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長征中弘揚長征精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80年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嚴酷的革命形勢,英勇的紅軍戰士高揚理想信念的旗幟,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最終取得了長征這一戰略轉移的偉大勝利。
長征的勝利,不僅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共產黨和紅軍的圖謀徹底失敗,而且勝利實現了中國革命重心的轉移,貫徹了黨的「北上抗日」戰略方針,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前進的重要基礎。
偉大的長征孕育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內涵豐富,而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是其靈魂和精髓。
長征之路是中國共產黨實現理想信念的奮鬥之路,集中體現了黨和紅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中國共產黨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全面展示。
堅持黨的領導是根本保障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理想信念與人民的理想信念、黨的奮鬥目標與人民的奮鬥目標是一致的,黨以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
黨的先進性決定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全國人民實現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的最低綱領和漸次達到共產主義的最高綱領。
在長征途中最困難的時候,紅軍講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只要跟黨走,一定能勝利。
」儘管他們開始還並不完全知道長征的落腳點在哪裡,戰略轉移何時才能結束,但他們甘願吃苦、寧願戰死,也不願掉隊、離隊。
儘管在長征初期,「左」傾教條主義使黨、紅軍和中國革命遭受了嚴重挫折,但黨最終克服了自身錯誤,「正確解決了關乎黨和紅軍前途命運的三個全局性問題,即引領紅軍向哪裡去的戰略方向問題,使黨和紅軍擺脫被動局面的軍事指揮問題,結束『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問題,從思想上確保了紅軍長征勝利。
」沒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長征是不可想像的,長征的勝利是不可能的。
實事求是、獨立自主是本質要求
建立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科學分析基礎上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既來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
理想和現實的統一問題尤為重要。
理想信念與實際結合,就必須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也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根本點。
這就要求在具體實踐中,把理想信念內化為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並體現在黨的行動綱領之中。
與實事求是相反,教條主義最大的錯誤在於脫離中國革命的實際,自以為是。
它在策略方針方面表現為關門主義,在軍事路線方面表現為冒險主義,在戰略轉移中又實行逃跑主義。
教條主義的錯誤指導只能使理想信念的目標越來越遠。
長征中,如果不能打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政策,不能擺脫圍追堵截的實際困境,黨和紅軍不僅自身難以生存,革命的理想信念也難以實現。
正是在與教條主義的鬥爭中,我們才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
「實事求是」是在長征中才真正成為指導我們黨各項工作的一項基本原則,堅持實事求是也就成為黨走向成熟的標誌。
遵義會議的偉大意義就在於克服了「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實現了黨的軍事路線的轉變,進而也開始了對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的轉變,由此才在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取得了戰略轉移的偉大勝利,為實現黨的理想奠定了基礎。
與實事求是相適應,獨立自主也是實現理想信念的本質要求。
中國革命得到了蘇共和共產國際的幫助。
但由於蘇共和共產國際往往從蘇聯經驗出發,對中國革命提出許多不切實際的主張,嚴重背離了中國革命的實際,對中國革命造成了危害。
長征前,中國共產黨與共產國際的聯繫被中斷,這為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問題提供了機遇,而長征初期的失利又使解決黨內問題成為迫切需求。
正是在此基礎上,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
遵義會議由此成為長征的轉折點,而且對未來黨的事業的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價值,實事求是、獨立自主也就成為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
依靠群眾是根本途徑
在物質條件極其匱乏,甚至連基本生存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成為紅軍長征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
長征中群眾路線的貫徹和實施,集中體現在少數民族聚居區,體現在黨的民族政策上。
長征與根據地鬥爭一個重要的區別就在於是無根據地、無後方、無依託的戰略大轉移。
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怎樣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發動群眾去戰勝敵人的圍追堵截就顯得更為重要。
長征前,黨沒有處理民族問題的經驗,而長征所經過的地區,往往又是我們群眾基礎相對薄弱的少數民族地區。
在這些地方,不但人煙稀少、物資匱乏,而且語言、風俗習慣都有著極大差異,再加上國民黨反動派對少數民族的壓迫和對紅軍的反動宣傳,致使他們對紅軍抱有懷疑甚至敵視的態度。
因此,執行正確的民族政策至關重要。
