

在與痛揍過曹操的董卓軍部將徐榮交戰時,被包圍了的孫堅為了逃命把自己平時戴著的紅頭巾戴在部將祖茂的頭上吸引火力。

祖茂靠裝死神技躲過一劫,從此不知所蹤。

史書上也沒見孫堅對祖茂的家人有任何表示。

《三國演義》里寫成了祖茂主動要求吸引火力,為了掩護孫堅被華雄所殺,顯然是為了掩蓋孫堅尷尬的一面。

祖茂活了下來卻沒有再回到孫堅麾下,不知是路上出了意外還是因為失望。

替領導做替身這種事兒,在曹操、劉備那裡都是手下主動獻身,做領導的要是再推讓幾下,客氣幾句,也就成了你儂我儂,特煞情多的佳話。

在孫堅這兒卻弄得這麼難看。

而且上戰場戴個那麼扎眼的紅頭巾,很難不懷疑孫堅一開始是就打算一旦遇到危險就來這麼一出啊。

孫堅之死,也許是因為祖茂的事跡讓大夥心有餘悸,沒人願意寸步不離地跟著他了。

第三個疑點:孫堅的野心

孫堅與董卓交戰前,先幹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是以莫須有的罪名騙殺了他的上司——荊州刺史王睿,得到幾萬人的軍隊。

第二件是騙殺同事——南陽太守張咨,補充了大量軍需物資。

王睿的立場有些曖昧,但張咨可是最早加入反董陣營的諸侯之一,殺他顯然無法用討伐董卓的大義來解釋。

孫堅的所作所為難逃渾水摸魚、趁亂割據的嫌疑。

《三國志》提到的荊州籍人士共110人,其中26人支持曹操,67人支持劉備,只有17人與孫權合作,江東孫氏給荊州人留下的不良感官,當始於此。

董卓任命劉表為荊州刺史,袁術也來到了南陽,如果要占據荊州就會成為兩大勢力夾擊的對象。

孫堅只好與袁術合作,以替袁術做打手為代價,換來了豫州刺史、討虜將軍的官位和後勤保障的支持。

《三國演義》里孫堅之死是因為劉表受袁紹指使,截擊孫堅。

這也是為了維護孫堅的形象。

實際上是孫堅主動攻打荊州,並且一路打到了劉表所在的襄陽城下。

孫堅的個人野心肯定是有的,不然也不會私藏玉璽。

可是在當時,只要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誰沒有個人野心?相對於許多世受國恩的軍閥,孫堅也說不上欠漢室什麼。

更重要的是,董卓曾經向孫堅開出過結親、給地盤兒的優厚條件,孫堅無視這一巨大誘惑,孤軍深入與戰鬥力極強且人數眾多的董卓軍死磕。

綜上,孫堅有著明顯的缺點和污點,但他的作戰能力在當時首屈一指,選定了盟友之後也沒有因為利益而動搖,比起很多同行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孫堅不是傳統上認為的忠烈之士,而是一個「教父」式的人物——威嚴而狡猾、鋤強扶弱又打家劫舍、幹了很多不光彩的勾當但又誓死捍衛自己的原則,死得不明不白卻也死得其所。

他人做官卻做賊,孫堅做賊卻做官。

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

孫策(175-200),字伯符。

孫堅長子,公元2世紀最猛的70後,東吳帝國奠基人。

總角之好

9歲的孫策因為父親要出差討伐黃巾軍的關係,一家人都搬到了揚州首府九江郡壽春縣(今安徽省六安市壽縣東北)。

孫策十幾歲就開始走訪壽春的社會名流,成為了小有名氣的社交達人。

孫策的儒學素養最多算是一般,名士們與他結交顯然不是為了交流學問。

筆者認為孫策能夠廣交朋友免不了要藉助他老爹來路不明的巨額財產。

當然,如果你非要認為他就是憑爆表的顏值和詼諧的口才我也沒辦法,嗯。

揚州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西)的官三代、著名美男子、音樂評論家周瑜專程來到壽春與他結交。

