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謀士,代表三國的兩大頂尖謀士,夢三國孔明居榜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中謀士眾多,武將成群,而正是因為這些人使三國長達百年的戰爭顯得更加波瀾壯闊。

而在這些謀士中,有六人是頂尖級的謀士,由於他們的存在決定了三國的局面。

他們能從全局出發,提出正確的戰略戰術,對國家的成敗、一場戰爭的成敗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他們分別是西蜀的諸葛孔明、龐統,魏的郭嘉、荀彧、賈翊,東吳的魯肅。

一、智過管樂的諸葛孔明

孔明姓諸葛,名亮,字孔明。

生於公元181年(漢靈帝光和四年),是琅琊陽都人。

在他未出山前,曹操已據中原, 孫權已據江東,天下大亂,群雄逐鹿。

他當是住在荊洲。

當時的荊洲由於劉表不輕易用兵,比較安定而荊洲又是當時的交通要道,南來北住的人比較頻繁,消息特別靈通使得他在廬中就能分析天下大勢,為以後的出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加上聰明好學,不讀死書並得到當時的一些名人志士的指點,使得劉備請他出山之時,他便能夠提出「三分天下」之策。

他並不想做一個不關心國家大事的隱者,而是在「隆中」等待明主。

從他的一首詩中(演義中第三十七回其弟諸葛均吟他的詩作)就能看到他的報負:「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

當他得到明主之後,便獻出了「隆中策」,三分天下,使劉備由逆轉順,由弱走向強,智取荊、益二洲,三分天下已成,稱帝於西蜀。

劉備死,他不以兩世老臣而自居,兩寫<<出師表>>,扶佐劉禪,六出祁山進行北伐,為「匡扶漢室」貢獻了自己必生的精力。

可惜,英年早逝。

他在戰爭中根據具體情況做具體分析,採用虛實之法並能能夠加以引深。

這裡舉兩個例子。

其一,曹操的才智不在孔明之下,但他的弱點是多疑,而孔明就根據他的這個缺點,採用實則實之的方法,使曹慘敗。

當時,赤壁的一把大火把將曹戰敗,在華容道上用無煙與有煙,誘曹到小道 上,最後,多虧關羽的義氣,才使他能夠脫逃。

其實,放曹何成不是孔明的一個計策。

從當時情況不難分析以下幾點:1、根據當時的形勢曹死,劉也活不了。

2、關羽重義氣,有恩必報,即然早晚是報,為何不給他提供一個機會呢?3、當時關不服孔明,孔明為了讓他在以後的戰爭中言聽計從,用一個小計策使之服管。

基於這三點,孔明採用了這計。

放了曹操。

其二、孔明對司馬懿擺的「空城計」卻是虛者虛之的方法。

他料定司馬必料定他(孔明)「平生謹慎不敢冒險」的心理,大膽的使計,使司馬的十五萬大軍面對一座空城而蒼惶逃竄。

也使司馬以後畏蜀如虎。

孔明善於火攻,幾把火將夏侯惇、曹仁、曹操、司馬父子燒得幾乎片甲不留,殘敗而歸。

這裡就不舉例說明了。

他博通古今,智慧超群,這不僅僅反映在戰爭中而治國治軍方面更是高人一籌。

他用仁德的方法施之於民,用法家之法治國治軍。

使弱小的蜀國在兩強國之間而立於不敗之地且能夠興兵討伐魏國。

可見他的智慧是非凡的。

同時,他對科技也精心研究。

他所造的連弩、木牛馬、作八陣圖在以後的戰爭中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他還精通天文地理,這也是他在戰爭中能夠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

孔明的最大理想就是「匡復漢室」 「統一天下」。

由於自身、當時的情況及歷史原因,他的志向沒有成功。

不得不說是憾事。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就是他的真實寫照 。

俗話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蜀國之所以滅亡那麼快,也是由於諸葛的原因。

這裡就不多談了。

詳見諸葛的失誤。

二、決勝千里之外的龐統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

人形容古 怪,因這孫權不收他。

使劉備撿了一個大便宜。

他的才智與孔明在伯仲之間。

當時,就有「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之說。

可見其才智。

在投劉備以後,備當時沒有看上他,只給了他一個來陽縣令當。

他上任後縱酒不理事。

劉大怒,讓張去了解情況,發現他在半日間便積壓百日的案子審理完畢,張方知他有其才。

當龐與見面後,劉備說:「屈待大賢,吾之過也。

」即命龐統為副軍師中郎將,與孔明共商謀略。

其實他不理縣令事,也是他的一個策略之一,用「不理事」來引起劉的注意。

在他未投劉備以前, 還是在赤壁之戰時,故意向曹獻出連環計,對症下藥,用「漢兵不懂水,水兵又多病」「將船大小搭配,連在一起,又能渡人,又可使馬,任憑風吹浪打,何懼哉」幾句話便使曹中計。

