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諸葛亮也有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無論是史書還是演義書籍,對諸葛亮的形象塑造都是完美的,被封為智聖。

其實,不然。

我們從歷史中知道諸葛亮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聰明。

有時候反而聰明反被聰明誤。

其一,蜀國北伐沒有成功,諸葛亮六出祁山,都無功而返。

難道諸葛亮沒有責任嗎?

當時,蜀國強盛,魏國內外交困,諸葛亮多次興兵北伐都無功而返。

作為軍師的諸葛亮,一而再,再而三,六出祁山,不是糧草不濟,就是孤軍深入,然後退兵。

如此折騰,蜀國嫣能不走向衰敗?

其二,諸葛亮不聰明理由:不能識人、不能知人善任。

在北伐的時候,劉備臨終前就交待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諸葛亮卻不以為然。

結果重用馬謖,導致街亭失守,諸葛亮自己也差點被魏軍俘虜,幸好用了空城計嚇退司馬懿。

蜀後主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為實現統一大業,為了中興漢室,發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爭。

他命令趙雲、鄧芝為疑軍,占據箕谷(今陝西漢中市北),親自率10萬大軍,突襲魏軍據守的祁山(今甘肅),任命參軍馬謖為前鋒,鎮守戰略要地街亭(今甘肅秦安縣東北)臨行前,諸葛亮再三囑咐馬謖:「街亭雖小,關係重大。

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

如果失掉街亭,我軍必敗。

」並具體指示讓他「靠山近水安營紮寨,謹慎小心,不得有誤」。

馬謖到達街亭後,不按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卻驕傲輕敵,自作主張地想將大軍部署在遠離水源的街亭山上。

當時,副將王平提出:「街亭一無水源,二無糧道,若魏軍圍困街亭,切斷水源,斷絕糧道,蜀軍則不戰自潰。

請主將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

」馬謖不但不聽勸阻,反而自信地說:「馬謖通曉兵法,世人皆知,連丞相有時得請教於我,而你王平生長戎旅,手不能書,知何兵法?」接著又洋洋自得地說:「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死地而後生,這是兵家常識,我將大軍布于山上,使之絕無反顧,這正是致勝之秘訣。

」王平再次諫阻:「如此布兵危險。

」馬謖見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說:「丞相委任我為主將,部隊指揮我負全責。

如若兵敗,我甘願革職斬首,絕不怨怒於你。

」王平再次義正辭嚴:「我對主將負責,對丞相負責,對後主負責,對蜀國百姓負責。

最後懇請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

」馬謖固執己見,將大軍布于山上。

終於,被魏軍圍困,全軍覆沒。


其三,諸葛亮不聰明理由:聽不進將領勸諫,如魏延曾經請兵直搗黃龍,兵臨洛陽。

諸葛亮卻固執己見,堅持走斜谷進軍。

結果無功而返。

以上三點,就足以證明諸葛亮確實並非絕頂聰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閒話街亭之戰,諸葛亮馬謖誰之過?

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諸葛亮派馬謖督率軍大軍和張郃在街亮大戰,被張郃打的大敗諸葛亮隨後率軍回到漢中接著斬殺馬謖以謝三軍。整個北伐以馬謖街亭大敗而宣告失敗,那麼馬謖之死到底冤不冤呢?那...

街亭秘史:馬謖絕非紙上談兵

文/靜修公元228年春天,蜀國漢中軍營。「快喚幼常速來見我,我有要事與他相商!」諸葛亮對傳令兵說。「是,丞相,我速去傳達!」傳令兵說完就急沖沖地走了。

諸葛亮北伐戰役,贏了就退回漢中!

蜀漢建興五年(227)春,諸葛亮向後主劉禪上《出師表》,請兵北伐,後主允准,下討魏詔書,授諸葛亮主持討魏專命之權。三月,諸葛亮率10萬大軍,自益州(成都)出兵漢中,紮營於沔北陽平關,設丞相府,...

馬謖失街亭敗給張郃的原因分析

  導讀: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經過兩年準備,公元227年冬天,就帶領大軍駐守漢中。漢中接近魏、蜀的邊界,可以隨時找機會進攻魏國。離開成都的時候,他給後主劉禪上了一道奏章,要後主不要滿足現狀,妄...

馬謖失街亭,自有原因

228年,諸葛亮將要攻打曹魏,與諸將商量這次軍事行動。 魏延獻了一條大膽的路線:「聽說夏侯楙是曹操的女婿,此人有勇無謀。現請給我五千人的精銳部隊,帶著五千人口糧,直接從褒中出發,沿著秦嶺向東,到...

馬謖失街亭的故事

228年,諸葛亮將要攻打曹魏,與諸將商量這次軍事行動。 魏延獻了一條大膽的路線:「聽說夏侯楙是曹操的女婿,此人有勇無謀。現請給我五千人的精銳部隊,帶著五千人口糧,直接從褒中出發,沿著秦嶺向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