兩位同年出生的大帥哥一見如故,孫策乾脆帶著一家人來到舒縣,搬進了周瑜提供的別墅。

兩人升堂拜母、互通有無,一個形容年少知交的成語——總角之好就此誕生。

好事多磨

孫策16歲時,他的堂兄孫賁帶回了父親的部隊和遺體。

孫策前往曲阿守孝。

論職位,孫賁不如孫堅的小舅子吳景,論輩分,孫賁也不如孫堅的弟弟孫靜,論能力,史書上也沒說他在戰鬥中有什麼突出表現,由他牽頭也許只是因為吳景和孫靜當時都不在場。

孫賁率軍投奔袁術,繼承了孫堅豫州刺史的職位。

18歲,孫策完成了守孝的任務,北上徐州廣陵郡江都縣(今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

如果只看孫策的傳記,他的這次北上簡直莫名其妙。

既不回老家,也不去找周瑜,跑到江都做什麼呢?

筆者參考了袁術和孫賁的傳記才明白,這一年袁術剛剛在北方被曹操擊敗,退居壽春。

而袁術從豫州退出使得孫賁的豫州刺史頭銜徹底作廢。

看在獻上孫堅舊部的份兒上,袁術任命孫賁為丹陽都尉、代理征虜將軍。

從正部級降到正廳級的孫賁心懷不滿,和吳景一起迎接朝廷任命的揚州刺史劉繇在曲阿站穩腳跟,誰曾想劉繇後來過河拆橋,把孫賁和吳景都攆了出來。

孫策要想大展宏圖,首先要從袁術手裡討回孫堅的幾千名舊部。

但在見袁術之前,他需要找一個有學問的人幫他制定中長期發展綱要。

這個人不能是和他一樣只有18歲的周瑜,不能是那幾位不足以成大事的親戚,更不能是老家那些自恃清高瞧不上他的士族。

孫策專程趕到江都,是為了拜見一位大知識分子——張紘(音通紅)。

張紘是一個高冷的人物,大將軍何進、太尉朱儁(音通俊)、司空荀爽的徵召都被他拒絕,在老家打著守孝的名義靜觀其變。

孫策找過張紘好幾次,非要和他研究天下大勢。

張紘不太願意搭理這個毛頭小子,逼得孫策只好先說出了自己的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找袁術要回老爹的舊部。

第二步:投奔舅舅吳景,在盛產精兵的丹陽郡拉起一支隊伍。

(詳情請自行百度「丹陽兵」)

第三步:占據吳郡、會稽郡(江浙兩省部分地區),西進荊州報殺父之仇,做一方諸侯。

張紘聽了之後繼續推辭。

孫策一邊哭一邊說:您的大名天下人人仰慕,我的計劃成與不成,您好歹給拿個主意,直言相告就行。

要是我志向得申、大仇得報,一定不會忘了您的恩情。

史書上說,因為孫策的慷慨陳詞,張紘就被打動了。

他進一步延伸了孫策的計劃,區區兩個郡怎麼夠,要干就干一票大的。

割據荊揚二州(相當於湖南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的全境或大部分以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的小部分)。

時間緊迫,您應該儘快行動,我和我的朋友們會一起支持您。

讀史至此,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麼高冷的知識分子,態度驟然急轉,居然只是因為一番聲淚俱下的演講?誰信!

