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懸案:為什麼說是劉備借刀殺關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電影《關雲長》前幾年上映,相信隨著眾多影迷去看這部電影,一定會對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的壯舉讚嘆。
再加上《三國演義》的深遠影響和戲劇、評書等文學藝術作品的廣泛傳播,關羽的藝術形象愈加高大。
然後事實上,人們所熟知的關羽是小說里的關羽、戲台上的關羽和評書藝人口中的關羽,而非那個真實的關羽。
但由於史料的匱乏和正史關羽本傳的簡略(《三國志·關羽傳》900多字,合南朝[宋]裴松之注2100多字),需要在史實的空白處和細節上進行展開和演義。
除此之外,本書對一些歷史懸案進行了剖析和回答(更準確地說是還原歷史),如赤兔馬和青龍偃月刀是關羽的坐騎和兵器嗎?關羽真的是大紅臉嗎?究竟是誰斬了華雄?關羽真的熟讀春秋嗎?關羽的夢中情人是誰?關羽斬顏良背後的真相如何?歷史上有「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嗎?華容道放走曹操是不是真實的?單刀赴會的是關羽嗎?水淹七軍是天災還是關羽的妙計?關羽丟失荊州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絞殺關羽的幕後真兇是誰?
而圍繞關羽的一個最大的懸案就是人們常說的「大意失荊州」,關羽敗走麥城,最後遇害,蜀漢的半壁江山就此失去。
關羽之所以北伐失敗,丟失荊州,是各種內外部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如曹軍大兵壓境,盟友背叛、偷襲荊州,關羽與同僚不和,後勤保障不力……
網絡配圖
但奇怪的是,在他出兵北伐以及後院起火、回師救援的近半年時間裡,劉備竟然沒有派出一兵一卒救援,關羽向鄰近的部隊求援,對方竟然以種種藉口推脫,不肯出兵。
在關羽敗亡一年多之後,劉備才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號,出兵討伐孫權,兵敗虢亭。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對這個奇怪的現象眾說紛紜,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質疑是諸葛亮借刀殺關羽。
章太炎就曾說過:「(關羽)臨沮之敗,葛氏(諸葛亮)不以一卒往援,昧者譏其無遠略,而或解以敗問之未通。
……關羽,世之虎臣,……功多而無罪狀,除之則不足以厭人心,不除則易世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手於吳,以隕關羽之命。
」幾年前,一些學者也就此發生過激烈的爭論。
問題是,諸葛亮想殺關羽就殺得了嗎?諸葛亮在劉備集團中的作用並非如人們想像得那麼大。
他是劉備的行政首長和後勤部長,但行軍作戰還是劉備拿主意,而劉備的軍事顧問是法正、龐統等人。
就算他能對劉備施加影響,阻止劉備救援關羽,但真正拿主意的人還是劉備。
就像人們咒罵秦檜害死岳飛一樣,其實忽略了真正的幕後主使是宋高宗趙構。
劉備有借刀殺關羽的理由嗎?史書上說他們「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那是早年的事,當時劉備遭遇了一起未遂謀殺,需要關羽、張飛二十四小時貼身保護。
劉備被曹操打敗,投靠袁紹,也曾與趙雲同床眠臥,以保安全;劉備稱漢中王后,費詩代表劉備前往荊州,拜關羽為前將軍,曾說過:「王與君侯,譬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
」這是費詩安撫關羽的話,因為關羽正鬧意見,對黃忠封后將軍,與自己同列不滿。
當然,關羽與劉備一同起兵,共同奮鬥三十多年,有著深厚的淵源與情義,這也是不能否認的。
正因為關羽的資歷和功勞,劉備才對他委以重任,託付半壁江山。
另外,關羽重感情、講忠義,是一個可以依靠的人。
但這並不是意味著劉備與關羽的關係就是親密無間、鐵板一塊、牢不可破的。
關羽投降曹操的事情,就不可避免地給劉備留下心結。
因為在曹操麾下,關羽曾經臨陣刺殺袁紹大將顏良(很可能是借投奔劉備的名義,否則在千軍萬馬中靠近和刺殺主將,是非常困難的),而劉備當時就在袁紹軍中。
劉備隨後於文丑一同出戰,應該是因為關羽斬殺顏良而受到了袁紹的責備和猜疑,所以戴罪立功,表明自己的立場。
結果,在曹操的指揮下,文丑被殺(文丑應該不是為關羽所殺,原因書中談及),劉備奪路而逃,為了脫離險境,劉備以騷擾曹操後方為名南下。
關羽為了報答曹操而考慮不周,直接造成了劉備處境的惡化。
雖然他後來為了忠義而重回劉備麾下,但不代表劉備就會「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關羽剛強自負、剛愎自用,因此與大部分同僚都有矛盾,與劉備也難免發生衝突。
