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關廟皆貶曹,為何許昌關廟尊奉曹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使許昌成為三國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它是漢魏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建安文學的發祥地。

同時,它又是曹操同吳、蜀抗衡的大本營,曹操當時以許昌為中心南征張秀、北征袁紹、東征呂布、西征馬騰,這裡成了他的一個軍事指揮中心。

曹操的一生,為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他結束了群雄混戰的書面,實現了北方的統一,又為全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所以他是一個做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在歷史上是一個傑出的人物。

人尋味的是,這個被《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為三國時代第一大英雄的曹操,卻遭到了後世人們的狠狠貶低,成為一個白臉奸臣的形象。

不過,許昌人對曹操卻有著獨特的感情。

在許昌的關帝廟裡,人們會發現一個似乎不該出現的人端坐在那裡,和關羽大帝同時接受人們的供奉,他就是曹操。

在全天下的關帝廟中,只有許昌的關帝廟,才能看到曹操的身影。

一個「白臉奸臣」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忠義化身的關帝廟裡,這是為什麼呢?

在修關帝廟的時候,雖然說廟存在,但是裡面的東西已經空了。

我們在整理文獻資料的時候,發現了一塊清代康熙十年的石碑,在碑文上記載了當時大殿裡面塑像的情景,當時裡面所塑的就有曹操的像。

天下關廟都貶曹,許昌關廟奉曹操。

曹操能夠作為正面人物堂而皇之地走進關帝廟,和關羽同吃一桌貢,共享一炷香,這是一種很獨特的文化現象。

普天下只有許昌有,其他地方是不可取代的。

關羽業過許昌兩次。

據《三國志》記載,第一次是公元196年,曹操幫助劉備打敗了呂布,劉備帶著關羽和張飛,隨曹操來到了許昌,這一次呆了三年多,歷史上著名的青梅煮酒論英雄、許田圍獵、韜晦之計就發生在這段時間。

第二次,關羽是以投降者的身份來到許昌的。

公元200年,由於參加了謀殺曹操的衣帶詔事件,劉備和曹操已經成了公開的敵人。

下邳之戰,曹操俘獲了劉備的甘、糜兩位夫人。

儘管來時並不體面,但是這次在許昌的四個月時間裡,關羽卻初步完成了自己的忠義形象,這不僅要感謝《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的生花妙筆,曹操也在無意中幫了關羽的大忙。

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三國志》中,有三處記述了關羽降曹的事;但是小說《三國演義》卻把關羽的這次投降行為,寫得光彩奪目。

曹軍把關羽圍困在屯土山上,關羽開出了三個苛刻的條件:降漢不降曹,贍養間備兩個夫人,一旦知道劉備下落立刻離去。

求才心切的曹操,答應了關羽的這三個條件。

關羽來到許昌後,曹操想方設法留住關羽,為已所用,先拜關羽為偏將軍,後表封漢壽亭侯。

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金銀美女,可以說是費盡心機。

曹操還賜關羽一座宅第,讓他和兩位嫂嫂同居一宅,關羽為了避嫌,分一宅為兩院,每天向兩閏嫂嫂朝夕問安,秉燭達旦,夜讀《春秋》,這就是有名的歷史故事-兩院英風。

這個坐落在許昌市中心的春秋樓,相傳就是關羽夜讀《春秋》的地方。

許昌春秋樓的創建年代已經無從考試,從一些史料推算,應該始建於元代,是許昌十景之首。

這尊關羽塑像高達十五米,是全世界最高的室內關羽像。

在許昌這段時間,關幫助曹操解了白馬之圍,殺了顏良,算是回報了曹操的厚待。

身在曹營心在漢,當得知劉備在袁紹處的消息後,關羽把曹操所賜的金銀財富封存起來,把漢壽亭侯印懸掛起來,留下一封書信,護送二位嫂嫂離去。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手下的謀士建議立刻追殺關羽,曹操說:「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曹操不但追到了灞陵橋,還送給關羽錦袍一領,而關羽恐其有詐,以刀挑袍,披在身上,策馬而去,開始了一段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的忠勇故事。

