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皇帝一覽,被忽視的皇帝,亡國之君卻被稱為「千古詞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代十國,關於十國,小編已經發了兩篇了,第一篇是《五代十國皇帝一覽,被忽略的皇帝,他有「十國第一人」之譽》,介紹了閩國、楚國、武平節使、吳國、前蜀。

第二篇是《
五代十國皇帝一覽,被忽略的皇帝,他建的城郭有「地上天宮」之稱》,介紹了吳越、南平、南漢、後蜀。

兩篇共計九個國家。

五代十國的十國真的只有十個嗎?小編帶你一起再看看!


十、南唐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定都金陵,歷時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三位帝王。

南唐一朝,最盛時幅員35州,大約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蘇、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

人口約500萬。

南唐三世,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使得江淮地區在五代亂世中「比年豐稔,兵食有餘」,為中國南方的經濟開發作出了重大貢獻。

南唐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政權之一。

1.唐烈祖孝高帝——李昪

李昪(888年—943年)939年—943年在位4年。

字正倫,小字彭奴,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建立者。

李昪原名徐知誥,是南吳大將徐溫養子,曾任昇州刺史、潤州團練使,後掌握南吳朝政,累加至太師、大元帥,封齊王。

937年(天祚三年),李昪稱帝,國號齊。

939年(升元三年),又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

他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變更舊法;又與吳越和解,保境安民,與民休息。

943年(升元七年),李昪因丹藥中毒而死,是為南唐先主,廟號烈祖,諡號光文肅武孝高皇帝,葬於永陵。

2.南唐元宗(中主)宣孝帝——李璟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初名景通,曾更名瑤,字伯玉。

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

後因受到後周威脅,削去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


李璟即位後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消滅楚、閩二國。

他在位時,南唐疆土最大。

不過李璟奢侈無度,導致政治腐敗,國力下降。

李璟好讀書,多才藝。

常與寵臣韓熙載、馮延巳等飲宴賦詩。

他的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小樓吹徹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961年逝世,時年四十六歲,葬順陵。

廟號元宗,諡號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其詩詞被收錄《南唐二主詞》中。

3.南唐後主文盛帝——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

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

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台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

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

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十一、北漢

北漢(951年—991年)劉崇951年所建,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南),稱太原府。

盛時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約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

歷四主,共二十九年。

1.北漢世祖神武帝——劉崇

劉崇,原名崇彥,後改為崇,後漢并州晉陽(山西太原)人,即帝位後改名劉旻,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

劉崇家世貧寒,不學無術,是一個市井無賴。

他嗜酒嗜賭如命,窮愁潦倒,無以生計,遂投軍為兵卒。

941年(天福六年),其兄劉知遠為北京(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時,遂推薦他做了河東步軍都指揮。

天福十二年,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後赴開封建都,以劉崇為北京(太原)留守,加同平章事。

劉承祐死後,郭威被手下人擁立為周太祖,915年(乾祐四年),劉崇自己即皇帝位,改名為旻。

國號仍是漢,史稱北漢,年號仍稱乾祐年。

劉旻以兒子劉鈞為太原尹,判官趙華、鄭珙為宰相,任命陳光裕為宣徽使,齎帶璽印結交契丹,自稱與周有仇,願效仿晉高祖石敬瑭約為父子。

契丹主派政事令蒸王耶律遂軋、上樞使高勛、冊封劉旻為「大漢神武皇帝」。

從此,劉旻多次與契丹聯合攻周,互有勝負。

954年(後周顯德元年),後周太祖去世,北漢與契丹連兵攻周,進逼潞州。

周世宗親征,戰於高平(山西高平縣)。

後周宿衛將趙匡胤等力戰,大破北漢兵。

劉旻單騎逃遁,由此喪氣,不敢再出師,並於同年病死。

劉旻死後,其子劉鈞襲位。

五代十國(907~960年),在此五十四年間,中原相繼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同時,在這五朝之外,周邊還相繼或同時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和北漢等十幾個割據政權,中國古代以正統史觀為主,因五代建立於中原地區,占據著原唐朝都城的中央地區,是當時傳統的中央朝廷,故史學家著五代史。

