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簡記:亂七八糟的歷史合成兩條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代十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大亂世,僅次於春秋戰國時期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僅從延續時間來看,五代十國才五十餘年,遠遠比不上數百年的兩位前輩,但其混亂程度卻並不低上多少,而且造成的後果也不小。

凡事皆有因果,五代十國時期的大分裂是果,因則在之前的唐朝,所以關於五代十國的演義故事名叫《殘唐五代演義》(據傳作者是羅貫中),提到五代十國,就不得不提之前的唐朝。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之一,所謂盛唐是也,它所建立的種種制度也被保留很多年。

至少在五代十國時期的大部分時間,很多制度都是沿用唐朝的,因為太亂了,整天打來打去,哪有時間建立新制度,甚至有兩位開國皇帝為了標榜正統,還沿用了唐朝的國號。

那麼,盛極一時的唐朝是怎麼衰弱變成殘唐五代的呢?

一個朝代要走向滅亡,一般是中央政府失去了維持統治必需的三項控制權,那就是行政權、軍事權和經濟權。

先說經濟權,農耕時代,土地帶來的產品收入就是國家經濟的命脈,這個命脈要是真正掌握在政府手中,天下就亂不了。

但帝制時代永存的矛盾就是地主與農民的矛盾,土地兼并是一直在發生的,不論統治者用什麼方式調節,最多延緩其發生速度,當累計時間足夠長,失去土地的農民數量夠多,再來一個天災人禍,流民四起,農民起義就來了。

再說軍事權,軍隊是國家暴力機器,也是維護國家穩定的利器,一旦軍隊不在自己手中,談何掌控國家?唯有滅亡一途。

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地方節度使對軍隊的掌控越來越強,中央政府的存在反而變得越來越弱,雖然也出現了幾位有為之君暫時扭轉了局面,但當明君逝去,制度的必然又導致節度使擁兵自重,成了地方上的土皇帝。

最後的行政權就不用說了,節度使能夠不斷做大就是因為其在掌控軍權的基礎上,對行政權和經濟權也大加染指,最後造成中央政府政令不出長安城,地方都是節度使的天下,這種局面,跟春秋時期的列國紛爭相當類似,唐朝皇帝僅剩下空名。

不過大家還是承認皇帝的,也沒哪個節度使敢跳出來做掉皇帝,那是會成為眾矢之的的,在沒有足夠實力之前,沒睡會這麼傻呼呼的。

節度使精明,不會貿然反對皇帝,可被逼到絕路的農民可不這麼想,唐朝末年爆發的黃巢起義能夠迅速發展壯大,跟眾多農民的流離失所密不可分。

黃巢起義沉重打擊了唐朝統治,怎麼個沉重法也不用具體描述,反正在平定起義軍過程中,唐朝採取拉攏分化的方法,又搞了一批節度使,其中最強的就是朱溫。

朱溫原本是黃巢手下的一名大將,屢立戰功,獲得了黃巢的青睞,不過在後來的一場戰役中,朱溫的求援請求被另一名大將隱瞞,使得朱溫倒戈降唐。

此後朱溫作為唐朝大將東征西討,為唐朝平定起義軍立下汗馬功勞,順理成章地獲封節度使,繼而投身進了轟轟烈烈的節度地盤爭奪戰。

經過十數年的征戰,朱溫成了實力最強的節度使,還成功掌握了皇帝,但挾天子以令諸侯沒什麼用,朱溫乾脆把皇帝踢開,自己當了皇帝,這就是五代第一代——後梁,曾經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從此成為了歷史。

朱溫作為最強節度使,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天下其他節度使見狀,自然是紛紛效仿,一大幫子人稱王稱帝,自建一國,其中位於中原地帶的政權實力較強,被稱為五代;位於長江流域以南和蜀地的割據政權實力較弱,稱為十國,合稱五代十國,當然,其中還包括了那些更弱的政權,如桀燕等,沒被記入。

後梁雖是五代第一代,卻根本沒有統一天下的資本,因為當年的第二節度使直到現在仍在與其死磕,那就是晉王李克用。

李克用在唐末就跟朱溫死磕,是朱溫擴大地盤的主要競爭對手,朱溫篡唐建國後,李克用還是唐朝的晉王,就召集各地藩鎮討伐朱溫,當然,實際上就是他們兩個大佬在打,尋常小角色哪敢插手。

