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的長征為何讓紅軍更強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貴州省遵義市茅台鎮(上圖:新華社記者齊觀山攝於1959年4月;下圖:陳勇攝於2016年10月7日)。

1935年3月16日至17日,紅軍在茅台鎮及其附近地區第三次渡過赤水,西進川南。

在10月22日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日前夕,新華社記者收集、拍攝了一批反映長征路上今昔變化的照片,沿著紅軍走過的足跡,回望歷史,展望未來。

新華社發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10月21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經過長征,黨和紅軍不是弱了,而是更強了,因為我們黨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找到了指引這條道路的正確理論。

長征中的遵義會議為中國革命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

正確的道路和指引這條道路的正確理論是黨和革命事業轉危為安、不斷打開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證。

長征途中,奪取婁山關、占領遵義城後,中央政治局召開的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開始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

遵義會議開始形成的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是我們黨和革命事業轉危為安、不斷打開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證。

遵義會議後,中國共產黨開始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黨和紅軍從幼年走向成熟。

長征是以紅軍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長征出發時總人數為18.7萬餘人,算上途中補充兵力,共約20萬人,而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時,僅剩5萬餘人。

但是,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

長征的勝利保存和鍛鍊了黨和紅軍的骨幹,他們迅速在全國11個省內播種革命火種,積累革命的中堅力量,促進了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民族戰爭的戰略轉變,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長征路上的苦難、曲折、死亡,更加堅定了黨和紅軍的理想信念。

紅軍將士擁有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任何敵人所壓倒、征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

在紅一方面軍二萬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

長征這條紅飄帶,是無數紅軍的鮮血染成的。

艱難可以摧殘人的肉體,死亡可以奪走人的生命,但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動搖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紅軍的理想信念。

紅軍以頑強意志征服了人類生存極限,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

80年來,從長征、抗日戰爭、人民解放戰爭到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生與死鍛造的長征精神,不僅成就了紅軍,也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發揚長征精神,砥礪民族復興

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紅四、紅二方面軍先後在甘肅省會寧縣城和靜寧縣將台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標誌著中國工農紅軍持續三年、轉戰14個省的長征勝利結束。長征勝利已80年,新中國也已走過了67個...

長征——一部聲震寰宇的英雄史詩

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紅軍將士完成了舉世矚目的「萬里長征」,開闢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宣告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肩負起民族希望,勝利實現了北上...

論長征和長征精神

今年,2016年,是長征勝利8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9月23日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時強調,「紅軍長征勝利,充分展...

長征中黨的三次重大道路抉擇是什麼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長征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戰略大轉移,每一步進退,每一次決策,都是思想路線的激烈碰撞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生命線勝利線——透過「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長征主題展覽感悟黨的三次重大道路...

中國共產黨人怎麼看長征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題:中國共產黨人怎麼看長征劉向東、蔡琳琳、李悅紅軍長征,是革命與反革命兩種力量、光明與黑暗兩種命運的一場大搏鬥,書寫了人類史上最宏大壯麗、最動人心魄的篇章,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

在新長征中弘揚長征精神

80年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嚴酷的革命形勢,英勇的紅軍戰士高揚理想信念的旗幟,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最終取得了長征這一戰略轉移的偉大勝利。長征的勝利,不僅宣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