而十國及其餘政權被稱為割據勢力。

2.北漢睿宗孝和帝——劉鈞

劉鈞,原名劉承鈞,五代時期北漢君主,劉旻次子。

劉承鈞個性孝順恭謹,喜歡讀書,擅長書法,954年(北漢乾祐七年),劉旻去世,劉承鈞為遼國冊封為帝之後繼位,不改年號,改名劉鈞。

上表於遼帝時都自稱「男」,遼帝下詔時,都稱呼他「兒皇帝」。

劉鈞繼位後,勤政愛民,禮敬士大夫,任用郭無為為相,並減少南侵,因此境內還算安定。

然而劉鈞並不像其父事奉遼國之恭敬,以致在位後期遼國援助漸少。

劉鈞於957年,改元天會。

968年(天會十二年)憂鬱死,諡孝和皇帝,廟號睿宗,劉鈞的外甥同時也是養子的劉繼恩繼位。

3.北漢少主少平帝——劉繼恩

劉繼恩(935年——968年9月)968年7月—968年9月在位60天。

劉繼恩,睿宗劉鈞養子,本姓薛。

968年7月,睿宗劉鈞病死,他於同月向遼國告哀,獲得遼同意後繼位。

在位期間,權臣郭無為掌握政權。

968年9月,劉繼恩宴請群臣,意圖擒殺郭無為,反被郭無為派人殺死。

4.北漢英武帝——劉繼元

劉繼元(?——991年)968年—979年在位11年。

劉繼元,五代時漢末代皇帝,孝和帝劉鈞養子,少主劉繼恩弟。

劉繼元本姓何,其母是北漢建立者劉崇的女兒,先嫁薛釗,生子繼恩,後嫁何氏,生繼元(其生年不詳),二人都做了舅父劉承均(劉崇之子)的養子。

968年(天會十二年)七月,北漢睿宗劉承均因宋軍壓境,國勢日窘憂憤而死,劉繼恩即位。

同年九月,劉繼恩被侯霸榮殺死,劉繼元當了北漢皇帝。

他對內信用奸小,排斥賢能,政事混亂;對外繼續投靠契丹,做無恥的兒皇帝,妄圖借重契丹的軍事力量,抗拒宋軍的進攻,以求苟延殘喘,維持小朝廷的昏暗統治。

979年降北宋,991年(淳化二年)病死。

十二、岐

岐(901年——924年)中國五代十國時代以鳳翔為中心於現在陝西、甘肅、四川地區的割據政權,由李茂貞建立。

1.忠敬王——李茂貞(宋文通)

李茂貞到底是男是女呢?

李茂貞(856年——924年)901年—924年在位23年。

李茂貞,深州博野(今河北蠡縣)人,原名宋文通,後來被唐昭宗賜姓名為李茂貞。

李茂貞最初參加了鎮州的博野軍,憑自己的努力得來地位,他於887年割據鳳翔,901年被唐政府封岐王。

李茂貞事母至孝,母親去世時,哀慟不已,聽到的人皆有所稱讚。

又很有智略,軍旅之事尤其過目不忘。

個性寬大,故軍隊都能服從,但是也因此軍紀敗壞。

在朱全忠擊滅各大小藩鎮,席捲中原並建立後梁之際,李茂貞雖實力日衰,但因其地處一隅而能倖免,不僅曾稱孤道寡,本人又能善終,實屬唐末以來割據的藩鎮軍閥中較幸運的一位。

923年(岐國天祐二十年),後唐莊宗李存勗滅後梁,李茂貞面對此一強大的新興勢力,無法繼續並肩稱雄,於是在924年向後唐稱臣,李存勗則將李茂貞改封秦王,具有獨立性質的岐王國因此消失,數月後李茂貞去世,諡號忠敬王(秦忠敬王)。

十三、桀燕

桀燕國(911年——913年),位於今北京和河北北部,都城幽州(北京)。

原燕王、盧龍節度使劉守光割據的勢力範圍,割據的時間為894年—913年,正式稱帝割據的時間為911年—913年,僅二年;後梁乾化元年(911年)八月,劉守光稱帝,國號「大燕」,定都城為幽州,改元「應天」。

913年(後梁乾化三年)十一月,晉王李存勖拔幽州,劉守光出逃,不久被擒,至此,燕國滅亡。

由於劉守光統治期間殘暴不仁,因此此燕國又稱為「桀燕」。

1.盧龍節度使——劉仁恭

劉仁恭(?——914年)897年—907年在位4年。

劉仁恭,深州(今河北深州)人,唐末曾任盧龍節度使。

本為原盧龍節度使李可舉旗下將領,885年(唐僖宗光啟元年)在盧龍攻易州的一場戰役中,以挖地道進城的方法攻陷城池,因此軍中號曰「劉窟頭」。

893年(唐昭宗景福二年),當時的盧龍節度使李匡威為其弟李匡籌所逐,適巧劉仁恭所率部隊已過輪調期日而未還,士兵由於想念家鄉,遂兵變,以劉仁恭為領袖,回師攻盧龍都城幽州(今北京市),然為李匡籌軍所敗,因此逃往河東歸附李克用,李克用待之甚厚。