之所以曹能中計,也因為龐統的大名在外,而龐也是利用他這一點。

可以說孔明與周瑜能取得赤壁之勝,沒有龐的「連環計」是不行。

能讓曹中計並不算高明,而能在曹中計後又能「瞞天過海」一走了之,這才是高明之士。

龐獻計後,又利用曹取勝心切及喜人才之特點,說:「東吳多有怨周瑜者,……。

」他自動請纓,說是勸降,實則溜之大吉也。

益洲的戰略位置同荊洲同等重要。

龐統根據當時的形式勸說劉備取益洲,雖然劉有取之之意。

卻因找不到名正言順的理由而猶豫,也正是龐統用「權 變」之理(湯武的「兼明攻昧」、「逆取順守」)代他解決了心病,使劉下定了決心。

益洲之計是龐統一手策化的。

可惜在取益洲的戰爭中龐統被流矢射死,使劉備的智襄團損失一大智襄。

假如不是這樣的話,如龐統活著,同劉備保成都。

而孔明坐陣荊洲,恐怕歷史將改寫,將又是一番光景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幻想,歷史是不以的意志為轉移的。

最後的事實也證明了他的英明。

蜀國能生存長達半個世紀,正是益洲作為根據地的。

而取得益洲龐統的功勞也是最大的。

三、知人審勢的荀彧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陽人。

出身名門世家。

少有大志。

有「王佐之才」。

曹稱他為「吾之子房」。

曹統一北方數他的功勞最大。

他善於知人。

當時,北方最大、勢力最強的並不是再曹操 而袁紹,袁對曹所作的一切不服。

曹準備討之,而他又新敗。

正猶豫不決時,荀彧用「度勝」「謀勝」「武勝」「德勝」四勝及袁的四敗,分析曹與袁的情況,使曹堅定了同袁爭霸的信心。

他又用戰略的眼光建議曹先去心腹之患(呂布),後圖河北(袁紹),再圖大事。

操從之後,大事而成。

他善於審時度勢,他向曹建議的「先固本」即以在兗洲建立根據地後再進取。

使曹「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

從而,使曹操建立了三國中最大的魏國。

可以說,沒有他的「先固本」之策,曹氏就建立不了以後的魏國。

他還向曹推薦了很多的人才,這些人才在日後的三國爭霸中,為操的成功都做最大的貢獻。

他的謀略出眾。

所出的「二虎競食」「驅虎吞狼」「掘坑待虎」三個連環之計,使操最終消滅了呂布,削落了劉務的勢力。

曹操稱讚他:「天下之定,彧之功也」並不過譽,是對他最好、最切貼的說法。

四、謀策奇深的郭嘉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

是曹操最推崇的謀士之一。

他對曹的北方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得到了曹的信任與愛護。

曹曾準備在自己死後,將後事託付與他。

可見,曹對他的依賴程度。

他料事如神,操對袁的戰爭,在大多數人都認為操敗的情況下。

他根據雙方的實力、人員情況舉出了曹有「十勝」,袁有「十敗」的高論。

事實正是如此,最後曹獲勝。

在曹討伐烏恆的戰鬥中,他獻計讓曹按兵不動,結果公孫與二袁自相殘殺,使曹不戰而勝。

可見知謀之深。

可惜的是他死的太早,沒有把自己的才智全部發揮出來。

假如在赤壁之戰時如有他在,最後的形勢比將不同,我們所看的結局又是另一番情景了,歷史或許就將重新改變。

在三國中沒有看到郭與諸葛、龐統、周瑜的鬥智場面,真是太可惜了。

曹在赤壁失敗後,哭郭嘉,一是對他懷念,二是對其他謀士的批評,三是感嘆郭死的太早,不能為自己出謀劃策。

五、善出奇計的賈詡

賈詡字文和。

少有其才,為世人所稱道。

先從李榷等人,後投曹操,常出奇謀,對魏的建國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董卓被殺,李榷等人要逃跑時,他勸李榷等人「如跑一亭長能縛君」「聚人馬為董卓報仇可勝」「即不勝走亦不遲」結果李等進入長安。

李等進京後,燒殺搶掠,賈認為不可同謀,又投張繡。

在張與曹的戰爭中又是賈出奇計使張獲勝。

投奔操後,他多次為操出謀化策,為曹的勝利,起了作用。

尤其是在官渡之戰中他起的作用更大。

可以,說在這場戰爭中曹獲勝同他是分不開的。

他根據不同形勢、不同處境及敵我情況做出不同的決策。

最終讓曹獲得勝利。

他對曹氏集團的最大貢獻是,使曹丕登上帝位。

起先操特別喜歡曹植,有傳位之意在,而植的一些文人氣質令他猶豫不決。

賈看出了當時的情況,他覺得擁護丕比擁護植好,便多次出謀,讓丕在操的面前表現自己;又利用植的文人特點出計,使植在操的心中位置逐漸縮小,使操逐漸喜歡丕。

這時,操還是猶豫不決,問賈。

賈說:「君忘袁紹二子乎」。

操一聽便知賈之意,將位置傳給了丕。

後,也正是因賈的這句話,操手下的另一句聰明之士、植的主要擁護者之一楊修,被操借「雞肋」之事而除之,為丕的登基掃清了障礙,使曹氏集團得到了穩定,沒有出現象袁紹死後,袁氏集團的結局。