當年,他與劉備在許都的時候,因為此前曹操搶了自己喜歡的女人,想在射獵時襲殺曹操,遭到了劉備的阻止,後來劉備長坂坡一敗塗地,關羽還為當年不讓他殺曹操的事埋怨劉備,就是一例。
所以,劉備在重用關羽的同時,常常有所保留,對關羽的任命往往都是代理,而不是正式委派。
如代理下邳太守,董督荊州則是代理荊州刺史。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限制關羽的權力和權威,以免他坐大後擁兵自重,無法駕馭。
在荊州的人事安排上,劉備也留了後手,例如讓小舅子糜芳擔任最重要的南郡太守,荊州的文武官員可以越過關羽,直接與他溝通。
劉備得到益州後,孫權以當初「借」荊州為名,武力奪取荊州三郡時,長沙太守廖立就直接跑去向劉備報信,而不是逃往他的頂頭上司關羽那裡。
關羽鎮守荊州多年,實力上升,難免自我膨脹,這是他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個性使然,也是實力和地位變化的結果。
例如,他遠在荊州,卻插手益州的人事安排,馬超歸順劉備之後,得到重用,他給諸葛亮寫信,詢問馬超人才可與誰相比,諸葛亮只好覆信周旋,吹捧關羽。
後來劉備拜他為前將軍,他因為黃忠封后將軍,聲言「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拒不接受拜封,公然抗拒劉備的王命。
表面上是藐視黃忠,其實矛頭指向劉備。
這一方面是因為關羽心胸狹隘、爭強好勝,沒有容人之量,另一方面是因為他覺得自己資歷深、功勞大、地位高,現在又雄踞一方,有資本這麼做。
關羽可能有這樣的想法,當初三個人一起舉兵,打出了現在的地盤,不分彼此,你的就是我的,甚至不自覺地把荊州當成了自己的獨立王國,試圖和劉備平起平坐,擁有同等的發言權。
在一定程度上,劉備已經控制不了、指揮不動當時的關羽了。
這當然是劉備無法接受的事實。
孫權為奪取荊州三郡,事先將孫尚香從劉備處接回,兩家的聯姻關係名存實亡。
後來,孫權不是與劉備修復聯姻關係,而是提出與關羽結親家,遭到關羽的拒絕。
這至少說明,孫權也把關羽看成是劉備集團中一支相對獨立的力量,從而加以拉攏。
試想,如果關羽與孫權結盟,割據荊州,三國的局面將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劉備稱漢中王,並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
按理說,劉備歷時一年多才平定漢中,正需要休養生息,不應該馬上大動干戈、出兵北伐。
但同月,關羽就進攻襄樊,這很可能是關羽假節鉞、獲得代天子征伐的權力後,自作主張、一意孤行的結果。
當然,也可以有另一種解釋,關羽出兵前請示了劉備,或者劉備被漢中的勝利沖昏了頭腦,想乘勝追擊、擴大戰果,就命一直在養精蓄銳的荊州軍出擊。
但如果是這樣,劉備應該會派兵支援,不會坐視關羽敗亡而不施以援手。
關羽在北伐期間,只是向鄰近的房陵、上庸的劉封、孟達求援,而從未直接向劉備求援,也可以證明關羽的北伐並未經劉備的同意,所以無顏要求劉備支援。
而沒有劉備的命令,鄰近部隊自然不會出兵。
有人猜測北伐是關羽的一意孤行,但又向劉備作了報告,而劉備卻沒有重視起來,既沒有遙控指揮,又沒有給予多少支持。
即便當初劉備沒有引起重視,但北伐前期的輝煌戰果和後期的嚴峻形勢,不可能不引起劉備的重視。
不派援兵,顯然不是疏忽,而是故意。
如果關羽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不讓其他人的功勞超越自己,擅自出兵,就足以觸動劉備敏感的神經。
劉備不派一兵一卒支援,假他人之手消滅關羽,就有了合理的解釋。
關羽身死後,劉備拖延一年多才出兵討伐趁關羽北伐襲取荊州的孫權,名義上是為關羽報仇,實際上是為爭奪荊州。
隨著地盤的擴大和年齡的增長,劉備當時已經在考慮身後事了。
其中一個重要的課題就是剪除那些「易世所不能御」,也就是自己身後無人能夠駕馭的棘手人物。
例如劉備的義子劉封,「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劉備便借他不救援關羽的名義賜死劉封。
劉封個性「剛猛」,與關羽的「剛而自矜」有相似之處,但與雄踞一方、執掌劉備半壁江山的關羽相比,劉封的威脅顯然不是一個級別的。
如此看來,劉備借刀殺關羽就有了充分的理由。
關羽的「人際關係」差?情商極低,是不是敗走麥城的導火線?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是一個極受讚揚的人物。就如後來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價的:「惟於關羽,特多好語,義勇之慨,時時如見矣。」但拋開諸多的讚譽不講,關羽的驕橫傲慢和剛愎自用,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神奇的建安二十四年6 劉備封官立太子埋下劉封不救關羽的禍根
曹操回到長安越來越不爽,弄點啥事沖沖喜吧,丕兒都當世子二三年了,給丕兒的娘一個名份吧,雖然側室,但給我生了四個這麼有用的兒子,很有母儀之德,給他轉個正,封個王后。傳我命令,讓于禁帶三萬將士去支援...