孫策的三步走戰略完全建立在袁術夠意思的基礎上,可袁術要是不夠意思怎麼辦?孫策難道沒有考慮?張紘難道也瞎了眼?這裡面大有問題。

礙於史料不足,筆者推理出的結果是,孫策告訴了張紘自己手裡有父親留下的傳國玉璽。

即便袁術不肯交換,也不愁找不到別的買主。

這無疑增加了三步走戰略的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這麼大的秘密都跟你說了,你不跟我走,小心我把你……

《後漢書》和《山陽公載記》都說袁術抓了孫策他娘吳夫人得到了傳國玉璽,筆者認為這個說法是靠不住的。

理由如下:

袁術稱帝時,孫策是先寫了一封信勸他無果後才和他斷絕關係的,這說明孫策與袁術的關係並不是太糟糕。

袁術稱帝前兩年,孫策已經相當強大,袁術怎麼抓吳夫人?就算派武林高手偷偷抓了,孫策也早和他翻臉了。

如果再往前推幾年,孫策的確弱小,但以孫策的性格和孝順程度,袁術要是幹了這事兒他怎麼可能再給袁術打工?

真相只有一個,玉璽是孫策主動交給袁術的。

聽了張紘的一席話,孫策馬上動身去找袁術,他留了個心眼,沒有亮出底牌,先試探一下對方的態度。

萬一這位袁叔叔夠意思玉璽就可以省了。

可袁術真不愧是漢末人氣最低的軍閥,他滿嘴打哈哈,什麼年輕人你真是一表人才啊,我要是有你這麼個兒子就死而無憾啦。

你的舅舅和堂兄都被我任命了官職啦,你想要兵可以去找他們嘛。

孫策明白了袁術既不會白給他股份又想讓自己為他效力。

生意可以談,但孤身一人談這麼大的買賣太不安全,於是順著袁術的指示找舅舅去了。

捨我其誰

19歲,孫策帶著幾百名保鏢去見袁術。

談判中,孫策坐地起價,袁術就地還錢。

最終的結果是袁術得到了玉璽,孫策答應為他效力。

孫策得到了九江太守的空頭支票以及孫堅幾千舊部中的一千多名。

看起來很吃虧,但這一千多人里還包括程普、黃蓋、韓當這些老將,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畢竟主動權還是在袁術手裡,談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孫策的兵力雖然不多,但這千把來人當初在孫堅麾下能夠屢次擊敗西涼鐵騎,更難得的是在袁術糟糕的指揮藝術下居然還能活到現在,真可謂精銳中的精銳啊。