長征中,黨和紅軍利用有限的時間,所到之處一如既往地堅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積極開展土地革命,發動群眾,建立革命的地方政權,在民族問題上,十分重視同各族人民群眾的密切關係,把群眾路線貫徹於民族政策之中,積極宣傳和執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認真保護群眾的利益。
正是由於執行了正確的群眾路線和民族政策,黨和紅軍得到了當地人民的全力支持。
如藏族人民把紅軍看作「菩薩兵」,他們自覺地為紅軍帶路、送糧草、救護傷病員,使紅軍順利地通過了這些地區,並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顧全大局、緊密團結是基本前提
偉大的事業需要緊密的團結。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增加凝聚力和戰鬥力,是實現理想信念的基本前提。
長征的勝利是全黨全軍緊密團結、共同奮鬥的勝利。
團結精神首先體現為長征中的戰友情。
參加長征的各部隊內部,幹部士兵情同手足,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往往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正是這種團結和友誼,鼓勵和支撐著紅軍戰士走出草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人間奇蹟。
團結精神還體現在各部隊之間的相互配合、協同作戰。
長征中的各路紅軍實行戰略轉移雖然獨立進行,但在長征這一全局中,各部隊又是密切配合的,如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對中央紅軍長征的配合、支援以及中央紅軍對其他主力紅軍長征的配合、指引作用。
長征途中,紅軍指戰員從革命大局出發,在任何情況下,都嚴守紀律,真正做到個人服從組織,局部服從全局。
如懋功會師時,剛翻過雪山的紅五軍團第37團,為了執行上級命令,他們忍著飢餓、寒冷和極度疲勞,重翻夾金山,為會師部隊擔任警戒。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團結精神還體現在正確對待犯錯誤的同志方面。
遵義會議糾正了「左」傾統治時期的幹部政策,正確對待黨內犯錯誤的同志,並安排了適當的工作。
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會師後,曾發生過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嚴重事件,黨中央把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起來,戰勝了分裂主義,維護了紅軍的團結統一,壯大了中國革命的力量,為紅軍的勝利會師奠定了基礎。
艱苦奮鬥是寶貴品質
共產黨員是在長期艱苦的環境中堅持鬥爭的,艱苦奮鬥成為共產黨員的本色和優良作風。
中國革命道路、任務和目標的艱巨增加了革命的艱苦性,在整個民主革命時期,無論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哪一個時期不艱苦?但長征之苦,不僅為中國革命之最,在世界革命史上也是罕見的。
長征中,紅軍將士與天地拼搏,與敵人鬥爭,斬關奪隘,搶險飛渡,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具有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如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占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營以上幹部多達430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
正是具備了艱苦奮鬥的品質,紅軍戰士以驚人的速度、意志力、戰鬥力,完成了偉大的長征。
80年前,世界通過長征了解了中國共產黨。
80年後,中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為世界所矚目。
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攻堅階段,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和重大矛盾,這是一場新的長征。
弘揚長征精神,就是要不忘初心,把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統一起來,發揚顧全大局、緊密團結和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緊緊依靠群眾,走好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新長征路。
(作者單位:延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紅軍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具有永恆價值
2016-10-21 04:010長征豐碑不朽 英雄浩氣長存■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偉大壯舉,不僅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而且培育形成了偉大的長...
開講啦!5位軍史專家解讀長征精神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寫在前面: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習主席強調:「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
紅軍長征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不可動搖的歷史地位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勝利進行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長征是人民軍隊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也是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長征的勝利,極大地影響和推動了中國...
肩負起民族希望的偉大壯舉
——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 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完成了震驚世界的長征,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蹟,譜寫了中國革命史的光輝篇章,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前進的重要基礎。習近平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