可見,對魏的建立,賈所起的作用之大。

六、大智若愚的魯肅

圖片選自於《夢三國2》魯肅形象

魯肅是三國時代傑出的戰略家之一,他能胸懷全局,以大事為重。

他胸懷坦蕩,不象周瑜那樣嫉妒心特強,也不象諸葛孔明那樣拖拖拉拉(指荊州之事)。

為東吳的創建及穩定做出了貢獻。

他投孫權後提出的「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剿黃祖,伐劉表,竟長江所極而守之」「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之計,被孫立為國策。

可以說:蜀是靠孔明的「隆中策」而成,魏是依荀彧之「深根固本」而建,孫權稱帝於江東便是靠魯的這個戰略。

它是三國三大戰略決策之一,使東吳最終與其它兩國成鼎足之勢。

他主張聯劉以抗曹,同孔明不謀而合。

同時,他也是這個策略忠實的執行者,他至始至終以這個策略為主,相反孔明這點做的不如魯肅(荊州之事孔明不僅僅是失誤,他對荊州的一些策略或者說計策,同他的聯吳抗曹相勃。

吳蜀聯合的破裂,他將付主要責任)。

因此,魯肅是孫權能夠建國的策化者,也正是因為他的戰略戰術才使東吳能與其它兩國形成鼎足之勢,占據江東。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被作者給丑畫的人物之一,這是作者認為劉正統的原因。

其實魯肅在東吳所起的作用不亞於西蜀之孔明、魏之荀彧。

可以說,沒有魯肅就沒有東吳,沒有魯肅東吳與西蜀的關係早就破裂,恐怕三足鼎立這種局勢也不復存在了。

歷史上的魯肅並不向三國中寫得的那樣懦弱,實際他是一個大智大勇的人。

也許是三國演義的作者有著傳統的所謂正宗的思想,才使筆下的魚肅變成了這樣。

在單刀赴會中歷史的上事實卻是魚肅大義凜然的訓刺關羽,使關羽不寒而厲。

縱觀魯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大智若愚的智者,是一個具有長者之范的智者。

正因為有了魯才使東吳在三國占一席之地,他為東吳的建立與鞏固起了堅實的作用。

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東吳。

其實,在三國中其他的一些謀士對各國所起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這裡只舉出六個比較突出的、頂尖級的、典型的人物形象,來說明謀士尤其是戰略家(謀主)在戰爭中所起到的作用,他們是戰爭中成敗的關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文人筆下平庸屬歪曲:魯肅忍辱負重促孫劉團結

將帥的才能,並不只限於排兵布陣,縱橫沙場。三國時代,英雄輩出,群星燦爛,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卻有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無論在小說或在影視、戲劇中總是被人忽視,乃至遭到貶損,這便是東吳大將魯肅。在羅...

三國第一謀士到底是誰(投票簡介貼)

三國是個人才輩出的年代,由最初的群雄割據到後來的三足鼎立,出現了無數的名將謀士,就像滿天的繁星一樣,但這眾多的繁星中,總有一顆是最為閃爍的,三國謀士眾多,每一位都有他們的特色,但到底誰是三國第一...

三國十大謀士,誰排第一名?

一場戰爭的好壞除了指揮者的指揮外,謀士的出謀劃策在戰爭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諸候的成功與不成功關鍵就在領導者對謀士的運用。三國中謀士眾多,從而使長達百年的戰爭顯得更加波瀾壯闊,從而使我們在血雨腥風...

三國時期最強20位謀士排行榜!

第二十名:徐庶   初仕劉備,後成為曹操的部下。徐庶與博陵人崔州平、汝南人孟公威和本郡人石廣元同稱為四大名士。徐庶幼年愛擊劍,行俠丈義,常以仁俠自居,他替人鳴不平,將人殺死後逃跑,後被官兵捕獲,...

這三個謀士如果沒有英年早逝,三國將更加精彩

原標題:這三個謀士如果沒有英年早逝,三國將更加精彩三國時期正逢亂世,但是也人才輩出,各個勢力都有自己的謀士武將,可以說為了爭奪地盤而鬥智鬥勇。像曹操就有五大謀士,吳國雖然不及曹操但是也有魯肅、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