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大的賣國賊是這樣煉成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上最大的賣國賊是這樣煉成的

後唐長興四年(公元933年),後唐明宗李嗣源駕崩,第三子李從厚繼位,是為後唐閔帝。

當時,鳳翔節度使李從珂(李嗣源的養子)和河東節度使石敬瑭都擁兵自重,後唐閔帝對他倆不放心。

為削弱他們的勢力,遂下令二人對調。

李從珂不服,在鳳翔起兵反叛。

李從厚派兵鎮壓,結果士兵反水,李從珂兵臨洛陽。

李從厚僅率數騎出逃,路遇石敬瑭,因其隨從指責石敬瑭,石殺其隨從,囚其於衛州。

不久,李從珂殺了李從厚,改元清泰,自立為皇帝,即後唐末帝。

儘管石敬瑭幫李從珂除掉了李從厚,但李從珂對石敬瑭仍猜疑頗大,石敬瑭亦憂心重重,二人矛盾日益尖銳。

為試探李從珂,石敬瑭於後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四月,以身體羸弱為由,乞解兵權,調往他鎮。

這正合李從珂之意,便准石敬瑭之請,徙其為天平節度使。

群臣得知,相顧失色,均感亂之將至。

石敬瑭認為我不興亂,朝廷發之,安能束手於道路?遂決意起兵造反。

大將劉知遠,掌書記桑維翰也有此意。

於是,石敬瑭先上表指責李從珂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的養子,不應承祀,要求讓位於許王李從益(明宗第四子)。

後唐末帝撕裂其表,削其官爵,並以建雄節度使張敬達為太原四面招討使,將兵五萬,以攻晉陽(今山西太原)。

石敬瑭一面於朝廷內部從事策反活動,一面由桑維翰起草奏章,向契丹求援:請稱臣,以父事契丹,約事捷之後,割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與契丹。

對此種認敵作父、賣土求榮的行徑,連其親信大將劉知遠也表示反對說: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賂之,自足致兵,不必許其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無及。

然石敬瑭一意孤行,正愁沒機會南下的契丹主耶律德光喜出望外,立即領兵來救石敬瑭,最後大敗了後唐軍隊。

後晉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十一月,耶律德光作冊書,封石敬瑭為大晉皇帝,改元天福,國號大晉(史稱後晉),契丹主耶律德光自解衣冠授之。

石敬瑭遂即位於柳林(今山西太原市東南)。

石敬瑭稱帝後,很守「信用」,割幽雲十六州給契丹,並稱比他小十歲的耶律德光為父皇帝,每年進奉帛三十萬匹。

被後人所譴責的主要是割讓土地,不僅使中原失去大片領土,而且使契丹輕易占領了長城一帶的顯要地區,此後,契丹便可以長驅直入直到黃河,中間沒有了抵抗的天然屏障,給中原百姓帶來無窮的災難,貽害長達四百年。

幽雲十六州是:幽(今北京市)、薊(今天津薊縣)、瀛(今河北河間)、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縣)、檀(今北京密雲)、順(今北京順義)、新(今河北涿鹿)、媯(音歸,原屬北京懷來,今已被官廳水庫所淹)、儒(今北京延慶)、武(今河北宣化)、蔚(今山西靈丘)、雲(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寰(今山西朔縣東馬邑鎮)、朔(今山西朔縣)。

從石敬瑭在太原柳林稱帝始,盧龍節度使北平王趙德鈞,厚以金帛賄賂契丹,亦欲倚仗契丹以取中原,仍許石敬瑭鎮河東。

契丹主因當時困難重重,欲許趙德鈞之請。

石敬瑭聞訊大驚,急令掌書記官桑維翰見契丹主。

桑維翰跪於契丹主帳前,自旦至暮,涕泣不立,苦苦哀求契丹放棄趙德鈞之請。

契丹主從之,並說桑維翰對石敬瑭忠心不二,應該做宰相。

石敬瑭遂以桑維翰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後晉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十一月,石敬瑭攻入洛陽,李從珂自焚而死,後唐亡。

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晉朝遷都汴梁,翌年(公元938年),升汴梁為東京開封府。

時晉朝新得天下,藩鎮多未服從,戰火頻發,府庫空虛,民間貧窮,但契丹仍貪求無厭。

為解決財政危機、鞏固政權,石敬瑭採納了桑維翰的建議,推誠棄怨,以撫藩鎮;訓卒繕兵,以修武備;務農桑,以實倉庫;通商賈,以事貨財;卑辭厚禮,以事契丹。

石敬瑭對於契丹百依百順,非常謹慎,每次書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別,稱耶律德光為「父皇帝」,自稱「臣」,為「兒皇帝」。