到處溜達的朝廷使者是個識貨的,一看孫策有這樣的實力趕緊拉攏,任命他為懷義校尉。

袁術許下的九江太守當然沒有兌現,不過這一點孫策也不會太在意,因為袁術的大本營壽春就在九江郡,在人家眼皮底沒法搞小動作。

袁術為了讓孫策出力,又許願說只要你打下廬江郡,一定讓你當太守哦。

孫策曾經拜訪過廬江太守陸康,出身於吳郡四大家族的陸康沒把他當回事兒,只派秘書出來接待,心高氣傲的孫策就此懷恨在心。

在利益和私仇的雙重驅動下,孫策圍攻廬江兩年終於破城。

陸康一家百餘口在戰亂中死了一半,活下來的人中就有在孫策死後做了他女婿的陸遜。

孫策把他寶貴的兩年(他一共才活了25歲)耗費在在了廬江城外,袁術竟然再次食言而肥,把廬江太守的位置交給了自己的親信劉勛並且不做任何解釋,連忽悠都懶得忽悠了。

孫策明白了對袁術不能抱以任何幻想。

孫堅的老部下,吳郡都尉朱治早就發現跟著袁術沒前途,在廬江之戰時把孫策的母親和弟弟接來保護,使孫氏一門免遭揚州牧劉繇的傷害。

此時他又找到孫策,勸他趁江東混亂的機會單幹算了。

朱治的支持可不只是說說,作為吳郡都尉,他手上是很有些兵力的。

朱治是孫氏眾臣里最會謀身的一個,東吳後期腥風血雨、人人自危,朱治和他的養子朱然卻絲毫沒有受到過打擊,一生安安穩穩高官厚祿。

這樣的一個人選擇在此時向孫策表忠心,說明離開袁術單幹的時機已經成熟。

誰與爭鋒

20歲,孫策向袁術申請到江東拓展業務,袁術當然知道他想幹啥但考慮到江東的那幾位敵人都是硬茬兒,讓這個麻煩的年輕人去和他們對耗也不錯就同意了。

孫策率領父親留下的一千多名舊部和自己的數百名門客出發(這個數字說明在之前的廬江戰役里傷亡的都不是孫策自己的兵)。

一路上不斷有人報名參軍,到達吳景駐地歷陽縣(今安徽馬鞍山市和縣)時隊伍已經壯大到五六千人(筆者認為這些人在這個時候投奔孫策主要是為了脫離袁術橫徵暴斂的統治,孫氏的成功離不開袁術客觀上的幫助,難怪袁術敗亡後,孫權還娶了他的女兒)。

孫策寫信通知他的鐵哥們兒周瑜前來會合。

周瑜當時無職無權,但他的堂叔丹陽太守周尚不知是何原因,簡直就是周瑜的傀儡,於是丹陽郡的精兵就在平頭百姓周瑜的帶領下扛著軍需物資加入了孫策的隊伍。

孫策首先攻下了揚州牧劉繇的糧倉和武器庫。

劉繇能夠從可憐巴巴地寄人籬下到翻身刺史把歌唱倒過來欺壓吳景、孫賁,晉級為揚州牧,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有兩個從徐州南下的流亡諸侯奉他為盟主。

這倆人兒雖然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大敵當前倒也團結一致。

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以孫策的這點兵竟然在三股勢力中所向無前,又是斬敵五萬又是俘虜一萬的,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戰鬥中有一個小插曲:孫策大腿上中了一箭,無法騎馬,被抬回去休養。

敵人以為他陣亡了,高喊:「孫大帥哥(孫郎)被射死嘍!孫大帥哥被射死嘍!」孫策實在是帥得不行,雖然有官位但就連敵人都喊他孫大帥哥。

孫策一聽,乾脆詐死,派幾百騎兵假裝潰敗把敵人引進了埋伏圈,聚殲追兵後乘勢掩殺並讓士兵們齊聲吶喊:「孫大帥哥厲害不?孫大帥哥厲害不?」聲撼敵營,地動山搖,嚇得不少敵兵連夜奔逃。

由於揚州牧劉繇、會稽太守王朗、吳郡太守許貢、地方豪強嚴白虎這些對手基本上就是被孫策碾壓式的花樣吊打。

如果一直寫孫大帥哥砍了多少人、征服了多少地想來也沒什麼意思,不如再講一段小故事好了。

地頭蛇嚴白虎被孫策軍包圍之後派他高大威猛的弟弟嚴輿求和。

會面時,孫策突然拔戟相向,嚴輿躲了一下不敢還手。

孫策笑呵呵地說:「我聽說你坐著就能跳起來,所以跟你開個玩笑。

」嚴輿不敢頂撞孫策,說自己只是個普通人,也有和常人一樣的本能反應。

孫策覺得這貨真是窩囊,抬手就把他殺了。

以常理來說,敵人無能總歸是一件好事,但孫策特別厭惡這些徒有虛名的英豪,在平定江東的過程中,多有殺戮以致樹敵無數。

22歲,孫策與袁術決裂,理由是袁術大逆不道悍然稱帝。

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袁術稱帝的前一年,孫策向朝廷上貢禮物,這已經擺明了要獨立了。

袁術稱帝歷來為人們所嘲笑,其實就算他不稱帝,袁紹、曹操以及一天天坐大的孫策哪個會放過他?袁術一天天老去,地盤也不斷地蒸發,早死晚死都得死,不如過把癮再死。

袁術稱帝給孫策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給袁術打工好說不好聽,但是貿然翻臉又會背上叛將的罵名。

