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和古人比究竟誰讀書更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龔令民

明人張岱在他的《夜航船》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狹小的船上擠滿了南來北往的人。

其中一個和尚,一個讀書人。

讀書人上船後高談闊論,以學者自居。

到後半夜更是四腳八叉,唾沫橫飛,擠得和尚無法入睡。

和尚起先畏於讀書人的「才學」不敢聲張。

良久,發現此人言論有些破綻,便揣著膽子道,相公才氣逼人,小僧有一事不明,想請教相公。

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讀書人道,自然是兩個?和尚長抒一口氣,接著問,那堯舜呢?讀書人道,那自然是一個了。

和尚微微一笑道,如此說來,還煩相公稍微挪挪,且待小僧伸伸腳。

澹臺滅明乃孔門七十二賢人之一,比起顏回、子路等雖略遜一籌,但名氣也不算小。

《論語》的《雍也》里曾提到過此人,而且《雍也》一章還入選高中課本,也就是說現今但凡上過高中的大約都知道此乃一人而非兩人。

至於堯舜就更不用說了,學滿了九年義務教育的估計都不會錯。

可能是受電影和電視劇的影響,在現在人的心中,古人不是才華橫溢如《琅琊榜》中的梅長蘇,就是滿腹經綸如《羋月傳》中的黃歇,說起話來引經據典,動起筆來倚馬萬言。

然而,實際上,這多半只是你一廂情願的想像。

在《<一卷冰雪文>後序》中,張岱還說了另一個故事。

萬曆年間,蘇州人張鳳翼雜采諸家之說,撰刻了一部《文選纂注》,某學者型領導見後,覺得不妥,便找到張鳳翼問,既叫《文選》,為何裡面還選了那麼多詩?

張鳳翼道,這跟我沒關係,是昭明太子選的?領導一聽,以為得理,嗔怒道,昭明太子安在?張鳳翼道,死了。

領導不解氣,繼續道,如此則罷,要是沒死,我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讓他再改過來。

張鳳翼一聽,嘆了一口氣道,如此這般,恐就難囉!領導奇怪問,為毛?張鳳翼淡淡地道,他讀得書多。

《昭明文選》並非生僻冷門之書。

俗語云,《文選》爛,秀才半。

其在古代讀書人當中的地位大約就相當於後來的《唐詩三百首》和現代的中學教科書。

而此學者型領導不僅未讀過《文選》,就連昭明太子也不曾聽說。

要知道,過去不興混文憑,學者型領導不說進士,起碼也是個舉人出身,而且經過層層考選,最後卻連這點常識都沒有,讓人大跌眼鏡。

《宋史》說,乾德三年,趙匡胤滅蜀,一批後蜀宮人進入朝廷。

一天,在宋都開封出現了一面鏡子,背面刻有「乾德四年」字樣。

趙匡胤很奇怪,因為現在還是乾德三年,怎麼突然就有了乾德四年的鏡子。

問周圍的人,結果滿朝文武面面相覷,沒一個答得上來,最後一個叫竇儀的儒生為老趙解開了迷團。

竇儀說,這塊鏡子是從蜀地來的,前蜀最後一個君主叫王衍,曾用過『乾德』這個年號。

搞得趙匡胤好不尷尬,自己好端端取個年號,居然是別人用過的,而且還是個亡國之君用過的,真是太不吉利了。

於是拿起身邊的墨筆,給宰相趙普畫了個大花臉。

由此可見,在古代,像上述諸位一樣知識面窄,讀書量少的士人確還比比皆是。

那麼,為何他們在我們心中又總是一副飽讀詩書的形象呢?撇開電影電視對腦殘粉們的影響,筆者以為原因還應有二:

一是對比中我們犯了一個類似於田忌賽馬的錯誤。

無論《琅琊榜》中的梅長蘇抑或《羋月傳》中的黃歇都是同時代讀書人中的佼佼者,他們的讀書量自然要比一般人大,眼界見識也要比一般人高,而我們對比時卻不自覺地拿自己或者是身邊的人跟他們比,而兩者又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就像田忌拿自己的下等馬跟齊威王的上等馬比賽一樣,其結果可想而知。

第二,古人讀書相較於今人最大的優勢不是多而是精。

眾所周知,進入科舉時代之後,考試範圍逐漸縮小,到最後幾乎只考四書五經,而且不要考生有自己的觀點,只需代聖人立言即可。

以致於很多古人一輩子讀的書幾乎就沒離開過四書五經(含其衍生品),而又因為四書五經是他們吃飯的工具,是敲門磚,所以對這幾本書古人都十分重視,滾瓜爛熟。

相關章句信手拈來,侃侃而談並非難事,這也就從另一側面給人造成了一種學識淵博的假象。

而實際上他們懂的也無非四書五經而已,如果要斗膽論起量來,恐怕還沒今天的你我多呢!

(本人鄭重聲明,本號所有文章均系本人原創,所選圖片皆出自網絡,在此致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誰是歷史上愛讀書的功夫皇帝?

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是一員虎將,號稱一條短棒齊眉棍,打遍天下四百州都姓趙。這趙匡胤不僅武藝高強,而且見識遠大,不愛女色,曾救下一名弱女子,並且千里送京娘,與那女子結為兄妹,保全了名節,讓人欽佩。

半部論語治天下,牛叉背後費思量

有人說,中國古代的趙宋王朝是歷史上讀書人幸福感和地位最高的時代,也是最自由的時代。古代史家評論一個王朝的成敗,通常有「文治」和「武功」兩個指標。俗語謂「強唐弱宋」,大宋朝「武功」方面似乎是不怎麼...

趙匡胤換年號,讓趙普起,結果鬧出了大笑話

年號是古代用來編年的方法,有些皇帝一輩子只用一個年號,而有些皇帝遇到大事還會改個年號編年一下。宋太祖趙匡胤用過三個年號,在改第二個年號的時候還發生了一個十分有意思的事情。他讓當時的宰相想一個從來...

趙宋風流(十一)——宰相還須讀書人

趙匡胤要改年號,找來趙普等大臣們,讓他們定一個以前沒有用過的,最終確定了用「乾德」。乾德三年,大宋已平滅後蜀,一些後蜀宮人進入大宋宮廷。這一天,後宮之中突然出現一塊銅鏡,背面刻有「乾德四年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