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徐庶是怎麼死的?為什麼徐庶終生不給曹操獻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中沒有提到徐庶的歸宿,徐庶之後再也沒有進入歷史舞台,留給了讀者無數的的懸念。
在《三國演義》徐庶最後一次出場,和龐統在江邊的偶遇,看似是一個獨立的事件,刪掉這段情節貌似對故事的發展也沒有什麼影響,在「雲長策馬刺顏良」中,曹操宴請關雲長,曹操問關羽的鬍子有多少根,看似很無聊實則別有用心,作者羅貫中也不會安排沒有用的情節,徐庶和龐統在江邊的偶遇也是如此。
龐統用計取得曹操信任,讓曹操把戰船全部用鋼索連結起來,徐庶立即就揭穿了龐統的把戲,羅貫中的用意在於點示讀者,徐庶都看得穿的把戲,曹操就更能看得穿,曹操的用兵經驗和對人情世故的熟諳遠非徐庶可比。
類似手法屬羅貫中的慣用伎倆。
諸葛亮舌戰群儒後,黃蓋就說這是無用功;草船借箭剛回來,就立即要火燒戰船。
徐庶巴巴地跑到江邊來見龐統,無非是想想表現一下自己的不凡。
徐庶認為自己能夠看透龐統的詭計,是一個很高明的見識,卻在曹魏這裡不能對任何人說,不能得到別人的讚許,讓他鬱悶的要死,所以一定要找一個人來證明下自己的高明,徐庶的表現欲本身就是膚淺的標誌,徐庶也許是真的沒有脫身之計,也許是要考驗龐統的智力、和龐統一較高下,無論是哪種情形都無關緊要。
當龐統講出脫身之計後,二人大笑。
二人之所以大笑,是認為這脫身之計太高明了,高明得人皆莫及,表現的是自命不凡後的得意。
關鍵是二人自命不凡的計策,其實愚蠢透頂。
對於二人江邊見面的情節,羅貫中多處使用暗示性的筆法提示讀者。
「(龐)統聞是故人,心下稍定,回顧左右無人。
」曹操已經明白龐統是騙子,肯定要暗中派人監視龐統;既使曹操真的相信了龐統,以曹操的多疑性格,也一定會派人監視龐統。
曹操自己尚派蔡中、蔡和到江東臥底,自己怎麼可能不做防範。
「(徐)庶大笑而拜曰:『吾命全矣!……』」徐庶的小命難保了。
曹操雖然可能知道徐庶曾去江邊和龐統見面,但不一定知道二人的談話內容,也不一定知道徐庶派人散播謠言。
所以,當聽到「西涼州韓遂、馬騰謀反」的消息時,曹操「大驚」,曹操是真的擔心韓遂、馬騰謀反。
曹操急聚眾謀士商議,曹操的話還沒說完,徐庶就急忙搶先發言,生怕差事派給了別人。
以曹操的機敏,立即就明白了「西涼州韓遂、馬騰謀反」的消息是假,曹操最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曹操怎能不「大喜」。
龐統為徐庶設計的脫身之計,其愚蠢之處就在於搶差事這個環節。
接下來,曹操派臧霸與徐庶同去。
後來曹操征討馬超和漢中時,所帶的眾多將領中,獨獨沒有臧霸。
如果臧霸真的去鎮守散關了,就不會沒有臧霸
事實上,臧霸一直鎮守青、徐沿海地面,根本就沒有踏足過關中。
所以臧霸可能根本就沒去什麼散關,而是直接回了青、徐。
徐庶從此銷聲匿跡,阿鴦猜測,是被臧霸奉曹操之命給幹掉了。
「臧霸」是羅貫中別有用心的安排。
徐庶對龐統說:「吾命全矣!吾昔日所許劉皇叔有伏龍、鳳雛,才高天下,以此論之,吾言不虛也。
」也是後來龐統投奔劉備時的伏筆。
這裡再一次明確,劉備知道龐統就是鳳雛。
劉備派龐統去當縣令,是有意搓磨龐統,目的是去掉龐統的狂傲。
大事業不是靠某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必須眾人齊心協力。
狂傲會嚴重影響團結的,最終會毀掉事業。
後來劉備把龐統從耒陽請回來,那一番表演,可謂演技高超。
也許正是徐庶的這句話,使得龐統初見劉備時,才表現的那般狂傲。
徐庶北上歸曹以後,心中仍十分依戀故主劉備和好友諸葛亮。
儘管他有出眾的謀略和才華,但不願為曹操出謀劃策,與劉備、諸葛亮為敵。
因此,徐庶在曹魏歷時數十年,卻從未在政治軍事上有所作為,幾乎湮沒無聞。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魏文帝黃初年間(220——226年),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諸葛亮三出祁山,北伐中原。
他聽到徐庶歸曹入魏後的經歷,不禁為自己好友的一生而嘆息不已。
可見徐庶並不是死於臧霸之手。
魏文帝黃初年間(公元220-226),徐庶事魏國,官至中郎將、御史中丞。
後數年,病卒。
他遠隔千里 卻受無妄之災 龐統幫助別人脫困 卻斷送了他的性命
《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中,劉備喜得鳳雛龐統,拜其為副軍師中郎將,「與孔明共贊方略,教練軍士,聽候征伐」的情況被曹操得知以後,曹操馬上召開會議,研究南征事宜。然而曹操卻擔心自己南征以後,後方空虛,...