趁袁術稱帝的機會與其決裂,搖身一變就成了捍衛皇室的回頭浪子。

曹操控制下的朝廷派出使者封孫策為騎都尉。

孫策說小爺我有這麼多手下讓我當個騎都尉合適嗎?使者也真是個機靈人,當即拍板兒讓孫策代理了明漢將軍的職務。

23歲,趁袁術被曹操和呂布夾擊,孫策暫停了南下的步伐,調轉槍頭,趕走了袁術任命的丹陽太守並且加倍向朝廷上貢。

朝廷的實際掌控者曹操此時要把主要精力用來對付袁術和呂布,也有意與孫策搞好關係。

孫策加官進爵,出任討虜將軍,封吳侯。

公元199年是孫策的大喜之年,24歲的他取得了五大成果:

1.張紘奉獻奏章到許昌,進一步鞏固了孫策與曹操的關係。

2.孫策厚葬揚州牧劉繇的舉措得到了不錯的風評。

劉繇的舊部歸降孫策。

劉繇的兒子劉基成了江東孫氏的一塊活招牌,後來在吳國官至大司農。

3.袁術嘔血而死,其殘部在投奔孫策途中被廬江太守劉勛俘獲。

劉勛的兵力驟然強大以致糧草不足。

孫策騙劉勛一起出去搶糧食,在劉勛外出後發動偷襲,占據廬江郡,俘虜三萬人,繳獲一千多艘戰船。

劉勛投奔曹操,兩年後被曹操所殺。

講到這裡,順便給一位知名度不太高的人物插一段廣告。

漢末三國漢室宗親中的頭號戰略家,神算子劉曄當時正在劉勛手下,他看破了孫策的圖謀,只可惜劉勛不聽。

劉曄是三國唯一一位被後世稱之為戰略家的人物,到了孫權時代就能看出他的智慧有多麼的恐怖了。

4.孫策在廬江意外收穫了一對國色天香的姐妹花——大喬小喬。

常言道,男人可以為了朋友兩肋插刀,也可以為了女人插朋友兩刀。

孫策抵制住了攬二喬入懷的誘惑,有福同享,和周瑜做起了連襟,這是多好的朋友啊。

5.這一年,江東只剩下豫章郡還沒有姓孫。

孫策沒有強迫症,以在廬江繳獲的一千多艘戰船為資本,直奔殺父仇人黃祖鎮守的荊州江夏郡。

黃祖損失兵力上萬、僅以身免、六千餘艘戰船被孫策繳獲。

江東水師的基礎就此奠定。

25歲,豫章太守華歆投降,孫策從豫章地界上分出了廬陵郡,從此有了世人所熟知的江東六郡。

面臨袁紹壓力的曹操感到孫策這個年輕人難與爭鋒,再次籠絡,專門安排揚州刺史嚴象舉薦孫權為茂才、將曹仁的女兒許配給孫堅第四子孫匡,還為兒子曹彰迎娶了孫賁的女兒。

雙重標準

攻城略地之後當然需要一批知識分子的輔佐。

在用人方面,孫策採用了明顯的雙重標準。

對於非江東籍知識分子,他表現出了極大的尊重和寬容。

最受器重的是張昭,他與周瑜一文一武,是孫策最重要的幫手。

張昭位高權重又深得人望,常常感到不安。

孫策半點兒不猜忌,像齊桓公對管仲那樣把所有政務都交給他打理。

王朗曾經是會稽太守,戰敗投降後無論如何不肯為孫策效力。

孫策沒有為難他,將其禮送出境。

王朗歸了曹操後還專門寫信讚揚過孫策。

許多年以後,王朗成為了曹魏最有名的文臣(就是演義里被諸葛亮罵死的那個司徒王朗)。

華歆曾經是豫章太守,在當地人望極高。

投降後孫策待之以上賓之禮。

孫策遇刺後他跟了曹操,後來成了曹丕的開國丞相。

對於江東本地的士族,孫策則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面孔。

虞翻,出身於會稽郡第一大家族,著名學者。

曾經在王朗手下擔任過會稽郡功曹(太守的主要助手,主管人事,參與機要)。

追隨孫策以後,虞翻忠心耿耿,勸降了華歆,還總是替孫策的安全著想勸他不要老是不帶保鏢就出門。

