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手下忠義之士,千里走單騎比關羽還精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們都知道三國中有個關羽千里走單騎的故事,少有人知道的是那個看似很沒本事的廖化也曾做過類似的事情,而且比關羽走的更為艱難。

據說廖化在關羽兵敗麥城後,假裝投降了孫權,時時刻刻尋找逃走機會。

終於想出難以令人想像的主意:詐死,而且成功了。

他帶著母親,不遠千里從吳國跑到了蜀國找劉備。

廖化(?—公元264年),襄陽人,字元儉,本名淳,早年投靠劉備,曾經在關羽的手下作過主簿,一直跟隨關羽鎮守荊州。

關羽被殺後,荊州落入東吳之手,廖化不得已投降了東吳。

後來,廖化做出了一個同關羽一樣千里走單騎的的精彩故事:廖化忠心於劉備,一心重回劉備身邊,想出了詐死的計策,居然還計謀得逞,並騙過了所有的人,帶上自己的母親躲開吳兵的追捕,日夜兼程,趕往益州,終於在秭歸遇上了東征伐吳的先主劉備。

劉備見到廖化後非常高興。

立刻任命廖化為宜都太守。

以上的記載見陳壽的《三國志•;廖化傳》。

雖然非常的簡略,但我們還是能夠從中得出一個這樣的印象:首先,廖化是一個文職官員出身,主簿這個職務,是專門負責文書簿籍、掌管印鑑的官員,是州的屬吏,高於功曹書佐,而低於別駕。

在當時人才濟濟的荊州能得到劉備、諸葛亮的賞識擔任主簿這個職位,應該說是要具備一定能力的(鼎鼎大名的「鳳雛」龐統,在剛剛投靠劉備的時候,也只是個縣令,經諸葛亮大力推薦後,才做了從事。

這個從事的職務,比主簿也就高一級。

);廖化的投降,應該是迫不得已,從史書上看,似乎與自己母親的安危有關;另外,所做的千里走單騎的精彩故事,比關羽的難度更大:關羽是得到了曹操的關照,一路順風順水、大搖大擺回到劉備的身邊,而廖化則是「晝夜西行」,還帶著自己的母親,風險可想而知。

關羽的千里走單騎被後人稱之為「忠、義」,廖化的千里走單騎則是「忠、義、孝」,有過之而無不及,境界超過了關羽,而那個一聽說母親被抓就馬上被主而去並且快快樂樂的在曹魏做上高官的徐庶,和廖化比起來更是連提鞋都不配。

這裡還有一個細節容易所疏忽:關羽兵敗的時間是公元219年,而劉備伐吳到達秭歸則是在公元221年底至公元222年初,在這長達兩年多的時間裡,廖化臥薪嘗膽,矢志不渝,其忠義之心實在是難能可貴。

難怪劉備見到廖化喜出望外,給了廖化個宜都太守做。

作者:燦爛海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廖元儉詐死歸蜀果烈稱

在描述三國時期漢國的將領廖化時,我們一般都會想到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個歇後語。對於三國的最新史觀認為這個歇後語褒貶不一。我們今天不來分析他的爭議性,我們只是客觀的根據三國志裡面的廖化傳內容對...

廖化荊州被擒後裝死 千里攜母歸蜀

有一位牛人,經歷了漢末並幾乎貫穿整個三國時期,不但是歷史的見證者,還是參與者和推動者,他就是廖化。此人在民間的大名聲,不是由於智謀武勇,而是由於長壽及忠誠而引出的一句俗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三國里真正千里走單騎的人,不是關羽而是廖化

倘若要問起「千里走單騎」的主角,人們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關羽,畢竟關二爺在《三國演義》中「過五關斬六將」的形象太過於深入人心。據西晉陳壽所著的《三國志·關羽傳》記載:「乃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

三國演義里兩個千里走單騎,為何結局迥異?

「關雲長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在我國流傳了千餘年,這個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雖然如此,但是「千里走單騎」,水分很大。所謂的「千里走單騎」,雖然沒有那麼遠,但是在歷史上確有其事。《三國志....

誰說廖化不能做先鋒

中國有句老話,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現在多被用來指人才凋零,只能用沒有能力的人擔任重要職位。但這句話的本意卻是指青黃不接,只能使用廖化這樣的老將(),而廖化本人本是一位文武皆修的將才,卻因這句...

千里走單騎的不是關羽,是廖化

說到廖化,大家肯定都會想起那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話怎麼看都在貶低廖化,歷史上廖化的能力其實並不平庸,他對劉備一直赤膽忠心,甚至為了跟隨劉備,「攜母千里走單騎」。《三國志 廖化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