三國演義:關羽之死究竟怪誰?
為什麼關羽必死?這不妨從荀彧之死說起。在討論諸葛亮的失職問題之前,需要先弄清楚一個關鍵問題——關羽攻打襄樊,到底是誰的決定?這場戰爭是不是從一開始決策上就存在失誤呢?為什麼關羽必死?首先說說為什...
劉備手底下六小弟,誰是你的菜
一、黃忠,蜀國五虎大將最後一位。字漢升,南陽人。最初在劉表屬下任中郎將鎮守長沙。當曹操南下時,仍忠守長沙。後劉備派關羽攻長沙時,城破被困,降了劉備。劉備平荊南四郡後,隨其進取四川,常打先鋒,勇...
關羽的死因是什麼?有人說是劉備孔明借刀殺的關羽?
關羽之死到底是劉備、諸葛亮意料之外還是蓄意為之,在歷史上一直有爭論,所以這個問題問得有些武斷了。因為《三國演義》的成功塑造,「桃園三結義」的典故幾乎成了千百年間兄弟情的代表,為什麼會有提出劉備、...
蜀漢五虎將,關雲長最差,配不上五虎上將之首
關羽關雲長,以其忠勇被後世之人尊為武聖。然而只要是熟讀三國之人,就一定會發現,關羽這個人其實不怎麼樣,雖然夠忠誠,也夠勇敢,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刮骨療傷,單刀赴會......但若論五虎...
三國最衰的八大勇將,明明可以揚名立萬,卻在關鍵時刻命喪黃泉?
在亂世之中,湧現很多良將賢臣,他們為各自的主公,獻計獻策,馳騁沙場。在我們熟悉的良將之中,有萬軍之戰斬殺敵將首級的猛將,有運籌帷幄的儒將,甚至有保護主公寧死不屈的虎將,更有臨陣投降的叛將。當然,...
劉備取西川, 隨行的為何是龐統黃忠魏延三人? 其實這裡面大有文章
赤壁之戰時,劉備趁勢奪取了荊南四郡,終於有了自己的地盤,但是仍有隱患,孫權時不時就會跟劉備說荊州是他的,這是其一,其二,按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下一步應該是西取西川奪得益州之地。可是劉備素有仁名,...
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何見死不救?是陰謀還是無奈
其實就是六個字:想不到,來不及!只能說劉備和諸葛亮低估了魯肅去世後東吳戰略方向的轉變程度。戰場瞬息萬變,古代又沒有電話,關羽開始捷報頻傳,劉備又怎麼會預見到,孫權這位自己的大舅哥都會叛變?然後荊...
關羽形象辨疑——從襄樊之戰談起
中國歷史上,凡是被稱作「聖」的,自然不是泛泛之輩,三國時期的關羽被後人譽為「武聖」。不過,越是偉大的人,爭議也就越大,關羽一生爭議最多的就是襄樊之戰。有些人認為關羽為人驕傲,缺乏戰略頭腦,擅自用...
桃園三英之一——關羽個人簡介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
關羽之死真的是一出骯髒的權力狗血劇嗎?
美人白頭,英雄遲暮,古往今來最殘忍的事情莫過於此。《三國演義》中最令人悲傷的故事莫過於關雲長敗走麥城,過五關斬六將時如天神下凡的英姿,卻落得敗走麥城時惶惶如喪家之犬的境地,最後還竟然被一個不知名...
三國疑案:關羽北伐失敗劉備為何不救?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北伐,水淹七軍,降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其後,曹操不斷派兵增援,關羽漸漸力不從心,呂蒙也趁機下手奪取荊州。最終,關羽在曹操、孫權的聯合絞殺下失敗,失荊州,走麥...
千古懸案:為什麼說是劉備借刀殺關羽?
電影《關雲長》前幾年上映,相信隨著眾多影迷去看這部電影,一定會對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的壯舉讚嘆。再加上《三國演義》的深遠影響和戲劇、評書等文學藝術作品的廣泛傳播,關羽的藝術形象愈加高大。然後事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