經過兩代人的努力,因為後梁內部亂搞,最終在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手上,後梁滅亡,李存勖稱帝,建立唐,史稱後唐。

李存勖建立後唐是打著復興唐朝旗號的,當時的後唐也有統一的資本,因為當時最強的政權是後梁、後唐、南吳和前蜀,後唐在滅後梁後,又滅掉了前蜀,天下四分已得三分,稱為五代領土最大的朝代,好好發展,必能統一。

然而李存勖打仗是一把好手,治國理政就不行了,還寵信戲子,最後死於兵變。

靠兵變上位的李嗣源將後唐治理得頗有起色,但在其去世後,後唐陷入內部紛爭,大將石敬瑭借契丹兵攻滅後唐。

石敬瑭是歷史上著名的賣國賊,他以割讓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引契丹大軍入中原,滅唐立晉(史稱後晉),並向契丹稱兒皇帝,可謂卑躬屈膝。

石敬瑭死後,其侄子石重貴繼位,想反抗遼國契丹壓制,結果被暴揍,後晉滅亡。

遼太宗本想在中原立國,但中原百姓奮起反抗契丹人的殘暴統治,再加上劉知遠等將領率兵來攻,遼軍被迫北還,遼太宗還死在了路上。

劉知遠經過征戰,建立了後漢,但劉知遠只當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其子劉承佑也只當了一年多。

整個後漢僅存在了3年,就被大將郭威給篡了,後漢的殘部在山西建立北漢,也是十國之一。

郭威建立後周,是為後周太祖,他去世後,傳位給養子郭榮。

亂七八糟的五代更替似乎按了暫停鍵,到郭榮這時候,後周開啟勵精圖治模式,同時對周邊割據政權展開進攻,顯現出後周試圖一統天下的勃勃野心。

當時的形勢,中原由後周戰局,在北部有弱小的北漢,但北漢背後站著的是不可小覷的遼國,在遼國的庇護下,後周幾次三番試圖攻滅北漢都沒能成功。

而在其他地區,十國已經進行了一次換血,被後唐吞併的前蜀再次出現割據政權後蜀,南吳被南唐取代,馬楚政權被南唐所滅,但很快南唐勢力退出湖南,這篇地區亂糟糟的,還有南漢、吳越、閩國、南平國這些,並非後周的主要目標,也得以苟安一時。

郭榮並非單純的軍閥,而是具備文治武功的眼光,對政治、經濟、軍事都做了一系列革新,為統一中原和南方奠定了基礎。

唯一的不足是,他的壽命有點短,三十多歲就去世了,在郭榮去世後第二年,後周被趙匡胤篡位。

趙匡胤建立了北宋,並在後周郭榮的基礎上進行統一戰爭,先後下南平、奪湖南、滅後蜀、占南漢、攻南唐,離統一不遠矣,但在這時,趙匡胤駕崩了,其弟趙光義繼位。

趙光義通過政治壓力迫使吳越國和漳泉之地(閩國)歸附,隨後攻滅北漢,徹底結束五代十國,但在北伐遼國的戰役中,北宋輸得一敗塗地,沒能收復燕雲十六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回眸歷史,帶你了解五代十國之五代風雲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後梁(907~923年),即朱梁...

中國歷史最亂的時期:五代十國歷史線索清理

五代十國是一個處於唐宋之交的時代,是一個戰亂割據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代。五代十國在的時間在歷史上來說十分短暫,北方的五代僅僅只有53年,正因為五代十國的時間短,所以才容易被忽略掉,人...

如何理清五代十國的歷史

小序五代十國,即: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吳、前蜀、吳越、閩、南漢、荊南、楚、後蜀、南唐、北漢吹毛求疵地說,五代十國的說法並不是很準確,因為有些政權的當權者並沒有稱帝,不是嚴格意...

唐朝之後五代十國是怎麼回事?如何收場?

五代是指繼唐朝後的五個據有中原腹地的正統王朝,十國是五代期間存在的十個割據勢力。唐僖宗時爆發黃巢之亂,唐王朝驚惶失措,剿撫並用,黃巢部將朱溫叛變歸順朝廷,被賜名全忠,朱溫從節度使一步步走向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