孫策對他客客氣氣,還看望過他的老母,但一直沒有給他升官兒。

魏騰,出身於會稽郡第二大家族,也曾經擔任過會稽郡功曹。

由於為人耿直說話不委婉,觸怒了孫策,如果不是吳夫人以投井相威脅,孫策就把他剁了。

高岱,吳郡人,因精通《左傳》而出名。

請高岱上門之前,一向不怎麼看書的孫策為了和他找到共同語言專門翻了翻《左傳》。

但派去請高岱的人不知是何居心,竟然挑撥離間兩頭兒騙。

這個使者跟高岱說我們將軍最討厭別人比他強,他要是問你《左傳》里的問題你就說不知道,高岱說明白明白。

使者回頭又跟孫策說:將軍,我覺得高岱這傢伙對您不夠尊重,要是您問他什麼他都說不知道那就證明我說的沒錯啦。

於是被蒙蔽了的孫策就把一問三不知的高岱關進了監獄。

為高岱求情的人足足跪了好幾里地。

孫策感到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更加憤怒,下令殺死了高岱。

吳郡四大家族——顧陸朱張,全部對孫策採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

孫策也懶得搭理他們。

孫策與孫堅的相同點是英勇善戰,不同點在於孫堅麾下沒有一個知識分子,而孫策非常重視這些文化人。

孫策深知,像張昭這樣逃難來的外來戶對他構不成威脅,盡可以放心任用。

而同氣連枝、盤根錯節的本地士族既不欠他什麼恩情又從骨子裡看不起他的寒門出身,要想讓這些人聽話要麼來軟的要麼來硬的,孫策選擇了來硬的。

至剛則斷

孫策明白單憑兵強馬壯不足以征服江東士族。

在思考對策時,孫策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了北方,那裡有一位同樣出身寒門,打壓士族的牛人——曹操。

曹操能得勢,最重要的因素就在於他「奉天子以令不臣」,因為皇帝這張牌在世代修習儒學的士族那裡尤其管用。

公元200年,袁紹和曹操的大戰一觸即發,曹操的大本營許昌空虛,孫策開始著手制定偷襲許昌,挾持皇帝的計劃。

孫策有一個習慣,喜歡一個人在野外走走,他覺得這樣更有助於他思考問題。

劫持皇帝這麼驚天動地的大事當然需要仔細考慮。

至於安全問題,他對自己的武功有足夠的信心。

公元200年4月,正處在事業高速發展的上升期,年僅25歲、前途無量的孫策遇刺,身受重傷。

臨終前他指定18歲的孫權為繼承者。

在向張昭託孤時,孫策悲觀地說:「如果孫權不能勝任,您可以取代他,如果實在保不住江東的基業,就回老家去吧,不用覺得對不住我。

殺害孫策的兇手是前任吳郡太守許貢的三名門客。

許貢曾經上書朝廷說孫策是一個項羽式的人物(江東小霸王的由來),應該召他入京,給他富貴、不能讓他在外掌握實權。

這份文件被孫策截獲,許貢因而被絞殺。

按說這事兒也算冤有頭,債有主。

可《三國志·郭嘉傳》里提到,曹操的手下們擔心被孫策偷襲,一個個憂心忡忡。

郭嘉卻說孫策這個人,仇家眾多又不注意個人安全,就算有百萬大軍也等於是一個人在戰鬥,早晚會死在無名小卒的手裡。

孫策仇家眾多、不注意個人安全又不是兩三天的事兒,這麼多年也一直活得好好的,郭嘉憑什麼斷定孫策會在偷襲許昌之前就遇刺身亡?萬一孫策遇刺後大難不死,從此注意安保工作了又怎麼辦?