忠和義是分不開的,但是在這個時候,關羽既表現了自己的忠,又表現了他的英雄義舉。

他既要忠於劉備,又不能失去對曹操的信譽。

這是很難做到的。

所以說在灞陵橋挑袍的一瞬間,他表現得非常突出。

為什麼後人說兩肩正氣、千古英雄?就是指的他挑袍一瞬間的這樣一種壯舉。

許昌灞陵橋,據說就是當年關羽挑袍辭曹故事的發生地。

這座橋原來叫八里橋,因為它正好距離許昌市八華里,後來在人們口口相傳中,八里橋就被改成了今天這個更有詩意的名字了。

千百年來,不知道有多少人來到灞陵橋畔,感受關羽的忠義精神。

清代詩人甄汝舟寫下了歌頒關羽的詩:「野水洄堤浸柳條,道旁殘碣記前朝。

長髯勒馬橫刀處,千古英風八里橋。

」 原先的橋基是元代構件,上部橋體為明、清構件,是一座平板橋。

這座千古名橋於1959年夏天被洪水沖毀。

1993年,許昌人依據漢代畫像磚上一座橋的圖形,重新修建了這座仿漢觀賞橋。

橋兩側各嵌一方石碑,這塊碑是明代嘉靖年間立的,上面刻有關羽的「辭曹書」。

關羽在留曹操的這封信中說:「丞相新恩,劉公舊義,恩有所報,義無所斷。

」另一通碑是明末總兵左良玉手書的「漢關帝挑袍處」。

橋建成以後,人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橋下的六根橋柱距離橋面有五厘米的空隙,這幾根柱子並不能起到支撐的作用,又阻礙水流。

是為了裝飾,還是漢代畫像磚上那座橋的設計者犯的一個錯誤呢?這仍然是個謎。

經過歷代統治者的屢次加封,再加上戲曲、文學的演義描述,一個代表忠、義、仁、勇的關公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

到了清代,關羽則是集「神」、「聖」、「帝」於一身了。

光緒五年,關羽最後一次被皇帝加封時,他的封號繁雜而冗長,有二十六個字之多。

據清末時的統計,人國記錄在岫的關帝廟不下幾萬座,遠遠多於孔廟的數量。

而他在普通民眾中的影響,更是超過了孔子。

一時間關公廟遍天下,無處不焚香。

曹操和關羽,一個是一方主宰,一個是寄人籬下的降者;死後一個卻成了白臉奸臣,一個成了普天下人的偶像,可以說是命運兩 重天了。

而許昌人卻一視同仁,把二人同時敬奉。

在許昌,把關公和曹操聯袂加以歌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民謠說:「關羽生在解州、結義涿州、約誓徐州、鎮守荊州,身在當陽、頭枕洛陽、義在許昌。

關羽的義和曹操是分不開的。

在許昌市東南,將官池鎮郭集村西南五進米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廟宇,建造在遠看像小山一樣的高地上,被人稱作高廟。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傳說這是曹操在許昌時為祭祀列祖列宗修建的家廟,但是後來變成了奉祀玉皇大帝的廟堂。

事實是不是像傳說中的那樣呢?謎底直到1985年才被揭開。

1985年的4月,當地的老百姓在廟院裡面開荒種地的時候,挖出一為一通石碑,老百姓叫六龍碑。

上面很清晰地刻著重修魏文帝廟記,是明代弘治六年的。

這一通碑的出土,證明了這個地方是魏文帝廟。

普天之下都沒有給魏文帝建廟,唯獨許昌有,所以許昌人和曹氏父子的感情是非常深厚了。

據專家推算,魏文帝廟被毀的時間,大概是1542年,而這時小說《三國演義》已經問世至少二十年了。

正當尊劉抑曹思潮高漲的時候,許昌人卻反其道而行之,仍然把曹丕當作神來敬奉。

曹氏父子在這裡經營時,許昌出現了一大批人才,像荀攸、郭嘉、辛丕、徐庶,這些曹操的重要謀士都是許昌這塊的。

曹氏父子在許昌已經深入民心了。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他給許昌的老百姓造福了,所以許昌的老百姓才去敬奉他,把這些人物作為神去敬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許昌關帝廟獨奉曹

世界上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關公信仰。關公在人們心目中是道、是佛、是法力無邊的神,國內敬奉關公的關帝廟大大小小就有兩千多座。