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借了四樣東西,但第四讓魯迅都稱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歷史的女人——第80期)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真正成功的人絕對不是靠自己單打獨鬥取得成功的,而成功的因素很多,但最會借力的人卻是成功最快的人,也是成功效果最突出的人。

這個結論基本在古今中外都通用。

在三國亂世,這一點倒是更為明顯。

三國時期的英雄豪傑很多,而最成功的莫過於劉備、孫權和曹操,這三人基本上都是借力的高手,比如劉備就是靠借力起家的,但是劉備借的是東漢血統的這個名聲以及各地富豪的資助,再比如孫權,孫權不僅借盟友劉備集團的力量對付曹操,同時也會借曹操的力量來對付劉備。

但是總的來看,最會借力的還當屬曹操,曹操一生借了四樣東西,每一樣都令人敬佩,甚至驚心動魄,尤其最後一樣東西,連偉大的魯迅都在《解讀三國演義》中做了一段批註,表示稱奇。

那麼曹操一生到底借的四樣東西是什麼,我們且來看看。

一:借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個堪稱是大手筆。

在劉協9歲的時候,被董卓立為新皇帝,是為漢獻帝。

但是漢獻帝的命運很悲哀,董卓控制的那些年,漢獻帝基本形同虛設,不過是個傀儡皇帝。

但是雖然他是傀儡,但他卻代表大漢正統,董卓可以不放在眼裡,但卻不敢取而代之,因為天下人還是認漢獻帝,而不認董卓的。

後來董卓被王允、呂布處死之後,又經歷李傕郭汜的亂政時期,最終在公元195年在董承等人的保護下,逃離了長安,來到了洛陽。

當時天下諸侯,很多都知道漢獻帝東行,但是不管是袁紹和其它勢力,基本都沒動靜,雖然史載袁紹的謀士一再勸說他帶兵把漢獻帝接到自己的地盤,以便「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袁紹卻顧慮漢獻帝來了不知道如何安頓,原因是到時候到底是漢獻帝是老大還是自己是老大。

但是袁紹這個幼稚的顧慮到了曹操那裡,卻什麼也不是,曹操在荀彧的建議之下,不但認為是好計策,還自己親自帶兵日夜兼程,生怕被人搶了先,然後把漢獻帝迎接到了自己的地盤許昌。

於是曹操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生涯。

古語常說師出無名,又說名正言順,而漢獻帝的作用就是一面旗幟,他代表的是大漢皇帝,代表的是正統,所以從大的方面來講,這是非常有利的一把利劍。

因為不管曹操攻打誰,都可以用漢獻帝的名義,於是他就是正義之師,不管袁紹等人如何看,天下老百姓還是認漢獻帝這面旗幟的,另外當時的士族也是非常龐大的一股社會主流力量,他們也是認漢獻帝的。

所以曹操因漢獻帝而得到了天下民心,以及天下士族的追隨,所以我們看三國的時候,發現曹操麾下的人才總是多到似乎用不過來,而劉備卻永遠都是人才稀缺。

二:借諸侯——以諸侯攻伐諸侯,驅虎吞狼

這一計是大謀士荀彧獻給曹操的,當時曹操覬覦徐州,荀彧遂獻此計,因為荀彧看透呂布、劉備、袁術都是利益之徒,必然會因利益發生內鬥,所以他建議利用劉備對大漢的忠心以及呂布的貪婪和袁術的好大喜功,以鼓動他們之間互相征伐,彼此消耗,實現驅虎吞狼,最終兩敗俱傷,到時候曹操則坐收漁利。

結果果然是三方打得不可開交,最終劉備被打敗,投奔曹操,然後曹操則消滅了袁術和呂布。

三:借人頭——以人頭穩定軍心

在群雄爭霸正如火如荼的時候,袁術這個蠢貨竟然大做皇帝美夢,而且一時不能控制,竟然真的公然登基稱帝了,建號仲氏,封了皇后,立了太子,封賞了文武百官。

袁術稱帝雖然惹起公憤,但多數人諸侯卻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在觀望。

他們觀望什麼呢?當然是觀望曹操。

因為曹操率先搶到漢獻帝後,閒來無事就以漢獻帝的名義給各位諸侯發一道聖旨,這些諸侯們心裡怨恨,但又不敢公然反抗,所以這些諸侯們一個個都悔恨當初沒有去搶來漢獻帝,此時腸子都悔青了。