三國迷案:徐庶進曹營——不知所蹤?
(生卒年不詳),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拜師求道。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
野史中的徐庶,逃走後成為曹操的心腹大患,曹操為此不惜遠征涼州
徐庶原本是一個武藝極其高超的劍客,也曾匹夫一怒血濺七尺,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痕;但後來受高人點化後,文武雙修,終成大器,被司馬徽贊為「王佐之才」,文可安邦,武可定國,才能猶在臥龍鳳雛之上。
「身在曹營心在漢」,不是徐庶,乃曹魏第一謀臣
在我們的熟悉的三國故事之中,有這麼一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故事,流傳甚廣。魏蜀吳這個三個陣營,相比有幾位人才站隊,是值得大家爭議的。其中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位。
徐庶認識司馬懿,為什麼走之前沒向劉備舉薦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徐庶走馬去曹營時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諸葛亮對劉備的重要性,既有了盾牌,舊小說中,像這種出場的人一般都是後面的主角或次主角,但他的形象被寫的十分生動,到現在還流傳著一個關...
關於徐庶,你知道他多少?
徐庶,原名徐福,字元直,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徐庶原是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幫助劉備破八門金鎖陣,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後因母親被曹操擄獲,徐庶為母入曹營,但發誓終身不為曹操獻一謀。幾年後,徐庶...
三國英雄的來龍去脈(二)
還有一個下路不明,我們說徐庶,說這個徐庶怎麼來的?其實也不太清楚,說他一個謀士有什麼來路不明的,一個讀書人,不是那樣,他其實和關公一樣原來也好武,你看咋們有人說這個謀士一般好像體格都不太好,你...
徐庶母親自殺了,徐庶為什麼不回到劉備身邊!
原來這才是徐庶進曹營的背後真相,我們都被欺隱瞞了千年!「身在曹營心在漢」這一成語有兩個主人公,一個是大名鼎鼎的關羽,而另一個就是三國時期的謀士徐庶。今天我們來說說這名三國早期出名的謀士:徐庶。
很多人認為此人智謀勝過諸葛亮,只是被迫投降曹操其實並非如此
三國演義中有很多謀士,曹操劉備孫權身邊的謀士都不少,包括荀彧,程煜,郭嘉,司馬懿,周瑜,陸遜,張昭,諸葛瑾,龐統,法正等等,諸葛亮只是其中比較出色的一位。
夢三國徐庶究竟去了哪裡?
徐庶,字元直,今許昌人。三國時期著名人物,本名福,後因為友殺人而逃難,改名徐庶,從此以後遍訪名師,與司馬徽、諸葛亮等人交為好友。曾經在新野輔佐過劉備,後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離開劉備投奔曹操,走...
曹操手下有一文一武兩大能臣,卻整日吃干餉不做事,令曹操牙痒痒
話說,東漢末年,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
索尼能夠一招崛起,可能是看了三國的故事,學會這招「圍魏救趙」
圍魏救趙原指戰國時期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進攻趙國的部隊,而使趙國得救,現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也就是用包抄敵人後方來迫使其撤兵的戰術。「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
三國名士徐庶後來去哪了?
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在劉備三顧茅廬請到諸葛亮之前,徐庶是蜀國最重要的謀臣,大破八門金鎖陣,直取樊城,大敗曹仁,是蜀國的奠基人之一。在三國演義中後來徐庶之母為曹操所擒,徐庶迫不得已投奔魏國,終身...
此人不離開劉備,諸葛亮就沒有機會!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神機妙算,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而徐庶呢,他先前投奔劉備,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這件事被藝術加工,「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進曹營,一...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備受後人推寵,不是因其謀略高明,另有原因
《三國演義》中,徐庶到新野後,唱著歌投奔劉備,被劉備拜為軍師,幫助他招兵買馬,訓練士兵。曹操聞知後,決意攻打劉備,派曹仁、李典和呂曠、呂翔等率兵征討。
蜀國大將馬超,為何一生都沒有得到重用?
在三國西蜀五虎上將中,有一個人的能力和才幹被低估了,這個人就是馬超。馬超,字孟起,扶風茂陵人,早年隨父征戰,馬騰入京後,馬超留駐割據關中三鋪。馬騰出事之後,馬超率領其主力加上韓遂兵馬一同與曹操在...
揭秘:龐統為何成曹操殺害馬騰的幫凶?
馬騰,字壽成,漢末西涼太守,征西將軍,劉備麾下五虎上將之一馬超父親,是東漢時代伏波將軍馬援後人。馬騰素來忠於漢室,李郭專政時期曾討伐過李郭二人。曹操控制朝廷時,又與劉備等人同受漢獻帝的衣帶詔,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