劉仁恭任盧龍節度使後,亟思背離李克用。

897年(乾寧四年),唐昭宗為鎮國節度使韓建挾持於華州,李克用將欲勤王,向劉仁恭徵兵,而劉仁恭以許多理由搪塞,李克用大怒,親征幽州,未料大敗而還,劉仁恭因此擺脫河東控制。

898年(乾寧五年),劉仁恭敗義昌節度使盧彥威,并吞其轄區,並以其子劉守文為義昌節度使,因此興起兼併河朔的野心。

899年南征時,大敗於宣武朱全忠、魏博羅紹威聯軍,自是實力受創。

906年(唐哀帝天祐三年),朱全忠大舉攻盧龍,劉仁恭危在旦夕時,李克用基於唇亡齒寒之理,仍不計前嫌營救。

913年,李克用之子晉王李存勗討伐稱燕帝的劉守光,攻陷幽州,被囚禁的劉仁恭亦與劉守光為晉軍所擒;914年,劉氏父子被李存勗獻於晉國太廟,劉仁恭後來被押解至代州(今山西代縣),將以刀刺其心臟所流的血來奠祭李克用之墓,然後斬首。

2.劉守光

劉守光(911年8月—914年)911年—913年12月在位2年4個月,年號:應天

劉守光,深州(今河北深州)人,五代時期桀燕國建立者,為盧龍節度使劉仁恭之子。

劉守光曾因與劉仁恭的愛妾羅氏通姦,被劉仁恭棍打後,斷絕父子關係。

907年(唐哀帝天祐四年),宣武將領李思安攻幽州(北京),而當時劉仁恭還在城外大安山享樂,城中沒有戒備,劉守光從城外率軍進入擊退李思安後,隨即自稱盧龍節度使,並派兵進攻大安山,擒劉仁恭,並將其囚禁。

此後並與其兄義昌節度使劉守文相互攻擊,909年擒劉守文,不久將將其殺害,兼有兩鎮。

同年為後梁太祖朱全忠封燕王。

劉守光本性平庸愚昧,兼并義昌後,驕傲自滿,認為父兄的失勢,都是上天所助,其荒淫和暴虐的程度由是與日俱增,而相鄰的各節度使欲使其惡貫滿盈,亦表現出畏懼盧龍的態度,自是有稱帝之意。

911年,劉守光不顧眾將臣的反對,登極稱帝,國號大燕,改元應天。

桀燕建立後,即不斷受到晉王李存勗的攻擊,913年(應天三年),晉軍攻陷幽州,俘獲被囚禁已久的劉仁恭,而劉守光逃亡後不久亦被擒。

914年,劉氏父子被李存勗獻於晉國太廟,李存勗並監斬劉守光,劉守光至死仍求饒不絕。

3.中天八國王——張遇賢

張遇賢(?——943年)942年7月—943年10月在位1年,年號:永樂

張遇賢,五代時南漢農民起義軍領袖,博羅(廣東)人。

初為小吏,在博羅一巫家,自稱是第十六羅漢。

942年,在循州(廣東龍川)殺刺史劉傳,被推為首領,稱中天大國王(一作中天八國王),年號永樂。

署置百官,由黃伯雄為副,以僧景全為謀主,攻克番禺(廣州)以東大部州縣,眾達十餘萬人。

起義軍皆穿紅衣,人稱赤軍子。

次年,進攻虔州(江西贛縣),在白雲洞建造宮室營署。

後被南唐將領嚴恩擊敗,撤退中被叛徒李台台所執,在金陵被殺。


五代十國中的十國並非真正的十國,它是一些小國家的統稱。


看完這些皇帝,你有何感想?下期內容,北宋皇帝那些事兒。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小編:小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五代十國簡記:亂七八糟的歷史合成兩條線

五代十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大亂世,僅次於春秋戰國時期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僅從延續時間來看,五代十國才五十餘年,遠遠比不上數百年的兩位前輩,但其混亂程度卻並不低上多少,而且造成的後果也不小。

五代爭奪幽州之戰 為什麼後唐能以少勝多?

一、五代初期幽州的軍事態勢公元8世紀中葉,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使大唐帝國一蹶不振,各地藩鎮紛紛據守一方,脫離中央政府的管理,外重內輕、藩鎮擅命是唐朝晚期中央與地方的真實寫照。907年 (唐天祐四年...

如何理清五代十國的歷史

小序五代十國,即: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吳、前蜀、吳越、閩、南漢、荊南、楚、後蜀、南唐、北漢吹毛求疵地說,五代十國的說法並不是很準確,因為有些政權的當權者並沒有稱帝,不是嚴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