每當契丹使臣至,便拜受詔敕,除歲輸三十萬布帛外,每逢吉凶慶弔之事,不時贈送好奇之物,以致贈送玩好奇異的車隊相繼以道。

石敬瑭雖推誠以撫藩鎮,但藩鎮仍不服,尤恥臣於契丹。

大同節度使判官吳巒,閉城不受契丹命。

應州指揮使郭崇威,挺身南歸。

天福二年,天雄節度使范廷光反於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石敬瑭令東都巡檢張從賓討伐,但張從賓與之同反。

侍衛將軍楊光遠自恃掌管禁軍,干預朝政,屢有抗奏,石敬瑭常屈意從之。

天福四年(公元939年),楊光遠擅殺范廷光,石敬瑭因畏懼楊光遠,以致不敢法問。

天福六年(公元941年),成德節度使安重榮上表,指斥石敬瑭以父禮事契丹,困耗中原,並表示要與契丹決一死戰。

石敬瑭發兵斬安重榮,並將其頭送與契丹。

稱帝之前,石敬瑭不管是對自己,還是治理地方政務,都很節儉。

但做了皇帝後就奢侈起來,他的宮殿都用黃金、美玉、珠寶等物裝飾得富麗堂皇,原來的首都在洛陽,後來又嫌其破舊,就將都城遷到了汴州(今河南開封),將汴州升為東京開封府。

石敬瑭為人辯察,多權術,好自矜大,對契丹百依百順,對百姓卻兇惡狠毒,為了鎮壓百姓的反抗,他下令制定了許多殘酷的刑罰,如割舌頭,將人肢解,灌鼻子,放在鍋里蒸煮等,用刑十分殘酷。

石敬瑭晚年尤為猜忌,不喜士人,認為他們不為國家出力,反而為子孫謀利益。

由是,如後唐一樣,專任宦官,使宦官大盛。

由於吏治腐敗,朝綱紊亂,以至民怨四起。

遊牧在雁門以北的吐谷渾部,因不願降服契丹,酋長白承福帶人逃到了河東,歸劉知遠。

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契丹遣使來問吐谷渾之罪,石敬瑭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劉知遠,更不敢得罪「父皇帝」,由此憂鬱成疾,做了七年「兒皇帝」的石敬瑭,於六月在屈辱中死去,時年五十一歲。

石敬瑭死後,養子(侄子)石重貴繼位,沿用天福年號,天福九年(公元944年)七月改元開運。

石重貴不肯向契丹稱臣,契丹攻後晉,開運三年(公元947年)十二月,契丹占開封,後晉滅亡。

石重貴敢於同契丹開戰,也算是有點骨氣,可惜長城一帶的天然屏障已被他爹送人,而他身邊也無可用之人,失敗也就註定了。

這也算是對石敬瑭賣國造孽的因果報應吧。

國破後,石重貴被送往契丹,允許在建州(今遼寧朝陽西南)居住,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石重貴病死,終年五十一歲。

綜觀歷史,古今中外,凡出國土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而靠出賣國土煉成的「兒皇帝」石敬瑭,當然也不會有好下場了。

(本篇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後晉高祖石敬瑭

石敬瑭,生於唐景福元年(892年),卒於後晉天福七年(942年),又名石紹雍,太原沙陀族人,五代時後晉王朝的建立者,即後晉高祖,936年至942年在位。 石敬瑭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重...

宋朝319年的罪人――石敬瑭

石敬瑭,別稱兒皇帝,五代十國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曾幫助李嗣源登基,經營河東,衝鋒陷陣,戰功卓著。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給契丹,以兒國自稱,在契丹幫助下大敗後唐軍隊,建立後晉。後晉天福七年(942年)...

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後晉高祖,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重李牧、周亞夫之行事,隸屬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時後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

「兒皇帝」認賊作父,痛呼燕雲十六州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後晉高祖,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重李牧、周亞夫之行事,隸屬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後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父...

石敬瑭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罪人嗎?

1後唐明宗李嗣源第三子李從厚性格懦弱,沒有大才,能夠登上皇位純屬僥倖,登上皇位的他不僅無所作為,還整日杞人憂天擔心皇位被搶走。李從厚的擔心並無道理,當時後唐有兩大實力派,李從珂和石敬瑭,這兩人手...

五代十國時期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

劉知遠(895-948年),即後漢高祖(947年―948年在位),河東太原人,沙陀族。五代十國時期後漢開國皇帝,稱帝後改名為劉暠。幼時不好嬉戲,個性厚重寡言。長大後,面有特象,為當時人所咋異。雄...

後晉與朔州

後晉的創建者石敬瑭,沙陀族,《資治通鑑》載:「石氏自代北從晉王起太原,繼又以太原起事而得中原。」說明石氏祖籍在代北,是從代北起事到太原的。據考,石敬瑭四代祖璟,隨從朱耶執宜入居神武川,即今應縣...

兒皇帝石敬瑭

石敬瑭(892年3月30日–942年7月28日)是五代時期後晉的開國皇帝(936年11月28日–942年7月28日在位)。廟號高祖,諡號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他曾向遼太宗耶律德光自稱兒皇帝。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