歷來就有很多人認為,刺殺孫策的兇手是郭嘉安排的。

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麼秘密的事情,郭嘉怎麼會事先張揚出來?筆者認為,那三名刺客與郭嘉並無關係,郭嘉安排的是更加防不勝防的殺招——想想在高岱事件中那個兩頭編瞎話的使者吧,他的名字沒有流傳下來說明他的身份並不重要,但能夠和最高領導直接對話又說明他有機會接近孫策。

這個人不一定是郭嘉安排的,但足以證明孫策身邊有著居心叵測又隱藏在暗處的黑手。

孫曹兩家早有往來,雙重聯姻,郭嘉很有機會進行滲透,只是刺殺孫策事關重大,需要得到曹操的指示才能動手,畢竟當時的主要敵人是袁紹,不到萬不得已殺了孫策也不見得有什麼好處。

許貢門客的出現恰好讓郭嘉省了功夫。

曹操有典韋、許褚。

劉備有趙雲、陳到。

這些都是可以絕對信任的忠誠衛士。

孫堅孫策父子無論是是軍事能力還是單兵作戰能力都與曹劉不遑多讓甚至更勝一籌,卻都栽在最基本的安全問題上,正所謂愛游泳的人比不會游泳的人更容易淹死。

(孫權可就大不一樣了哦,他在14歲就從大哥手裡要來了周泰做保鏢,一年後周泰就替他挨了山賊十二刀……)

人們常把孫策比作小項羽,但筆者認為與試圖恢復舊秩序,大搞分封制的楚霸王相比,孫策與曹操、劉備更加相似。

他們征戰一生的終極目標是建立新的秩序。

孫策身亡二十九年後,孫權稱帝,僅僅追封孫策為長沙桓王。

孫策唯一的兒子孫邵至死都只是一個侯爵,而且就連僅有的具有特殊意義的吳侯爵位,後來也被孫權奪去給了自己的孫子。

孫邵唯一的兒子孫奉僅僅因為一句謠言就被吳末帝孫皓所殺,孫策一脈的直系子孫至此斷絕。

孫策的外孫陸抗是吳國最後的名將以及最後一道屏障,陸抗死,吳亡。

友情往往比親情更加純粹,孫策去世八年後,周瑜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赤壁大戰中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九年之後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攻下荊州南郡,具備了二分天下的勢頭。

直到十年之後另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孫策與周瑜攜手點燃的熊熊烈焰驟然熄滅。

以至剛至陽、重情重義而聞名的江東孫氏,在那位三國最長壽帝王幾十年不懈的努力下終於演化出了至陰至寒、手足相殘的全新家風。

很多的事情即將開始,很多人的命運即將改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小霸王孫策是如何收服太史慈的

兩年前,193年春天,後將軍袁術被打跑到揚州,殺了揚州刺史刺史陳溫,自領揚州刺史,然後揚州江北二郡的九江郡的州治壽春辦公,各郡也基本不聽他的。隨後這一日,門官來報,說故破虜將軍孫堅的長子孫策,帶...

東漢:孫氏稱霸江東

曹操和袁紹在北方爭雄的時候,南方的孫氏父子逐漸占據長江下游的部分地盤,一天天的擴大勢力。孫策、孫權的父親叫孫堅,他是袁術的部下,一次孫堅替袁術去攻打荊州,被荊州刺史劉表的部將黃祖刺死在峴山。當時...

孫策是如何平定江東的?(三)

孫策是如何平定江東的?(一)孫策是如何平定江東的?(二)6 趕走劉繇,占據吳郡。已經在袁術手下隱忍了四年的孫策,終於可以展翅翱翔,一飛沖天了。孫策軍先是突破了劉繇的長江防線,率部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