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如果諸葛不北伐,蜀漢的出路何在啊?進亦憂退亦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日頭條 王俊傑猛

小時候看連環畫,有一本就是六出祁山,裡面把諸葛亮寫得神乎其神的,連失敗都那麼精彩。

後來讀書慢慢多了,慢慢知道六出祁山其實是戰略錯誤,但是,如果沒有六出祁山,劉備和劉璋、劉表等守門之犬又有什麼區別呢?

都說諸葛北伐是空耗國力, 但如果不北伐,蜀國的出路何在? 蜀國是偏安益州的小國,要想打出去,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兵出漢中,北伐魏國的西部雍涼地區,也就是六出祁山;二是出夔關東征伐吳, 重新奪回天下腹地的荊州地區。

劉備選擇了前者,進攻東吳但他在夷陵之戰失敗了, 之後東吳又和蜀國簽定了同盟。

因此諸葛亮無法再繼續東伐,只能選擇北上伐魏。

諸葛亮 劉備 姜維

很多人說蜀國應該休養生息,優先發展國力,內政; 厲兵秣馬,保存實力才是上策。

但是發展是同時進行的,天下十三州,魏國獨占九州,蜀國卻只有益州一地。

而且蜀地貧瘠,長期發展怎麼可能比得過富饒的中原魏國?憑藉山高路險,自保一時,十年二十年可能還行。

但長久之後, 魏國國力強大,兵強馬壯,調集全國之力伐蜀,蜀國能抵擋嗎?所以諸葛所說「然不伐賊,王業亦亡」。

諸葛亮六出祁山是無奈的,北伐曹魏是蜀國唯一的出路。

諸葛亮在的時候,憑丞相的英明神武,而且蜀國還有一定的實力,與魏國的差距也還沒有那麼大,西北諸郡(武都,陰平,天水,安定,上庸等地)的根基也還尚未穩健。

正是北上伐魏,進取關西雍涼之地,逼近長安的最佳時機。

時不我待,若不趁此時北伐,更待何時? 諸葛北伐這個戰略說不上是錯誤,萬一僥倖成功了,諸葛就是恢復漢室的千古功臣,人一定要有夢想,萬一成功了呢?諸葛死後,蔣琬 、姜維繼承丞相遺志,仍然繼續北伐,也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劉備 諸葛亮 姜維

但是相對於諸葛亮北伐,姜維的北伐困難更大:

1、姜維才能比較單一,專於軍事,而對於後方的把控力度和動員遠不如諸葛亮。

2、蜀漢年年征伐,國力消耗過大,諸葛亮時期勉強能使之恢復,姜維內政不足,難以做到,使得川中大族更為排斥劉備集團。

3、姜維作為後期加入蜀漢集團的人,他的個人地位不高,比不了諸葛亮,甚至連川中一些大臣都不如,控制的戰鬥團隊也小(蜀漢後期確實戰將匱乏),而且姜維不擅長和朝中大臣保持關係,很多時候得不到後方援助和信任,甚至故意刁難姜維。

4、劉禪慢慢長大,出現了新的利益團體,在劉禪的刻意放縱之下,慢慢把持了蜀漢政權,使得姜維只能靠屯田避禍。

5、司馬昭集團確實人多,後勤也厲害,當時是,鄧艾、鍾會、諸葛緒三路進發。

姜維在沒有更多援軍情況下,打敗諸葛緒,和鍾會僵持纏鬥不落下風表現已經相當厲害。

但是,打仗最終憑的是國力,蜀國真的差了很遠。

姜維 劉備 諸葛亮

結論:總的來看,蜀國內部缺乏人才,前期的文臣武將相繼死去,蜀國又處在閉塞的四川盆地,與中原的人才擠擠不能相比。

而且蜀漢後期,內廷缺少良臣監管,出師表中諸葛亮所提及的「費易,董允,蔣琬,郭攸之」等人都已死去,加上沒有繼承人,導致宦官專權。

軍事上,原來劉備,劉璋手下的舊部都已經死去,沒有好的將領可以使用,蜀國無大將,廖化當先鋒。

以至於最後,姜維一人獨守劍閣,鄧艾偷渡陰平,成都竟然沒有一個像樣的武將出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被譽為諸葛亮傳人的名將——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

蜀漢為何在三個月內就滅亡?

諸葛亮七年內五次大舉伐魏,未竟其功,兵疲民困。諸葛亮死後,蔣琬和費禕基本停止大規模戰爭,休士養民。不過,姜維掌權後,又開始大舉北伐。

姜維——士為知己者死!

姜維,字伯約,甘肅天水人,江湖人送外號「天水的麒麟兒」,我也不知道這外號是啥意思,反正他的爸爸叫姜冏,你沒有看錯,他爸爸就叫姜冏。在姜維小的時候,他的爸爸就去世了,嚴格來講是戰死,當時少數民族叛...

三國名將姜維膽如斗大?

姜維字伯約,涼州天水郡冀縣人。原來是原為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將,後降蜀漢。姜維投降蜀漢後,年僅27歲就封侯拜將,官拜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諸葛亮對姜維評價很高,曾說:「姜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我觀察...

揭秘三國後期魏滅蜀之戰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魏滅蜀之戰,是一場強者消滅弱者的戰爭,這是弱肉強食的戰爭世界裡的必然發展,也是必然結果。魏滅蜀之戰原因,就是因為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力量變化而導致崩潰。蜀國地位動搖,吳國實力削弱,而魏國則實力大...

後諸葛時代——繼承者的面壁計劃

對中國歷史的敘述,不外乎以人物為主線的紀傳體和圍繞時間軸展開的編年體。然而這一篇文字若採用紀傳體,則有很多三位主要人物共同經歷的歷史事件不得不重複敘述。若採用編年體,則無法講述人物的早期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