但現在倒好,這袁術稱帝了,如果天下稱帝的諸侯越來越多,那麼曹操手裡的漢獻帝就失去價值了。

所以大家都看曹操怎麼辦,那麼曹操自然要除掉袁術這個蠢貨了。

於是,他又以漢獻帝的名義昭告天下,命令各路諸侯一起消滅袁術,但真正前來的卻只有劉備。

所以曹操還得靠自己,雖然攻打袁術,接連勝利,但曹操出兵數月,加上當時數郡都在鬧災荒,曹操的軍糧出現了問題。

當時曹操帳下的糧官叫王垕,他來向曹操稟報軍糧出現問題的時候,曹操讓把大斛換小斛,先應急一下。

王垕說,如果士兵抱怨咋辦?曹操說我自有辦法,於是王垕照做後,士兵果然怨氣很大,曹操就密召王垕,說我要借你的人頭以穩定軍心,不然軍心生變,戰爭就失敗了,你死後我會安頓好你的妻子。

曹操殺了王垕,對士兵說王垕貪污軍糧,等等,軍心遂安,怨言消去。

四:借自己的人頭——割發代首

同樣是在攻打袁術的時候,大軍出行前,曹操定下制度,說此時正值麥熟季節,不管是將領還是士兵,凡是路過麥田,都不准踐踏麥田,若有違反規定,一律軍法從事斬首。

但是士兵倒是沒人違反此規定,卻在曹操身上發生了,但確切來說,也不是曹操本人。

因為一隻斑鳩從麥田飛出,驚嚇了曹操的馬,馬就衝進了路邊的麥田裡,踩壞了一片麥田。

於是,曹操就令隨軍主簿擬定自己的罪,可是主簿哪裡敢判曹操的罪啊。

曹操就說,我自己制定的法律,我自己都違反了,那我自己不遵守,如何服眾?於是拔劍要自殺,大家一看慌了,忙攔住。

那麼這事總得有個解決辦法吧,於是郭嘉就說《春秋》有大義,法不加於尊。

曹操就持劍割掉自己的頭髮,說「割發權代首」。

雖然這個看似權宜之計,但是要知道在古代,男子的頭髮也是很尊貴的,尤其作為丞相的曹操,所以曹操的這個舉動對於整個軍隊仍然是很有效用的。

魯迅看到此處,也不得不佩服,遂作如下批註:「欲申軍令,則自己之發亦可借,借之謀愈奇……是千古第一奸雄

結語:曹操可謂是無所不借,借之又能用的恰到好處,用到妙處,實在令人嘆服。

縱觀三國,如此善借者,無人能與曹操相媲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可惜沒如果,破碎的江南夢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19歲,被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首都洛陽,少不了「京城四少」之流,各個有背景。作為一個首都公安局北部分區的最高行政長官,曹局長一到職,就申...

《三國演義》中總也繞不開的政治與戰爭

《三國演義》首先是從政治鬥爭開始寫。東漢末年,桓帝、靈帝寵信宦官張讓、趙忠、段珪、曹節等「十常侍」,宦官專權亂政,以致爆發了黃巾起義。朝廷集中全力鎮壓了這次起義,但是,在「十常侍」的撥弄之下,何...

孫仲謀力勸曹孟德自立為皇,卻被斥之賊子?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董卓、袁紹、曹操、劉備、孫權等亂世梟雄,不惜在中原大地上,刀光劍影,龍爭虎鬥,無所不用其極,只為搶占一席霸主之位。可見這皇位寶座的誘惑力,就連桀驁不馴的齊天大聖孫悟空都無法逃脫。

笑談三國丨三國群雄死後在陰間論英雄

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這段時期,出了無數風流人物,他們有的最終稱王稱霸,有的出師未捷身先死,但死後都成了過往。俗話說不以成敗論英雄,拋開成敗不談,如果這些人物死後在地下有知,他們之間會說什麼?話說某...

魏武揮鞭——連載之五

在整個大漢亂七八糟的時候,那個董卓還是在皇宮裡醉生夢死,只不過皇宮已經不是洛陽,而是長安了。在以袁紹為盟主的討賊聯盟的打擊下,董卓儘管有強悍呂布和的涼州兵的支撐,還是不太能夠抵抗討賊聯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